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可以换,逻辑不能乱

来源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naz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前,我在一家公司做咨询服务,判断一个新品类是未来趋势,但增长很慢。我们主张成立新部门,独立运作。第二年,新品类销量翻两番,此时,我们又提出部门合并。
  有人就有意见了,质问,分开是你们有理,合并还是你们有理,怎么理都在你们这边?
  有人打圆场,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我们说,分是为了增量,合是为了赢利,各有阶段性目标,分与合看似相反,其实背后是一套逻辑。
  这套逻辑就是: 把一件复杂的事情做成,要分为多个阶段,阶段形成路径,路径达成最终结果。
  我们很难用一套方法达成所有目标,但完全可以分阶段达成目标。
  分会增加费用,但会提升销量,那么,先用分的方法提升销量,暂时不考虑费用问题; 等到销量上升了,成本也会下降,部门合并同样会增加利润。
  前不久,与一个老板聊天。这家企业面临一个多数小企业面临的困境: 因为没有销量,所以成本高; 因为成本高,所以没有销量。
  这里,必须找到两个临界点: 一是销量大增的成本点是多少?二是成本大降的销量临界点是多少?
  找到了这两个临界点,就有办法了。仍然是分阶段的办法。先把价格降到能够快速上量的臨界点,把销量快速做起来;然后用销量的规模去降低成本。如此轮番循环,销量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低。
  这个做法,叫做“未来成本定价法”。即先用未来的成本制订价格,因为有价格优势,就会达成预期的销量,最后既有销量,也有利润。
  在这套逻辑体系中,有两个关键词: 一是临界点; 二是速度。找不到临界点,这套做法无法操作; 速度太慢,长期达不到临界点,不仅承受力有限,而且会没有信心。
  实际上,哪怕我们提出相反的做法,其实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
  诸葛亮舌战群儒。张昭问,刘备未得先生,尚且纵横宇宙,割据城池; 既得先生,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反不如当初也?
  诸葛亮答: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 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
  虽然舌战群儒可能是虚构,但我仍然欣赏诸葛亮的这段对话,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方法,而且各阶段的方法连贯一气。
  在中国式营销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 图谱思维。就是把中国企业与跨国公司之间,分为很多阶段,不同阶段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思路解决不同的问题。如果说跨国公司是研究生,我们是幼儿园,那么一定是先小学,再中学,再大学,最后研究生。这个过程,有人说是路径,也有人说是路线图,我们称为图谱。都对,说法不同而已。
  上述过程不可少,但节奏可以加快,把追赶变成一个压缩式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地换方法,但背后的逻辑一脉相承。
  我特别欣赏一句话: 凡是不能兼容的,都是病毒。知识系统,更是如此。不要以为知道得越多越好,相互之间,可能是病毒。
  怎么才能让知识兼容呢,必须有三步:
  第一步,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这是最难的事。一般来说,要熟读经典,并且打通,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互联网社会,碎片化的知识泛滥,最后可能都是病毒。先有底层逻辑,再有顶层设计。有顶层设计,才有框架系统,背景、内涵、外延、逻辑、方法、方法论清晰明了。
  第二步,一旦建立了知识系统,就会兼容、扬弃,形成吸收能力。哪些知识能够吸收,哪些要兼容,哪些要扬弃,哪些要批判,形成吸收能力。
  第三步,形成自己的观点、理论。
  有了上述两步,形成的观点就会一脉相承,不会自相矛盾。
  方法可以换,甚至自相矛盾,但背后的逻辑不乱。
其他文献
外卖是现代人生活模式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而用戶对外卖送餐时间的心理感知直接决定了其消费体验。不少用户与平台方的矛盾都是基于送餐时效问题,因此外卖小哥成了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为了让用户体会到外卖小哥的不易,饿了么近期推出了一个H5活动,通过展现其送餐奋斗史来推动其获得关注。  饿了么为送餐员制作了一个超级英雄主题的动漫,动漫中普通的外卖小哥化身为守护骑士,来对抗送餐途中的艰难险阻。酷热与暴雨的恶劣天气
期刊
无数事实证明,用企业自身的视角来界定多元化的边界是一厢情愿,因为这完全忽略了竞争,忽略了对对手和顾客的尊重。  在认知产品之外,不是你想推出什么产品,老顾客都会全盘接受的。这里便涉及多元化的边界问题,若是出了边界,投入产出比低是小事,走了弯路浪费资源也是小事,贻误了时机使得主业得不到长足发展而被对手取代,这才是最可怕的。  认知半径  不管今天如何成功,界定多元化的边界是我们在做品牌延伸时最重要的
期刊
B2B是否会吃掉经销商?  我们先从一个敏感的话题说起,B2B是否会吃掉经销商?  1.B2B模式现状——还是旧瓶装新酒:京东、阿里喊得凶,各地也有B2B巨头出现。但从他们自身运营的角度来看,无非是产品线整合、增加客单价和终端进货频率。后台琢磨怎么设置大仓、小仓、中转仓、前置仓、大车、小车、三轮车、冷藏车……降成本提升效率。其实这些还是过去大经销商研究的事情,只是因为有资本介入,胆子和想象空间更大
期刊
“吃亏是福”不仅是商业智慧,更是人生大智慧。  曾经有个段子说李嘉诚教诲孩子做生意不要拿走桌上所有的铜板,要留下一些给对方,这样才会长久。这话是不是李超人说的已经无从考证。假如你听过并当作一碗鸡汤喝了,估计也不会真在与小贩争得不可开交时想起这回事,更别太指望在日常工作中会想到这些。英文有句俚语:“Devil is always in the details.”翻译成中文就是:关键在细节。任何不考虑
期刊
新年开工腾讯员工排成“旺”字领红包轰动全国,企业老板可以从中看出点什么门道呢?  每年开工第一天,都会被马化腾发红包刷屏,红包越发越多,场面越来越壮观,已经堪比春运,当然,“鹅厂”的财源更是越发越红火,现在已经是挡都挡不住的节奏。  开工老板派发红包的企业越来越多,根据我观察,这种带有仪式感的活动对于凝聚人心、激励斗志是很好的。新年开工第一天就有红包拿,钱不在多,老板派发的是红包,可员工拿的是情感
期刊
如果去服装店、鞋帽屋、小吃馆等传统店面消费,被看作是太过呆板,缺乏创意的话。那么,去风格标新立异,商品类型琳琅满目的时尚小店,才是有市场有诱惑力的“文化”消遣。银饰坊、玩具店、魔术吧、魔贴店、香薰店……就是最好的证明。  善用“小快灵”特色  一种成熟的消费模式,往往能影响消费者的判断和态度,也就是说,消费者往往是随着这种模式的变化而转移购买欲望,同时借助这种成熟的消费模式,达到一种文化共鸣的流行
期刊
一般情况下,用户是通过对比来判断产品的价格,而不是严谨的分析成本。  99%的marketing,都很可能遇到过这些问题:  “客户说我们产品太贵了,怎么办?”  “A公司又开始降价促销了,怎么办?”  “B公司的低价我们做不到,怎么办?”  “销售业绩这么差,领导还不肯降价,怎么办?”  ……  在初级marketing手里,降价似乎是唯一的武器。  高手会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我来讲个新套路:设
期刊
近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正式宣布废除“网络中立”的决定,这意味着AT&T、Verizon等网络服务供应商们有权为出价更高的互联网公司提供更高的网速,甚至建立所谓的快速通道。该废除令发布后,谷歌、亚马逊、推特等科技巨头纷纷抗议,认为这违背了自由原则。然而,该条废除令的直接被影响者——普罗大众仍然是一脸蒙。于是,汉堡王决定给大家好好地上一课。  在一家汉堡王的店铺里,实行着这么一条新规定:以前统一售价
期刊
“說起运河街,英格兰每一个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的确,作为纽约知名的假货一条街,这儿到处都是廉价的塑料衣架、“买二送一”的大字海报和破损的载货纸箱……同时,这里也因售卖大量山寨奢侈品和紧跟当季潮流而闻名。  近日,一家名为“DEISEL”的小店在运河街低调开张,和其他山寨店铺一样,只是将意大利牛仔时装品牌“DIESEL”字母颠倒了顺序,像是粗糙又随意的仿冒游戏。但这家店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这里出售的
期刊
春節前夕,儿童生活品牌PUPUPULA推出了一款名为“2018汪年全家福”的H5,凭借可爱的元素、温馨的场景迅速在社交圈走红。  这是一款简单的小游戏,用户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卡通贴图,包括人物、宠物、家具、花草等元素,只要将其拖到画框里,根据需求改变位置和大小,就能组成一幅独一无二的“全家福”。为了让全家福的设计更贴近真实的日常生活,贴图中人物的发型、服装、动作,宠物的品种、姿势、纹路等都有不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