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让人花同美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lglglglg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优美的状物抒情类散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淡淡的哀愁、悠悠的情思,然而更不乏她“惜时而动、自我砥砺”的情怀。
  作者笔下的紫藤萝是美的,美在花瀑的壮观,美在花色的辉煌,美在花穗的活泼与热闹,美在花朵的旺盛与可爱,美在花香的浓郁与芬芳,美在情意的哀怨与幽长,美在奋进、坚定的步伐,美在生命长河的永动不息……
  紫藤萝花所有的美聚焦成了一种“流动”的美,正是紫藤萝花的不断“流动”,才展现了它情态的美好与可爱,生命的活力与坚韧,使作者忘却了忧伤的回忆,获得了“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在紫藤萝花“谢而复开”的流动中,作者感悟到了“生命长河永动不息”的人生哲理。

一、紫藤萝花因“流动”而灿烂辉煌


  宗璞笔下的紫藤萝花不是娇美、柔美,而是一种花瀑般壮观的美,是一种水花般迸溅的美,是一种笑脸般灿烂的美,是一种帆船般进取的美,是一种香气般朦胧的美。
  1.花瀑因“流动”而壮观。“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无数盛开的紫藤萝花朵在阳光下彼此挤着、挨着,呈现出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微风之下,如水流般的花树便似一条从空中发源垂直而下的瀑布。这是一条奔腾流动的瀑布,它预示着生命长河的壮观与源远流长。那繁茂的、欢笑的、跳跃的、不断生长的、似浪花般活泼的紫藤萝花朵在這条流动的花瀑上尽情绽放,肆意喧闹,正如无数个体生命在生命长河中的永动不息。
  2.花朵因“流动”而勃发。“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如果说作者眼前的一树耀眼的紫藤萝花是流动的紫色瀑布,每一朵花便是瀑布中迸溅的水花,在“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地向前流动中,在明媚阳光的照耀下,绽放成最灿烂的一刻,最童稚的天真,最活泼的友爱,最热闹的活力,最集中的生命闪耀,是流动的花瀑给了无数花朵以生命的精彩,蓬勃的活力。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在流动的花瀑中,每一朵盛开花朵既是“迸溅的浪花”,更是“带着尖底的船舱”,被风张满了的“紫色的船帆”,在生命饱满的花瀑的长河中,即将“扬帆远航”,无论两岸的风景怎样变幻不定,尽管有风暴、暗礁、干旱、伤病,乃至牺牲,纵然暂时迷失方向,搁浅停滞,船倾楫断,都永远是在流动的花瀑的长河中渴望向着彼岸不息奋进的“不系之舟”。
  3.花色因“流动”而浓郁。“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
  花瀑是流动的,花朵是流动的,花色也是流动的,花色的流动便是“沉淀”。“沉淀”将花色的变化由无形化为有形,赋予了静态的色彩特征以“动”感的生命活力,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紫色犹如浓汁般不断流下、渗透、停滞、积聚,最终酿成了“仙露琼浆”,哺育着“最嫩的花苞”。紫藤萝花色的“沉淀”,正是一种个体生命流动的传承。无数个体生命的传承,形成了永动不息的芬芳的生命长河。
  4.花香因“流动”而芬芳。“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花瀑的繁茂,花朵的勃发,紫色的浓郁,酿成了淡淡的紫色的花香。花香在流动中芬芳,在芬芳中四溢,在四溢中将作者轻轻“笼罩”。香气不仅可嗅,而且可触,可视,可爱,可忆。紫藤萝流动着的紫色香气将作者慢慢包围,这种香气是有生命的,它萦绕在作者的心头,它温情地用它那充满哀伤的淡淡的紫色触动着作者埋藏在心底的思绪,引发了她的联想,使她产生“梦幻”之感,进而沉浸于几十年前忧伤的往事之中。

二、情感因“流动”而宁静喜悦


  “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紫藤萝瀑布从作者的眼前缓缓“流进”了作者的心中,使她的思绪产生波澜,想起了过去家门口的一株紫藤萝在“十年动乱”时期“花谢架毁”的悲惨命运,想起了那些紫藤萝花“察言观色,试探着什么”而最终却“不敢”开放的伶仃惨状,触动了久埋心底的家人们在“十年动乱”中深受迫害,年仅五十岁的小弟英年早逝的深沉的“焦虑和悲痛”。
  然而,时光在不断流逝,悠悠岁月如绵亘蜿蜒的河流,有丽日下的平缓,沉淀了荒凉的阴霾、孤寂的悲愤,留下了清澈的温暖;有风雨中的激流,带走了淤积的泥淖、荒芜的杂草、凄冷的黑暗,留下了永恒的绿荫、怡人的玫瑰、温柔的黎明。宗璞在经历了生命的困境、家庭的不幸、国家的动荡与浩劫之后,和同伴们一起迈入了热火朝天的新时代。面对眼前那树历尽坎坷而又重新盛开的、闪光的、流动的紫藤萝花的瀑布,焦虑与悲痛被轻轻地“抹去”,她心中释然了,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美好与永恒,获得了暂时的“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三、生命因“流动”而奋发进取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紫藤萝瀑布不仅带走了作者心头的“关于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更使作者由眼前的花想到身边的人,由花的历经苦难仍生生不息,联想到人和花在生命中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不幸都是有限的,暂时的,生命的长河是永恒的,奔流不息的。
  在广袤的自然中,在变幻的世界上,花、草、树木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并且个体的生命都是极易枯萎的,脆弱的,短暂的,都在经历着自然、社会、人生中的天命的或人为的种种不幸和些许的小小的幸运。然而,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单独的个体,都是融入人类生命之树的一朵花,在孕育中盛开;是汇入生命之河的一片浪,在流动中激荡;是谱进生命之歌的一首曲,在鸣奏中嘹亮。于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感知温情,获得指引,得到帮助,跟所有的生命体互相贴近,互相勉励,共同面对,不消极悲观,不无所作为,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汇入到人类生命的长河中去,用个体生命的砥砺前进,奋发有为,创造出整个人类社会的勃勃生机,共创世间的辉煌。
  每读此文,紫藤萝瀑布的美也在我眼前“流动”着,流着、流着……它是一股清流,一缕幽香,缓缓流进了我的心里,涤荡着心胸,陶冶着性情,积聚着勇力。掩卷而思,我总不由得被深深触动,那种“砥砺生命”的积极情怀,往往让我在繁杂的世间平静,在忧伤的边上微笑,在孤独的心田温暖,让我在即将“停下脚步”时,又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作者简介:姜岳军,江苏省扬中市西来桥学校语文教师;朱亚慧,江苏省扬中市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课堂教学的艺术灵魂就是课堂节奏。课堂教学在动静相生、张弛有度、疏密有致、收放有序的多节奏和谐转化中,会流淌出语文课的灵魂之美。一、以树为“标识”,以读代写,动静相生中课堂节奏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教学《城市的标识》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为达成教学目标“体会文中各种富有特色的树的描写方法,感受树为城市注入灵魂,成为独有‘标识’这一特点”,在教学时以读带写设计各种教学活动。 
期刊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年龄小,眼界较为狭隘,对语言文字知识掌握的程度不高。传统教学模式往往采用灌输式,让学生记忆文字内容,此教学模式与新时期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随着素质教育下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情境教学模式进入教育领域。情境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改变人们对语文教学的错误认识。在小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采取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能让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关键,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语言与思维是相互促进,相互统一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提出了“言思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可是每每谈起作文,无论是老师、学生还是家长,都会谈之色变,追根究底,根源在于“写”上。如何指导学生能文从字顺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不再害怕“写”呢?我想,兴趣的激发、方法的指导至关重要。笛卡尔曾说:“用几何图形表达事情是极为有利的,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比几何图形更容易进入人们的思维。”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理清写作思路,构
期刊
教材解析是实施教学的前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材解析往往是由教学参考书以及应试来替代的,权威的指导加上考试的需要,使得语文教师对教材的解析有一些有名无实,更多的是“
期刊
统编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的双线组织单元结构,致力于建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对语文要素进行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系统编排.就单元而言,统编教材系统编排了
期刊
观察是学生认识新事物的主要渠道。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就有一个以“观察”为主题的“习作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本单元学习,学会观察细节,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作为语文教学的全新尝试,教师要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前提下,以单元教学目标为导向,抓住单元特性,适当调整作文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习作要点,注重素材的积累,将课堂所学运用于实际习作之中,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一、拓展多元性观察途径  为培
期刊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国文化的精粹大多是通过文言文记载的,因而要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前提是让学生学好文言文。但是文言文表达方式与内容都与学生生活体验相差甚远,理解起来不仅有难度,而且相对枯燥无味,自然很难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妙引导,引领学生在多元化、深度化和拓展化的阅读中展现鲜活思想与鲜明个性,在真正对话文言文文本中获得不一样
期刊
写作作为表达的重要方式,涉及的要點较多,无论是字词的选取还是谋篇布局,都有较高要求,所以学生学习比较困难。而随文练笔作为介入阅读课堂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可降低写作教学难度。对此教师要关注课文语用训练点,并在课堂中将其迁移到写作训练中,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点,及早在写作中获得成功。一、解读课标,知道练什么  教师要精读当下语文教学纲领性文件,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简称“《课标》”),确定
期刊
“阅读”与“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的板块,二者有着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作用。实践证明,“随文练笔”成功的关键在于准确、巧妙地选择练笔的“生长点”,从而真实自然地切入,练笔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达到练笔的真正目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将课本中的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同步开展随文练笔,以此来培养小学生的思考能力、写作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在这个过程当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具体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