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地佛教与藏传佛教本土化之历史考察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984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印度佛教在汉地和藏区本土化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考察 ,并对二者进行了比较。作者着重根据自己爬梳藏文文献所得资料 ,对佛教在藏地本土化的历史过程进行了论述。作者指出 ,佛教在两地本土化的路径可分为前宗派时期和形成宗派后两个时期。前宗派时期 ,在汉地表现为佛教始终居于已有社会体制之外 ,自身则逐渐吸收本土的文化因子 ;在藏地 ,表现为与当地的制度建设相融合 ,并致力于自身的体制化。形成宗派后 ,两地佛教宗派的发展一方面具有相似的内在逻辑 ,另一方面 ,在教义教规、修持方式以及与政治的关系等具体问题上 ,则呈现出历史的多样性。在汉地 ,佛教同汉地之儒、道两家发生了既相互排斥 ,又相互吸收的关系。其结果 ,一方面是佛教的儒学化 ;另一方面 ,是儒学冶儒、释、道三教于一炉 ,建立了以心性义理为纲骨的理学体系 ,儒、佛、道三教并行不悖 ,形成了以儒为主 ,以佛、道为辅的不均衡三角关系。在藏区 ,首先是佛教的苯教化 ,之后 ,佛教居于主导意识形态的地位 ,而苯教则吸收了佛教的理论、体系和仪轨 ,成为“阳苯阴佛”的佛教化的苯教 ,退居边缘 ,佛教与苯教从而形成了“中心—边缘”的格局。文末 ,作者从文化传播的角度 ,对印度佛教在汉地和藏区本土化发展不同历史轨迹所体现的内在逻辑进?
其他文献
<正>柳:上次谈话①中,你说"对鸦片战争以来许多仁人志士的思想和行为的分析评价,也应当首先从(民族复兴)这个视角和高度来看,而不是先强调阶级属性。这样或许可以更好地把握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山楂叶中总黄酮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VP-ODS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醋酸溶液(30∶70),流速为1.2mL·min-1,检
本文介绍了白杨河导流洞断面尺寸确定、隧洞纵坡设计以及导流洞泄流能力计算情况。
为了改善传统烟熏制品的品质,丰富鳗鱼加工品种,研究了一种部分脱水的烟熏鳗鱼技术。以感观评价为主要指标,重点考察了熏材的选择、熏材比例、发烟方式和调味料配方,并研究了
<正>中国是世界上具有悠久历史和高度文明文化的古国之一。在古代,也和其他国家一样,还不可能产生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这样一些专门科学,但在一些思想家和教育家的著作中,却有着大
商务礼仪课生活气息浓、实践性强,要提高其教学质量,需将专业知识的传授及职业行为的规范训练融为一体。《商务礼仪》课程内容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教师要善于打造商务礼仪课程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血脂的疗效。方法:高血脂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2组都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周期为6个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因一份“被背叛的遗嘱”享誉世界,卡夫卡是说不尽的,不管是他的人生经历、文学作品、艺术表现方式,还是他的生命之思、哲学之感,无不让后人视若珍
针对PLC课程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可以使课程改革更具体更深入,弥补传统PLC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大学城空间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提供了快捷方便的云平台,在云空间的背景下通过项
典型报道是我国新闻传媒业独有的新闻体裁和报道方式,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出现衰减的状况,但新闻传媒业的社会塑造功能又使得典型报道无法消亡。面对典型报道原有的价值取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