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德教育”理念下集团化办学的特色育人路径

来源 :辽宁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an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葫芦岛市连山世纪小学原名葫芦岛市连山小学,始建于1962年,有近60年的建校历史.近几年,随着葫芦岛市连山区东城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有人口迁至东城居住,造成连山小学生源逐年减少.2019年12月,经连山区政府、区教育局的科学论证,《连山区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出台.《方案》提出了集团化办学的总体目标,确立了“以优质学校为核心,与一所普通学校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优质学校为集团核心学校,普通学校为集团成员学校”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从那时起,连山小学正式更名为连山世纪小学,成为了东城世纪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集团化办学不仅仅是学校名称的变化,也带来了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的变革.
其他文献
教育是没有驿站的,从你踏上教育之路开始,你的旅行就不会结束.旅行,需要一颗安静的心和不停的脚步,不停地选择,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欣赏,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记忆.rn我一直在教育的路上旅行,是《辽宁教育》陪我走过无法替代的记忆.有《辽宁教育》的陪伴,我一直在领略无限美好的教育风景.在这样的风景中旅行,我寻找到了最好的自己.可以说,是《辽宁教育》给了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梦想的根据”——教育情怀和教育思想.
期刊
一种刊物有了 50年历史,确实值得庆贺与纪念.我就着秋日的暖阳,闻着窗外浓郁的桂花香,回忆与《辽宁教育》相识相守的往事.rn印象:8大板块,20多个栏目,“总有一款适合你”rn《辽宁教育》50年的历史,是一部改革与创新的历史,是一部发展与积淀的历史,它致力于学术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为理论和实践搭桥,帮助读者拓宽理论视野,提升科研品位.在“立德树人”语境下的《辽宁教育》不断走向创新,以新颖独特的栏目、纯真鲜活的内容赢得广大读者的潜心守望.
期刊
为充分落实“双减”政策,切实减轻小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英语作业设计质量,教师应对小学英语的多样化作业设计进行研究,从多样化作业的依据、原则和策略三个方面入手,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带动每一个学生主动完成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欣逢《辽宁教育》创刊50周年,编辑跟我约稿:你是《辽宁教育》的老朋友,写点什么吧.其实,我和《辽宁教育》岂止是“朋友”那么简单!37年来,《辽宁教育》是唤醒我、照亮我、引领我的一座灯塔,没有她,就没有我这个乡村女教师的今天.rn我曾是一名乡村民办代课教师.经常有年轻教师缠着问我:您是怎么做到由一名民办代课教师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一名全国优秀教师、一名正高级教师的?每当这时,我会真诚地回答:“我的成长离不开我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热爱让我选择坚守,坚守让我的梦想成真.”当然,我的成长还离不开普兰店市(原新金县)
期刊
《辽宁教育》创刊50周年,刊发拙作18年.地球上一个人与另一个人相遇的可能性大约是千万分之一,成为朋友的可能性是两亿分之一.从这个角度而言,《辽宁教育》与我是一种生命相遇.rn《辽宁教育》与我是一种“精神生命”相遇.从教35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对话与创课教学的研究.为此,发表文章500多篇,撰写专著10余本,深感码字撰文,成如容易却艰辛.由是想及,创办一本杂志,经营一份刊物,除了仰望星空,还要脚踏实地.《辽宁教育》50年,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一路走来,编辑们阅读了多少稿件,润色了多少文字,虽不得而知,我却能
期刊
一本好书正如优秀的营养师,在不同的时间段给予我们不同的营养.《辽宁教育》就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好的营养师之一.rn初识《辽宁教育》是在1987年的9月,我刚刚参加工作的第1个月.原本就有读书嗜好的我,看到学校阅览室书架上摆放的《辽宁教育》,顿时如获至宝,如痴如醉地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之中.《辽宁教育》为我开启了一扇崭新的思考之门,引领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把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在探索钻研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期刊
我和《辽宁教育》结缘十多年,是它给予我智慧,给予我力量,帮助我专业成长,让我从一名教育经验欠缺的教师成长为名优教师.rn十多年来,我既是《辽宁教育》的作者,又是《辽宁教育》的忠实读者,她是我的益师良友.从理论到实践,她滋养我,不断丰富我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她使我成为思考者,我常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探索和成功经验反馈给《辽宁教育》,与她共享成功的喜悦.
期刊
作业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发展主义作业观的本质是彰显其主体,聚焦其发展,着眼其过程;价值取向是以生为本,具有可持续性,尊重自主性,关注核心素养;其特征是立足实践性、注重趣味性、关注终身性;实施策略是在创作中培养英语高阶思维能力,在实践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感悟中培养文化意识.
今年是《辽宁教育》创刊50周年,回顾我和《辽宁教育》的相遇、相知、相拥,它真可谓是我的良师益友.是《辽宁教育》给予我精神力量和教育智慧,为我的专业成长引路、助力、赋能.rn感恩遇见rn初见《辽宁教育》是在1982年.那一年,我师范毕业分配至一所农村中学任教.初来乍到,校长就让我主持一次语文教研活动,理由是我在“百年名校”神木中学实习过.周末回城,我一头扎进神木中学阅览室,几本《辽宁教育》给了我全新的灵感与启示.此后,我与《辽宁教育》的缘越结越深,以至后来胜任教研组长工作、各级各类教学竞赛名列前茅、参加教研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互联网与教师培训的深度融合,面对线上培训规模与数量的快速发展,其质量和效果的提升成为教师培训研究的关注点.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民族语言授课学校统编三科教材中小学语文教师线上培训为例,分析中小学教师线上培训的困惑点、实施要点,并从需求调研、课程设置、课程形式、培训管理等方面,提出优化与改进策略,以期为中小学教师线上培训提供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