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合并斜视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设计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合并斜视的先天性眼球震颤19例.分别应用Anderson法,Parks法,并添加斜视手术量.手术设计既要考虑到其静止眼位的位置、方向和度数,又考虑到斜视的性质、和斜视度,在主导眼上矫正代偿头位,在非主导眼上矫正斜视.结果 代偿头位治愈17例,好转2例.斜视矫正:正位18例,外斜欠矫1例.视力提高19例.前方眼球震颤消失9例,
【机 构】
:
473000河南南阳,南阳医专第一附属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合并斜视的先天性眼球震颤手术设计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合并斜视的先天性眼球震颤19例.分别应用Anderson法,Parks法,并添加斜视手术量.手术设计既要考虑到其静止眼位的位置、方向和度数,又考虑到斜视的性质、和斜视度,在主导眼上矫正代偿头位,在非主导眼上矫正斜视.结果 代偿头位治愈17例,好转2例.斜视矫正:正位18例,外斜欠矫1例.视力提高19例.前方眼球震颤消失9例,好转10例.部分双眼视功能有所好转.结论 合并斜视的先天性眼球震颤在主导眼上矫正代偿头位,在非主导眼上矫正斜视.采用合理的手术设计,可获得较好地手术效果。
其他文献
患者女,69岁.于2013年10月12日起左眼磨痛伴流泪半年入院.6年前于我院诊断为“左眼角膜结节样变性”,并行左眼角膜上皮刮除术.近半年来,左眼又出现磨痛,畏光、流泪等眼部刺激症状.人院检查:右眼视力0.7,右眼晶状体轻度混浊,余前后节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0.16,指测双眼压Tn,左眼上睑倒睫,颞侧球结膜轻度混合充血,角膜中周边部可见4个较大的灰白色胶样结节,呈圆锥或半球状突出于角膜表面(图1
患者男,25岁.右眼偶发性视物不清1年于2012年4月2日来我科就诊.1年来患者多次无明显诱因出现右眼视物模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不等,均能自行缓解.患者以往无癫痫发作史,记忆力好.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呈间歇性钝痛,以午后及晚间为重,无头晕、恶心、呕吐.近2个月头痛症状逐渐加重.家族史无特殊.全身检查: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面部下颌部可见大小不等的棕红色丘疹,左下颌处可见一约3 cm×2 cm大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引起的视力受损是现成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都致力于研究其治疗方法.其中球内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贝伐单抗(Bevacizumab)、激光治疗及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都为研究的热点.基于当前的文献报道,文中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治疗进行综述及展望。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泪膜的变化,BUT、泪液分泌试验和泪河高度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3年8~9月长春爱尔眼科医院行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并随访3个月的患者120例(240只眼),观察术前、术后1周、1、2和3个月患者的荧光素检查的泪膜破裂时间(BU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的BUT、泪液分泌试验(S Ⅰ t)、Oculus角膜地形图仪检查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屈光状态和立体视的分布特征以及立体视锐度、屈光状态与年龄、眼轴长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整群抽样,随机抽取上海市8所小学,对抽取到的学校的所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立体视、电脑验光、眼轴长度等眼科检查.根据年龄(6岁组、7岁组、8岁组、9岁组及10岁组)及屈光状态(正视组、轻度近视组、中高度近视组、轻度远视组及中高度远视组)分组.对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目的 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与房水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IISA)法,测定88例房水中VEGF和IL-6的含量,根据散瞳眼底检查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后,实验组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21例、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DR)27例、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PDR)20例;对照组为
目的 探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效持久且费用少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在上海市九院眼科就诊的8例(8只眼)绝对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改良巩膜造瘘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随访眼压和眼部情况6~12个月.结果 术后1周眼压平均11.59 mmHg,1例因脉络膜出血眼压再次升高,行二次手术治疗;随访期末平均眼压7.45 mmHg.结论 改良巩膜造瘘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是治疗绝对
患者男6岁5个月.因"自出生即发现双眼外侧肿物"于2010年8月23日收入我科.患者出生后即被发现双眼颞侧球结膜肿物,以右眼较为明显,双侧肿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大,伴有右耳廓畸形,左耳前赘生物.既往无全身疾患,无明显智力障碍。
目的 探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患者配戴完全远视矫正眼镜对正视化的影响.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收集1990~1997年期间在中山大学眼科中心66例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95例远视不伴有内斜的患儿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共计161例,322只眼,全部患者用1%Atropine睫状肌麻痹剂散瞳验光,将远视性屈光不正完全矫正的屈光性调节性内斜患者66例(132只眼)归为足矫组,远视性屈光不正部分矫正的普通远视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