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的嬗变

来源 :中国经济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kuik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了今后五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方略,进一步强调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我们认为,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一次极具战略意义的会议,它表明,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
  “十一五”期间,适逢我国改革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亦不可回避地进入了各种矛盾的凸显期。而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这种发展思路的嬗变,不仅深刻体现了时代发展的烙印,同时也丰富完善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指导思路。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而在人的发展中,公平与效率从来是互为倚靠的基本的诉求。中国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表明,在兼顾公平的前提下,效率优先更为突出地体现在这一历程中。而这对于打破计划经济的桎梏,探索全面开放的路径,构建未来发展的基础,发挥了极其显著的作用。
  经过多年高速增长,目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1000美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这一时期,往往对应着各种矛盾的紧张和激化,而在其中,由贫富悬殊引发的社会矛盾最为突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快速工业化使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拉大到了不容忽视的水平。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惊人的6倍。自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体制改革效应释放完毕后,城乡差距就停止缩小而转向扩大。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1985年的1.7倍扩大到2003年的3.2倍,是世界上最高的差距水平。若将农民的实物收入、生产性投入和市民的隐性福利收入考虑在内,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达到6倍,表现在消费领域,则是占总人口60%以上的农村居民在社会商品零售额中所占的比重只有37%。
  ——地区差距最高在12倍以上。我国地区差距十分明显,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已经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在西北干旱地区、西南喀斯特山区还有上千万人口没有摆脱贫困。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人均GDP最高与最低之间的差距在12倍以上。虽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减缓了东西部地区之间差距扩大的速度,但总的趋势是差距还在扩大。
  ——城镇贫富财产差距为32倍。根据国家统计局城调队2002年上半年调查资料显示,城镇最富裕10%家庭的财产占全部城镇居民财产的45%,而最贫穷的10%家庭的财产只占1.4%,即二者之间的财产差距为32倍。
  同时,城乡居民所享有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更是存在天壤之别。
  作为监控贫富差距的主要指标,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逼近0.47。按照经济学的一般说法,这一指标超过0.4,即意味着进入警戒状态,而一旦超过0.6,则预示着社会不安定趋势加剧。
  这种居民贫富差距悬殊以及地区发展间的不均衡,已经开始威胁、制约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譬如说,当人均GDP的提升却又解构为少数人口、少数城市、少数地区的高增长以及大多数人口、大多数农村、大部分地区的低增长甚至无增长,那么,按照简单的边际效应递减原理就可推知,整体社会在拉动内需方面的努力必定是低效率的,其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亦会很成问题。除此之外,更遑论社会稳定堪虞将可能使所有建设成果毁于一旦。
  当然,我们深知,缩小贫富差距、推进共同富裕的努力注定会是艰难而长期的过程。但同时我们也相信,这一目标的达成是可能达成并应该达成的。因为制度变迁的发生取决于社会对新制度的需求,以及对新制度的供给。当前较为突出的贫富悬殊并由此带出的对于持续、全面发展的制约,应该理解为现阶段经济社会所表现出的、对于公平效率并重的需求。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树立、落实,则为满足这一需求的重大政策及配套措施的推出,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保障。
其他文献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油价飙升,创下了20多年来的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增幅也将是24年来最高的一年。石油价格飙升只是一个表象。而真正原因则是能源危机全球化。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2004年,我国的能源产量虽达到了一个历史新高,但能源供需矛盾也十分突出,在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后,消耗高、产出低、污染大等根本性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   能源供需关系紧张也进一步暴露了我国能源
漳县是定西市南部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县份,县内有漳河、龙川河、榜沙河三条主要河流,河道总长154.2公里,年径流量3.58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2164.4平方公里。三条河流均匀地分布在全
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其流动性强、非传统型就业者多、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社会保障基本缺失。作者在阐述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的意义和分析农民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