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阅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wug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课程标准对于阅读教学目的是这样阐述的:乐于阅读,基本养成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概括大意、理解词义、预测故事情节等基本阅读方法,基本掌握常用阅读策略,初步形成语感。教师先教单词,学生朗读,教师逐句翻译讲解,并对重点单词和句法进行操练,通常还有朗读和背诵的检查。现实教学中,教师却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知识点的传授、操练、复习、巩固上,以至于学生在学习语篇时忙于词汇的构建,却疏于对文章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联系现实进行反思。所以,如何优化英语阅读教学成为了一个迫切要解决的难题。
  一、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学生可以终生受益,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实现行为控制,保持智力活动的恒常性。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往往需要在极其短的时间内,从接收到的大量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或对自己有用的话题和内容。这就需要在平时多进行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该要求学生做到六忌六要:
  1.忌出声阅读,要默读
  阅读时,有的学生大声朗读或小声念出每一个单词,有的学生虽然没有出声,但脑子里却出现词语潜在的语音形式,即心读,这种阅读方式把阅读速度限制到讲话的速度,不仅大大减慢了阅读速度,而且还会影响理解内容。因此,教师应该训练学生采用默读的方式,即通过视觉器官进行感知文字符号的阅读方式,然后再培养学生用眼和脑一起快速扫读的阅读习惯。
  2.忌多余动作,要移动视线
  阅读时,有的学生下意识地随目光的移动而摇头晃脑,有的学生则习惯用手指或笔尖指着单词逐个逐个的读,这种不必要的动作不仅不能有效地进行阅读,反而会分散学生阅读的注意力。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养成阅读时只移动视线的习惯,把注意力集中在中心大意上。
  3.忌回视重读,要尽量往下读
  有的学生担心自己忘了读过的内容,不厌其烦地倒回去重读,有的学生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或理解不透的内容,也喜欢不厌其烦地倒回去重读,这种习惯必将影响阅读速度,甚至会产生见木不见林的现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尽量往下读,抓住文章的中心,把握文章的整体理解。
  4.忌逐词细读,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阅读
  阅读速度慢的学生,喜欢逐词逐句地读,要彻底弄懂每个单词、每个句子的意思才会接着读下去,这种阅读习惯中断了阅读的连贯性,破坏了边阅读边理解的正确思路,也影响了对文章中心意思的把握。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识别意群,扩大视幅(视幅指的是视线在印刷符号上的停留范围),他们的阅读速度就会大大提高。
  5.忌词典伴读,要养成推测生词词义的习惯
  有的学生在平时阅读中,一遇见生词就查字典,这样必然影响阅读的速度和连续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根据不同的方面来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如:根据上下文、构词法、文化方面的线索等等。
  二、教师要教给学生不同的阅读方法
  学生目前普遍存在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差的问题;多数学生采用逐字翻译做法;学生的阅读量少,课外读物少。因此,教师就应该教给学生适当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科学有效地进行阅读,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法一:跟读法
  跟读是指学生跟着原汁原味的英语磁带逐句读的方法。这样使学生在充分感知标准的语音、语调、爆破音、连读、意群、停顿、句子重音、节奏、语气的基础上,建立声音记忆,形成英语的语感。此种方法适用于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而且应在课外多进行。只要经过坚持不懈的跟读,学生的语音、语调都会取得明显的进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速度也会有所提高。
  方法二:朗读法
  朗读,即大声读出文章。有表情的朗读是学生学好英语的一种无可替代的方法。朗读可以有效地纠正学生的读音和语调,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语言意义的理解。朗读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英语语言习惯。通过朗读,学生们的口、眼、耳、脑一起感知语言,接受语言,从而对语言形成了更高级的认识。但是,在新授课上学生不能过分地依赖朗读,致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松懈下来,在没有完全掌握新课时朗读,学生也会出现朗读不流畅的情况。在复习课上的朗读,学生应该在充分练习之后进行,使朗读成为一种巩固新课的手段,并能够起到为语言交际服务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清晰、洪亮的声音,带有表情的朗读。通过讲解朗读规则并示范,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做各种各样的朗读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朗读技能。
  方法三:泛读法
  泛读是指课外阅读。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教材中的课文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这才有助于学生体会英语知识的实用性,坚定学习英语的信心;有助于学生吸收更多的英语知识,扩大词汇量;有助于学生及时吸取不同领域的信息,扩大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教师可为学生选取难度适中、题材丰富的阅读材料,并给予足够的指导,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按阶段进行。
  方法四:默读法
  默读是无声的阅读,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是快速阅读的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阅读教学尊重学生学习中体现的不同个性。默读法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有充足的时间思考和阅读,克服自己的薄弱环节,扬长避短,提高阅读效率。开始练习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抑制发音器官的动作,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回视,最后达到消除在脑子里出现的词语的潜在语音形象,通过视觉器官快速地感知语言文字信号,学会用英语思维来思考问题。
  方法五:速读法
  速读就是快速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有目的、有方法、有效果地通读全文,能在读后获取所需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回答所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握整句整段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关联词;阅读时眼球要不断地移动——停顿 ——移动,理解就在停顿的瞬间进行。为了使停顿的时间相对增加,就应该扩大视读的广度,把逐词逐句的点式阅读变成一次扫视一句的线式阅读,并且把看到的内容迅速报告到大脑,形成眼脑较快的直映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和快速理解能力。
  略读是一种快速浏览方式,其目的是了解文章大意,以最快速度获取信息;扫读是指通过对文章标题和首尾句的阅读,对文章的内容结构有一个整体印象,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作者的意图;跳读是指为获得特定的信息而进行的符号辨认过程,让学生能很快抓住中心句,并能对生词做出猜测,以提高学生的自学生词的能力;为了获得个别具体信息,如数字、年代、人名、地名,就应使用找读。预测是指读者根据已知的内容和背景知识来推测未知内容。
  在读中阶段,每一遍的阅读活动都不能停留在一个层面上,而应该推动理解向纵深发展和进一步获取新语言信息。一般而言,一篇阅读材料学生应读到三遍左右。通过第一遍的阅读,学生应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通过第二遍的阅读,学生应对文章的内容有较为细致的了解,进一步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目的;通过第三遍的阅读,学生应在前两遍的基础上对文章的细节有更深的了解,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对篇章的结构和发展脉络进行更全面的认识,不仅要更深层次地理解文章,还要观察、欣赏和学习作者如何遣词造句、构建篇章,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因此,教师要在不同的阅读活动中灌输不同的阅读策略来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于都县天润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班干部好比班主任手中的遥控器,有了趁手的遥控器.班主任要想有个趁手省力的遥控器,选好是关键,培养是重点,积极关注考核是保证,如果坚持做到这几点,很容易养成良好的班级性格,严谨有
本文通过分析我白色家电企业的特点,首先利用温特线性与季节性指数平滑建立仓储能力需求预测模型,预测未来的仓储能力需求;其次分析仓库租用计划的影响因素,通过冈素评分法对
1月14日,骅威股份(002502.SZ)发布收购预案,公司拟以合计13.8亿元收购掌娱天下及有乐通100%股权。  资料显示,掌娱天下主要从事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的研发与运营,有乐通主要从事互联网广告营销业务。  此前,神州高铁(000008.SZ)前身宝利来曾以9000万元增资掌娱天下。与宝利来披露的数据相比,本次收购中的掌娱天下部分数据存有明显差异。  前次增资时,掌娱天下曾承诺,2014年和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在现代信息化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所有行业的发展情况因互联网技术的推动而发生变化,这在为他们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挑战.其中大数据应用具有代表性,在这个发展模式下,
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性的问题,随着我们改革开放并加入WTO后,各类实力雄厚的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凭借良好的环境和收入,已经在具有很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因此,人力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音乐教育界掀起了广泛的音乐课程教学改革的浪潮。音乐教学从传统的“单调、封闭”的技能教学模式,朝着“多元、开放”的新型教学模式方向发展,各
创立于1921年Alessi(阿莱西)是闻名全球的家居用品设计制造商,它一向注重原创性和生活品味,深信一切器物即使外型再渺小,也都是创意和科技的伟大结晶,这使得它成为工业设计领
坚持求真力行是培养优良学风的重要途径,优良学风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质量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用激励教育、自我教育、感染教育方法培养青
摘要: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有许多学习上的共性现象,只有认识这些现象,解决这些现象,才能更好地学习数学。本文就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几个常见现象进行阐述和说明。  关键词:现象;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75-1现象一:学生常常反映课上老师讲的都能听懂,而一旦自己拿到题目却不会解题,甚至没有任何解题思路。  原因:其一,教师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