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的尴尬今生:先天不足,后天无力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hairenxuche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贵为全球第二大电脑芯片提供商,但AMD从诞生之初就是一场由英特尔主导大戏中的小配角。长期生活在英特尔的“庇护”下,AMD迄今既无强大的研发能力,也无足够的生产能力,因此注定了无法兴盛的宿命。
  2013年11月中旬,芯片企业AMD(Advanced Micro Devices)宣布即将在2014年春季推出全球第一款专为超级计算机设计的图像处理器(GPU),再加上近期加速处理器(APU)在游戏机市场表现不错,这些积极的信息将其股价从2013年初的2美元/股提升至当前的3.6美元/股。然而,与2000年45美元/股的峰值相比,仍相去甚远—哪怕是在2006年,其182亿美元的市值也超越了如今的英特尔(118亿美元)。但其后,AMD的表现一直难以让人满意,曾经连续8个季度亏损,数度濒临破产边缘。虽然在2013年稍有起色,但复兴之路困难重重,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在不远的将来退出高科技产业的舞台。
  欲与英特尔试比高
  AMD的名号并不广为人知,但贵为全球第二大电脑芯片提供商,它几乎是英特尔唯一的竞争对手。在2006年收购同为芯片生产商的ATI后,AMD成为图像处理器的最大提供商之一。这家由杰瑞·桑德斯(Jerry Sanders)和他在飞兆半导体(Fairchild Semiconductor)的同事们于1969年创立的企业和大名鼎鼎的英特尔几乎同岁。
  上世纪70年代中期,AMD开始专注于电脑芯片的设计和生产。到了80年代则主要生产英特尔芯片的低价克隆版。1995年以后,AMD不再依赖英特尔,开始自主创新,经过几番起伏,在1999年成功推出Athlon芯片,性能超越英特尔同代的奔腾,让业界大为吃惊。2003年,它又率先推出64节的Opteron芯片,其后在双核芯片开发上,继续领先于英特尔。2006年,AMD进入黄金时代,在技术上真正实现了对英特尔的超越,大有要和英特尔平分天下的势头。
  遗憾的是,好景不长,AMD很快在设计和生产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这让英特尔抓住机会,不断推出性能更为优异的芯片,并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和市场影响力,通过价格战和厂商协议,封锁了AMD的突破路径,使其短暂的技术优势根本无法转化成为市场优势。此后,全球经济衰退和电脑市场的饱和对经营状况不断恶化的AMD而言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生存,它不得不大幅削减员工和剥离资产。目前的AMD虽在若干领域里努力开拓以求有所突破,但一系列的深层问题阻碍着其向前发展。从长远来看,AMD的前景极为黯淡。
  英特尔的小型克隆工厂
  AMD的致命问题,是它的商业模式从创立伊始就隐含着重大缺陷,这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障碍。
  其实,当年默默无闻的AMD正是因为英特尔才被推到了时代的最前沿。早在1981年,当IBM推出基于英特尔芯片的个人电脑后,PC市场飞速扩张。为满足市场需求,同时避免被英特尔套牢,IBM要求英特尔向另一家企业提供技术使用权,以建立芯片的第二货源。AMD因此被英特尔选中,从此开始生产英特尔芯片的低价克隆版。
  但英特尔的知遇之恩也成为对AMD的“诅咒”。因为多年来一直依赖于英特尔的技术,AMD始终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研发能力。同时,由于一直在生产低价克隆芯片,它只能成为栖身于电脑低端市场的小众经营者,无法形成足够的生产能力和规模。所以,从本质上来说,AMD就是英特尔的一个小型克隆工厂,具有完全相同的商业模式—即设计、开发与生产为一体的垂直整合,但规模却小10倍不止。
  虽然身处高科技行业,但芯片行业与其他领域有着明显的不同。首先,它有很强的逐代替换性以及产品季节性,而且产品换代很快。先推出的芯片往往占尽先机,后来者几乎没有生存空间。一旦错过最佳上市时机,针对芯片的所有投资都可能会付之东流。其二,芯片行业的投入甚高。投建一座标准的芯片厂需要30亿美元,建造周期长达6年,且每两到三年就需要更新设备,运营费用惊人。即便顺利建成投产,能否接到订单也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不仅如此,开发芯片的投资也动辄上亿。因此,芯片企业只有依靠稳定的大宗订单才能维持。换句话说,垂直整合型商业模式可维持的核心条件就是大规模生产,否则就会陷入入不敷出的恶性循环。
  持续获得大宗订单的条件是不断推出高性能的芯片。这就要求芯片企业同时具备强大的研发和生产能力。但多年来AMD一直生活在英特尔的“庇护”和阴影之下,腾飞所依赖的左右两翼根本没有长成。1995年和英特尔终止技术协议后,AMD独立开发的K系列芯片几乎一败涂地。所幸它收购了美国半导体公司NexGen,依靠新团队开发的K6芯片,才遏止住颓势。
  没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支撑也是AMD的致命短板之一。它仅有两间工厂,而英特尔则有15间。这就导致当它偶尔推出高质的芯片时,却又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使用户对它的可靠性失去信心。这才是众多电脑商对AMD一直若即若离的最关键原因。
  由此看来,在这个资金高密型行业,规模经济就是市场法则。大则为王,小则灭亡。在残酷的游戏规则下,AMD和强大无比的英特尔采用同样的商业模式,却根本不具备同样的实力和规模去竞争。因此,一直以来,无论AMD如何奋发图强,甚至也实现过数次骄人的突破,但在电脑厂商心中,它永远都只能是与英特尔谈判的筹码,而非合格的供货商。
  AMD的商业模式决定了这种尴尬的定位。其实,它成功的唯一突破口就是深度变革其商业模式,如转战其他市场空间,在图像处理器、移动平台和大众产品智能化芯片领域另辟蹊径,不与英特尔直接争锋;或改走轻资产路线,完全转型为一家如同英国ARM一样的设计企业。但直到2009年AMD才开始实践轻资产运作,2012年完全剥离。但彼时,天下格局已定,此举已然晚矣。
  内忧外患 双重夹击
  作为行业老二,AMD一直都在利润空间狭小的低端市场经营,现金流相当薄弱,并长期负债,多年来都未能解决其研发和生产问题,这是它最严重的内部缺陷。   英特尔每年的研发投入为100亿美元,而AMD只有区区10亿美元。其实,当年英特尔选择AMD就是因为它的基础薄弱,就算分享技术也无法对自身形成真正的威胁。有限的研发能力使AMD在开发诸多产品时都显得捉襟见肘,中央处理器结构“推土机”和2006年推出的巴塞罗那融合芯片都充满了设计缺陷。其后的Llano加速处理器虽算AMD的首创,却表现更糟,不得不在2012年承受1亿美元的库存注销。
  除了严重的设计问题,AMD还面临生产能力的不足。它仅有的两间工厂根本无法应对供求上的大幅波动,而长期资金的缺乏也使它无法对制造技术实现必需的升级,不得不将部分生产外包。但与此同时,英特尔则不断推出更出色的产品,并保证货源充足。更糟糕的是,瑞兹(Ruiz)和梅尔(Meyer)两任总裁均未实施清晰而有效的技术升级战略,导致许多核心开发人员离开,进一步削弱了AMD的研发能力。
  不但要应对内忧,AMD还要面对巨大的外患。PC市场的饱和对以电脑芯片为生的AMD冲击极大。更重要的是,巨无霸英特尔实施的市场封锁和打压更让AMD举步维艰。英特尔不但采用激进的价格战,更向大型电脑商提供巨额回扣,促使它们购买自家芯片。2007年,英特尔给戴尔的回款竟高达其一季度总收入的76%。因此,虽然AMD多年来一直试图说服主要PC生产商给它更多订单,并向它们提供免费芯片,但收效甚微。在亚洲市场,英特尔对AMD的封锁就更为严重。
  为突破困境,AMD在2005年终于采取法律手段。几番较量后,两家企业在2009年达成庭外和解,AMD获赔12.5亿美元。虽然胜诉,但此旷日持久的纠纷耗费了AMD大量人力物力,不但损害了投资者信心,还严重扭曲了AMD的商业心态。其实,AMD早应看出其失败的真正原因并非英特尔的打压,而是厂商对其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缺乏基本的信赖。换句话说,厂商和英特尔合作并非是源于后者的威逼利诱,而是根本不相信AMD是一个可长期合作的合格伙伴。AMD应做的是尽早全力进行深度的战略转型。
  其实在芯片行业,还有一个重要的竞争法则,就是成功需要整体企业生态系统的支持。当前电脑产业链完全由英特尔和微软控制,数目众多的各级配套企业都参与其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企业生态系统。系统内各企业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所以,AMD要想和英特尔竞争,仅有良好的产品远远不够。没有配套企业的支持,如微软开发操作系统、电脑厂商设计相应的电脑等,即使AMD芯片的性能再优良,也不会成功。这就是为什么AMD耗费4亿美元开发的64节芯片Opteron,虽然性能极优,但仍然没有获得广泛成功的原因。本质上来说,AMD不是在和英特尔,而是在和一个庞大的企业生态系统竞争。所以,无论其产品多么优异,根本没有取胜的机会。
  换帅频繁 缺乏领袖
  和英特尔的持续拉锯其实掩盖了AMD一个更为深层的问题,就是它多年以来一直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袖。创始人桑德斯担任总裁长达29年之久,虽然他本人特立独行、高调张扬,却在企业文化中注入了二等公民的心态,甘于在英特尔的牙缝间生存。企业上下既无挑战它的意愿,也无这种自信。
  桑德斯的继任者瑞兹虽然给AMD带来了秩序和效率,但他缺乏远见卓识,错误地发起了对英特尔的法律战,延误了AMD战略转型的时机。而瑞兹本人也卷入了内部交易的丑闻,于2009年从AMD的剥离企业格罗方德(Global Foundries)辞职。下一任总裁梅尔虽然因为大幅出售资产改善了AMD的财务状况,但却因缺乏清晰的移动平台战略,并傲慢自满,而在2010年被董事会解雇。其后是财务总监赛弗特(Siefert)毫无建树的短期任职。目前,AMD由联想的前任总裁瑞德(Read)执掌帅旗。
  因为换帅频繁,AMD的高管团队也一直无法稳定。过去4年,共有8位总监级管理人员离职。领导层如此动荡不堪,使得AMD无法形成一个清晰而长期的战略方向,同时也无法有效实施重要的战略决策。高层的动荡还严重影响了士气,导致核心人才大量流失,包括当年开发出明星产品Athlon芯片的团队。缺乏领袖人物和AMD的董事会也有直接关系—不但自身能力有限,也未负起应尽的责任,且与AMD的历任总裁摩擦不断。恐怕AMD在这一关键时刻需要的是一个新的董事会,而不仅是另一个新CEO。
  苦斗一生 前景黯淡
  40多年来,AMD虽然艰苦奋斗,但一直被低质产品、法律纠纷、高层争斗,乃至供货不足等诸多问题所困扰,可谓命运多舛。已入中年的AMD须采取激进的行动,否则它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从高科技舞台上消失。
  目前来看,游戏机市场应是AMD的希望所在,其芯片已被微软和索尼采用。这是AMD在2013年前两季度亏损大幅降低的主要原因。但在这个领域,英伟达(Nvidia)也实力雄厚,AMD在它面前毫无优势可言。在移动平台市场,英伟达更是已捷足先登,走在了英特尔和AMD前面,不但为安卓系统设立了手机游戏网上店,还开始为汽车等其他大众产品生产专用芯片。当然,英特尔也在大举挺进移动平台领域,新推出的Haswell芯片性能优良,移动和桌面平台的界限已经模糊。这两家企业的综合能力都是AMD无法匹敌的。
  和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合作或可提供一些机会。AMD在2012年宣布要设计以ARM技术为基础的芯片,面向云端和大数据中心所使用的高端服务器。但英伟达也在朝这个方向迈进。而且,ARM自身也已进入PC市场,并得到了微软的支持。它的市场总监曾预言,到2020年,全球只会有ARM和英特尔两家芯片设计商。从各方面来看,这个预言可能会成为现实。
  其实,AMD继续存在的最大希望依然来自英特尔的支持。因为担心招致政府的垄断调查,英特尔并不希望AMD破产。它会想办法让AMD生存,同时限制它的成长。这样看来,AMD从诞生之始就是一场由英特尔主导大戏中的小配角,命运几乎完全掌握在英特尔手中,注定无法兴盛,也未必灭亡。这恐怕就是它的宿命。
其他文献
源起于配对交易  股市的高波动性,通常也会导致股票投资的高波动性。为规避此高波动性,一些投资经理构建出市场中性策略的投资组合,而无需再担心市场走向。配对交易可能是最原始的股票市场中性策略,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传奇交易员杰西·利弗莫尔(Jesse Livermore)凭借他所谓的“姐妹股票对”(sister stocks)赚得钵满盆满。“姐妹股票对”交易策略基于这样的观点:两只具有相似特
期刊
我们已经把文化名人张元济先生忘记了。  被称为“商务之魂”的张元济先生(1867-1959年),字筱斋,号菊生,是近代著名出版家。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他参与投资创立上海商务印书馆,并设立编译所,聘蔡元培为所长,并延请夏曾佑编写《最新中学中国历史教科书》。这部书成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部章节体通史。辛亥革命以前,商务印书馆共出版各类课本375种,张元济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可谓功不可没。在长达半
期刊
四方势力汇聚新兴的家居电子商务行业。家居电商从容起步,完善体验和个性化定制将成为两个前进方向    2011年11月初,传统连锁家居企业月星集团旗下的B2C商城百舍家居正式上线。尽管网上卖家具早已不是新闻,但回头细数过去一段时间内家具行业与电子商务的“联姻”,便不难发现其中的热闹。  2009年6月,曲美“e世界”网络商城上线,这是国内独立家具品牌成立的首家在线家居商城;2010年,定位于3D家具
期刊
海内外的创业活动频繁现身,提升创业环境的同时,也与早期投资的兴起密不可分。    2011年11月11日,在不少青年男女忙着派对狂欢世纪光棍节之夜时,80多个年轻人聚集在深圳南山科技园的一座大楼里,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互联网行业里的产品经理、设计师、营销人员和创业爱好者聚集在一起,在周末54个小时之内形成创意、组建团队。这个夜晚,他们将“停止空谈,立即行动”,从零开始实践自己的创业理想。    
期刊
过去十年,有一群人充分分享了中国镀金时代经济腾飞的果实,积累了巨额的财富,登上了“新财富500富人榜”,成了中国的富一代。他们大多出身草莽,富于冒险精神,在中国国退民进、重工业化、城市化、新经济发展等进程中洞察行业先机,抓住了资本市场带来的暴富机会,获得了做梦都没想到的亿万财富。  十年来,中国富一代的财富上扬速度不仅超越普通人,跑赢GDP与CPI,也远远超过了美国富豪。无论是“500富人榜”上榜
期刊
1宗庆后  228亿元  总排名11娃哈哈集团  男 67 出生于浙江杭州  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公司总部:浙江杭州  主要行业:食品饮料  2011年娃哈哈实现营业收入678亿元,同比增长23.65%。自2009年,宗庆后率领娃哈哈全面多元化,已进入调味品、奶粉、矿业、零售业、童装、模具、机械、印刷、香精香料等多个行业。2012年,娃哈哈计划在南非投资玉米种值,在澳大利亚建设养牛场和奶粉
期刊
10月短短的16个交易日,A股市场走出一波过山车行情。国庆长假后,先是受汇金增持银行股及CPI连续2个月下降等利好消息影响,市场走出一波快速上涨行情;月中受欧洲债务危机持续恶化的影响,市场又急速下跌,大盘创出本轮调整新低;而后,受欧盟就希腊债务危机达成协议的影响,外围市场大涨,带动A股也走出一波红十月行情。  10月新财富最佳分析师指数累计收益率为4.77%,同期巨潮A股指数收益率为4.00%,最
期刊
继2011年11月信心指数现2011年内最低点以来,市场似乎出现回暖迹象,上证综指自10月21日2307.15的低点后开始小幅反弹,截至11月17日,涨幅为7%,11月券商分析师信心指数回升得到市场验证。回顾过往的2009年9月、2010年6月,新财富投资者信心指数也出现过类似情况,即当信心指数到达谷底时,市场反弹往往随之而来。  在投资者对2011年11月收益满意度显著回升的前提下,12月新财富
期刊
1朱共山家族  88.3亿元  总排名77保利协鑫能源  男 54 出生于江苏阜宁  南京电力专科学校电气自动化本科、  菲律宾比利勤国立大学工商管理博士  江苏省第十届政协委员  公司总部:上海  主要行业:太阳能芯片、  太阳能发电站  上市公司:保利协鑫能源(03800.HK),  2007年11月IPO  本着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硅片生产及下游系统集成及光伏电站开发的双核心战略,截至2011
期刊
这是一个一度拥有《个人电脑》(PC Magazine)、《人车志》(Car And Driver)、喜达屋集团(威斯汀酒店和喜来登酒店的母公司,HOT.NYSE)部分股权的家族。这也是一个历经3代、将一个小合伙企业变成出版界巨头再全面转为投资企业的传奇家族。如今这个家族第3代的3个兄弟都名列美国福布斯富豪榜前100名,《福布斯》评估他们每个人拥有44亿美元的资产,这让他们的共有资产达到132亿美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