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

来源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_win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一课,通过写作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让学生感受文字的力量,能够从文字中体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魅力,从而来培养学生自身的感恩之心。本文就如何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进行探析。
  关键词:小学阶段 写作教学 感恩之心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23
  “感恩”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但现在的教育过于关注孩子,出现了对孩子的溺爱,孩子接受的理所应当,在他们的记忆里就没有“感恩”这两个字,作为学校教师有义务来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让学生学会感恩。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
  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需要教师用心来教育的时候。现在的孩子被过分的呵护,慢慢养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想法,已经忘记了要去感恩他人,在教育的时候教师就需要特别的注意,在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的时候,教师还要注意不能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时刻反思自己有没有一颗“感恩之心”。在作文教学的时候通过自身丰富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例如,教师在上以“有一颗感恩之心”为主题的作文课时,教师就可以说一说自己对家人父母的感恩。
  二、挖掘与感恩有关的材料
  在写作的过程中,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内容,让学生写的作文有可读性,顺便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与感情,教师可以通过挖掘相关的材料,作为作文写作的素材。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他们的阅历非常的浅,知识面也比较窄能够在作文写作中用到的有效资料很少,教师在上课时就可以找一些与感恩有关的,能够弘扬正能量让学生产生共情的材料。例如,教师在上“感恩”习作的时候就可以搜集,如,教师耳熟能详的“沉香救母”“慈乌反哺”“彩衣娱亲”,通过这些成语典故来让学生从内心里产生感恩的念头,也能够给学生的习作积累知识,丰富语言色彩。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念相关的优秀的感恩作品,激发学生进行写作。在上习作课程的时候,教师也可以立足于课本,从课文中来找相关的故事,平时教师也可以给学生积累一些感恩的语句,优美的文字能够激起人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心,让其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三、通过实践来发现感恩之心
  实践是最能让人对一件事产生共鸣的方法,教师想要通过写作教学来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通过实践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现在的孩子普遍的缺乏动手能力,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地给孩子灌输感恩的知识,但是孩子只是记在了内心,在家中父母对孩子各个方面都照顾到,只为了让孩子开开心心的上学,让孩子过得舒舒服服的。因此,为了让培育学生的感恩之心在写作教学中得到深刻的体会,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安排一些课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来完成,例如,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一项实践活动,以“感恩父母”“感恩身边的人”为主题,让学生在家中帮助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是给父母说一句“您辛苦了”等等,让学生去完成,然后把这次的实践活动布置成一次周记的形式,不需要太多的字数也不用华丽的辞藻,让学生写出真实的实践感受。这样教师才能真正通过写作教学达到培养孩子感恩之心的目的。
  总之,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首先需要一个好教师的引导,以及真实的实例,和可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得到培养,而不是仅仅只停留在写作的文字表面,最终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
  参考文献:
  [1] 龙江花《小学语文感恩题材课文之教学策略》,《中国農村教育》2018年第16期。
  [2] 叶小柱《小学语文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探究》,《读写算(教育导刊)》2015年第2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道德与法治伴随教育的改革,其教学地位得以提升,故而其授课方式亦受到了关注。本文以小学道德与法治为例,对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展开了探析,结合学生及该学科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授课建议与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78  小学生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道
摘 要: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与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小学班主任教师应将传统文化落实到教育实践中,通过开展教育活动、营造氛围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使这些经典的传统文化深深印刻在学生脑海中,这是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更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 学生 传统文化 教育教学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92  现代
摘 要:众所周知,我国历史文化深厚,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工作的开展能够带领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脉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就是历史中的一部分,带领学生学习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感和民族自豪感,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对于初中历史课程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探讨分析,旨在为促进初中历史教学水平的进步提供有效建议。  关键词:历史课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是教学主体,青春期的叛逆和网络的普及造成思想观念和个人意识存在较多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的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开展要注重内容和方式的转变,解决实际工作
摘 要:鲁洁教授曾说过:道德教育是最有魅力的教育。德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冷冰冰的理性。德育彰显的是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世间还有什么比这些更有魅力呢?如何开发好德育育人功能,达到立德树人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让教育变得有魅力,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有魅力呢,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实践经验,谈一下自己的浅薄之见。  关键词:德育 创新 魅
摘 要:从古至今,有许多文人墨客满怀深情,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也有很多革命先烈艰苦奋斗,只为守护国家。传统文化为现代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是我国不断前行的动力,其弘扬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阶段,在校学习过程中,班主任是集体中的领导者,应根据学生发展与学习特征,科学传输文化进行教导,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道德品质内容,对学生德育发展具有积极影响,所以本文将对小学班主任工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生物课程是一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对我们的生活能够起着很大的辅助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教学受到很多专家学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和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对于教育质量和方式的要求也在不断上升,信息技术的提高对于教育来说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互联网 ”逐渐兴起。在“互联网 ”背景下进行教育教学对于课堂效率的优化是显而易见的,对初中历史教学也有许多积极的作用。在“互联网 ”背景下优化初中历史教学方式,进行优化升级,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措施,也是帮助学生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学习效率的措施。  关键词:“互联
摘 要:职业教育是以“生利为主义”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具一技之长、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真正的素质教育。在特殊教育开展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是减轻社会、家庭负担,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举措。文章以东营市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为例,结合学生实际,探索在特殊教育学校开展职业教育课程,培养残疾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为其自强、自理,融入社会奠定基础。  关键词:职业教育 残疾学生 职业规划  DOI:10.1224
摘 要: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成了当前教育主要课题。在中学期间,高中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有效引导传统文化的发扬,从而促使学生人文素养的不断提高,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本文将针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教学的融合关系做深入性探讨,仅供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教育 中学历史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06.073  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