从德性到法性——当代数字艺术哲学研究的视野转换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udoud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字艺术是一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创生的新型艺术形态,其本质在于内生性的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机制。在该机制的作用下,数字艺术生产、传播、消费和监管秩序较之原子艺术发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变化。原子艺术数千年来励精图治所建构起来的审美尺度、审美范式、审美惯例,和以此为基础,以情感陶冶、思想启迪、心灵净化和道德教化为主要标志的艺术伦理为数字艺术的特殊机制所瓦解;与此同时,这种特殊机制还赋予了数字艺术独特而强烈的致瘾性、自由性、私密性、互动性、无偿性等行为特征。这些特殊机制一方面极大扩张了数字艺术主体的自由权利,另一方面也引发了日益广泛的消费者身心健康权利损害和社会公共安全问题。所有这些问题都超越了艺术伦理的范畴和界线,必须引入法理思维和方法才能解决。探索和创建崭新的数字艺术法理学需要摒弃传统的"艺术无害"和"艺术自由"意识,并将是否有利于人类身心健康权益作为考察和研判数字艺术行为合法性的法理圭臬。
其他文献
当前高校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高校学生的行为举止能从一方面反映出该校的教育体制是否完善。在信息高速发达的今天,很多的大学生店铺具有自己独特的
高校担负着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未来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大学生是高校的主体,是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践行者之一。因此,有效的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核心价值体系融合在
“女汉子”与“女汉子精神”似乎被现代社会所容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文化、民众心理和思想层面的改变。本文通过探讨“女汉子”一词的来历、出现的原因以及其影响,来反思民
上世纪50年代,韩国的满学研究掀起了高潮,满语研究的兴起归因于韩语与满语的归属问题,至今为止,许多学者对韩语与满语同样归属于阿尔泰语系这一问题持肯定态度,与此同时也开
袁世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举足轻重的历史人物,他的性格变化无常,难以捉摸,文章根据袁世凯的生活经历,政治和军事生涯对其性格进行简要分析,以便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了解他的所作所为
口述历史是人类纪录历史的最初形态,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就借助这种口头叙述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口述历史作为历史研究的方式在发展的过程中有起有伏,文章对口述历史的发展进行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关系到改善农民生活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已经成为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文以陇南
光绪帝是晚清中国的重要政治人物,中外学界对光绪帝的评价各不相同。1902年东京横山会社出版了大平久治郎所著《光绪帝》一书,该书通过描述光绪帝的身世、戊戌政变、帝后党之争
大自然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画卷,而描绘色彩的词语作为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工具,不仅能展示自然环境的绚烂多彩,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语义。本文意在以基本色之一的白色为
分析常平关帝庙影响古柏生长的原因,着重阐述古柏复壮的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