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文言文释义四点

来源 :高中生学习·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weiqi02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所考查的实词,绝大多数源于教材,但涉及面广,又由于文言实词绝大部分具有多义性,要确定一个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还真不容易。同时,实词释义题基本上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这就是说答案已在其中,同学们如何求得正确答案,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下面我们从四点加以突破。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文言实词考查的最主要的一个知识点,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例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 将论囚 论:讨论
  C. 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 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解析 本题考查同学们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掌握能力,“论”是一个常见的文言实词,词义非常丰富,有“讨论”“学说”“评定”“定罪”“按照”等意思。B项中的“论”在古代确实具有“讨论”之意,但在此句中“讨论”一义讲不通。因为在这里,根据阅读材料的上下文来看,王甲杀人一案,刘敞看案卷觉得有冤情,他将此案交付户曹杜诱,杜诱不能查实平反,反而强加罪名,将要批决定罪。因此这里的“论”应该是“定罪”“批决”的意思,从“论”字后带了一个“囚”字大概也能猜出与“定罪”有关。
  答案 B
  点拨 不可脱离语境。一词多义是文言实词考查的重中之重,历年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基本上都会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因此,掌握实词的多个意义和根据语境去选择恰当的义项仍然是同学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从逻辑上去推测词义。而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只凭识记猜测,完全忘记了“语境”二字,从而导致失分。尽管文言实词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境中它只有一个意思,联系上下文语境来解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就能弄懂文意,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古今异义
  从词义角度,将古代汉语的实词与现代汉语作比较,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词义完全相同;二是完全不同;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高考重点考查的是第三类,词语古今意义的变化主要有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变化、名称说法改变等。特别要注意的是,有时文言文中两个单音词连用,正好是现代汉语中的某个词语,这种貌似现代汉语双音词的一些词语容易造成错觉,使人望文生义,把它们当作一个双音节词语看待,造成理解上的错误。
  例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
  B. 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 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 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解析 “殷勤”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热情而周到”,而D项理解为“周到”正是犯了用现代汉语来解释古汉语的错误,其实“殷勤”在古汉语中一个常见义项是“情意深厚”“恳切叮嘱”。D项中“语意殷勤”的“殷勤”正是“情意深厚”“恳切叮嘱”之意,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馀欢。”
  答案 D
  点拨 不可望文生义。虽然语言有一定的继承性,但语言毕竟又是发展的。汉语在发展过程中,有很多词语的词义已发生了变化。那么,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时应牢牢树立起这样一个意识:不可以现代汉语来理解古汉语,近年高考文言实词试题中就经常涉及到这方面知识的考查。也就是说等同于现代汉语的解释项往往是错误的。命题者通常会在四个选项中故意对其中一个词进行“望文生义”式的解释来干扰迷惑大家,让同学们掉进陷阱。特别提醒大家要多积累形式上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今异义的词语课文里有许多,如《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的“作息”一词与现代汉语中的“作息”词义就不同,这里是偏义复词,词义偏向“作”。又如《廉颇蔺相如列传》 “壁有瑕,请指示王” 中的“指示”是两个单音词,意思是“用手指指给别人看”,而现代汉语中“指示”是一个双音词,是“上级机关对下级工作的指导性意见”的意思。同学们要注意在平常的学习中多积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意。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有新的意义,进而改变了词性。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
  例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以科兄弟 科:分摊
  B. 全活甚众 全:全部
  C. 其女字君从子 字:许嫁
  D. 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纠:聚集
  解析 B项将“全”解释为“全部”,放入语境中显然不通。联系语境,“全活甚众”是说徐谦尊在崇祯末年,救济因蝗灾而挨饿乡亲,让许多百姓保全了性命。这里的“全”和“活”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并且是使动用法。“全”应理解为使动用法,可译为“使……保全”,这样句意才通顺。
  答案 B
  点拨 不可主观臆断。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也是高考必须掌握的一个知识点,因此同学们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如: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句中的“斗”字,根据句意,“斗”和它的宾语“诸侯”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因此要理解为“使……斗”。
  通假字
  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被替代的那个字叫本字,用来替代本字的那个字叫通假字。凡通假字都要按本字来来解释,也应该读本字的音。
  例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解析 D项中的“著”应该理解为“登记”,而A项中的“振”就是一个通假字,通“赈”,所以A项解释为“救济”是对的。
  答案 D
  点拨 不可先入为主。在阅读古诗文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个别字与语境完全不合,或者说,根据文脉,由于个别字的出现而使文意无法理解时,可依据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等特点去考虑通假现象。同学们如果不能洞察,不按它们所通假之字去解释,而仍按原字去解释,就会造成费解或者错误的理解。
其他文献
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约25%患者使用胃肠外营养液,给药前或给药中常出现微生物污染。最常见的为真菌、G~-杆菌和G~+球菌。本文观察了ICU 中胃肠外营养液的污染率,以确定其中
抗高血压新药卡托普利(甲巯丙脯酸,Ⅰ)的二硫化物代谢物(Ⅱ)在血液中能与(Ⅰ)相互转化,因此测定两者的含量甚为必要。本文将(Ⅰ)和(Ⅱ)经三丁基磷还原并与N-乙基顺丁烯亚胺
“安热静”有片剂和注射剂,都由安乃近和盐酸氯丙嗪组成。两药合用,可发挥其协同作用。适用于高热引起的痉挛、神经痛、头痛,肌肉关节痛、呕吐、失眠等症的治疗。尤对小儿其
本文报道延长培养时间至48小时及加入AB型人血清对恶性疟原虫氯喹药敏试验的影响。16例患者平均年龄为9.7岁(12个月~34岁)。14例发热,2例无症状。16例血检,为≥1,000个疟原虫
做好统计工作为植保事业服务谷志学(辽宁省植保站沈阳110036)统计是一门学问。不是数字的加加减减。做植保统计要有植保工作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识;要熟悉统计制度、办法、指标解释、抽样
医德医风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政府保持联系群众的窗口,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持。它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医院的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本文在Sabih 法的基础上,改进并简化了分离和测定血中微克量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Clp)的GC法,以使其适用于临床药理,特别适用于对Clp 的药物动力学评价。主要的改进包括
本文报道用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度法(D_1法)对茶碱乙酸哌嗪,保泰松,盐酸地布卡因、羟基保泰松和糖精钠5种药物单组分制剂的测定。此法与经典的UV 法(Amax 法)相比,不受制剂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