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楼舞”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695130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禾楼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称为民族舞蹈的“活化石”,是岭南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研究价值,可从禾楼舞的文化表现及艺术表现两方面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禾楼舞;文化;表现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夜晚,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连滩镇的村民们都会举办一场禾楼舞,身着黑衣的舞者脸戴面具、头顶蓑帽、足蹬麻鞋、手持火炬围绕火堆载歌载舞。这是古代百越乌浒族人庆丰收、祈求风调雨顺的一种祭祀舞蹈,是岭南地区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
  关于禾楼舞出现的具体时间已无法考证,但由于它的独特性,使其历经风雨传承至今,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禾楼舞的文化表现形式
  (一)禾楼舞与巫傩文化
  在古代,禾楼舞的发源地涟滩地处山川深林之中,多毒物,中毒者癫疯乱跳,当时生产力低下,只能祈求神灵保佑。《说文解字》释“巫”:“象人两袖舞形”“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实际上巫师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用歌舞来降神娱神,是以巫师尤其是女巫大都善歌舞。《九歌》记载:“鸣篪兮吹竽,思灵保兮贤姱。翾飞兮翠曾,展诗兮会舞。”灵保指的是祭祀时扮神巫,会舞指众巫合舞。从一定程度上说,巫师是最早的舞蹈音乐艺术家。禾楼舞中原始、粗犷、奔放的动作,就是来自于远古巫舞。舞者头戴面具竹笠、身穿黑服在身披红色披风的“族长”带领下,伴随乐声,舞步轻快,边歌边舞。
  早期傩人戴着狰狞面具,拿着武器,在火把照耀下沿门驱疫,手舞足蹈,四处踢打,将危害人们的邪魅赶走,借鬼神之名驱鬼逐疫、祈求人丁繁衍、祈祷农业丰收。从禾楼舞的表现形式和目的来看,均类似傩舞的早期形式和功能,这说明禾楼舞雏形就是上古傩舞。禾楼舞虽然经历了历朝历代,并经过多种文化的渗透和影响,但其文化本质仍然具有原始傩文化的影子。
  (二)禾楼舞与瑶族文化
  南江地区一直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重要的聚居地,禾楼舞的传承与发展在保留自己原有的特色之外还吸收了周边的民俗艺术。
  《郁南县志》第二十六篇《文化》中记载:“禾楼舞,据传源于明万历年间涟滩一带瑶族聚居的地方。当时连年干旱闹饥荒。有一年时逢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高兴之余,顺手拿起禾稿搭成楼棚,于中秋节之夜聚集在禾楼跳舞,故名。”禾楼舞是哪个民族的舞蹈,已无法考证,历经千年,相同的舞蹈,舞者最终被汉族取代了,但不得不承认瑶族对禾楼舞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后汉书·南蛮传》记载瑶族先民服饰“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制裁皆有尾形”。瑶民喜欢撞色,比如红与绿、黑与白、蓝与红等,色彩搭配醒目,对比强烈。禾楼舞舞者服饰与清远排瑶传统服饰颜色一样,都是红与黑的搭配,这点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红色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是表达对祖先的崇拜。瑶族服饰在胸襟两侧和裤管两侧绣上两条鲜明的红线,就是为了纪念祖先盘瓠带伤捍卫民族。领舞者的莲花冠上插些羽毛,与瑶民头饰也是一样,喜欢插上鸡或者雉的羽毛。现金禾楼舞舞者服饰与清远排瑶这样地相似,应该是瑶族对禾楼舞的影响最深。
  (三)禾楼舞与佛道文化
  《郁南县志》中对禾楼舞领舞者服饰的记载:“领舞者则头戴黑花帽,肩披红色间黄方格袈裟,一手持着四个系有彩带的铜铃,一手持三尺长的锡杖(形如牛角)。”从这种服饰装饰来看,明显地体现出禾楼舞被宗教文化的渗透和改变,袈裟是佛教的,铜铃又是道教用来招魂的。现在领舞者的服饰又与之前的县志有出入,头戴莲花冠,身披大红披肩,莲花冠属于道教的道冠,袈裟较之大红披肩,前者突出佛教色彩,后者则重于道教。清朝姚柬之在《连山绥瑶厅志》卷四《风俗》中有言:“瑶道自为教,亦有科仪,其义不可晓。学优者则延诸道为受箓,受箓者服朱衣。凡瑶之有疾病者,疮痨者造焉。使其众分而祷祟只是,有愈有不愈。其不愈者,则曰神所恶,非祷者不诚也。”在瑶民的现实生活中,当遇到疾病的时候,他们不去求医问药,而是以道教法术予以解决。瑶族男子一生都要进行一次“度戒”仪式,称授箓为度戒,是因为授箓仪式中的重要仪格是宣戒,身着朱衣的师父传给弟子许多戒律,实际上也就是道教的戒律。朱衣为红色服饰,在禾楼舞领舞者身上也有体现,可见其道教教化程度之深。
  二、禾楼舞的艺术表现形式
  禾楼舞反映了特定时期人们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与众不同的面具、道具、曲调,处处显示着禾楼舞稚拙古朴的艺术特色,其中面具和道具给人印象深刻。
  (一)面具的艺术特色
  面具具有娱神娱人的作用,是禾楼舞不可缺少的一种元素。禾楼舞的面具较其它傩面具不同,是一种纸质面具,纸质是当地最常见的稻草制作而成的草纸。这种面具轻便、低廉,但是不利于保存,现在保存的只有旧时脸谱,没有旧时面具。
  禾楼舞脸谱没有确切的指定对象,非鬼神亦非英雄人物或历史人物,只是普通的劳动人民的变形和夸张。原始禾楼舞面具与傩面具一样面目狰狞具有神秘感和恐怖性,而现在禾楼舞面具却给人亲近之感,多是生动活泼、滑稽可爱的善面和丑面。脸谱变化较多,没有按照流传下来的样式固定地进行绘制,而是根据制作者自己的喜好进行创作。女性脸谱一般是较为粗长的弯眉,眼眶周围及面颊有粉色红晕,口型基本为嘴角略向上翘的微笑,额头有粗线条刘海,脸侧有粗线条的鬓发;男性脸谱采用或细长或短粗的剑眉,有的颧骨凸起,有的脸型与女性相同,口型也相似只略大,眼眶周围及面颊也有粉色红晕,无须。不论是男性脸谱还是女性脸谱都绘有红晕,代表健康,只有健康的人才能参加祭神仪式。
  千百年来,禾楼舞面具已经不再具有人神交流的功能,转而成为娱乐观众的道具与禾楼舞一同保留了下来,这体现了岭南劳动人们积极乐观、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
  (二)道具的艺术特色
  禾楼舞中的牛头锡杖和牛角如同布依族的牛王节、涟滩的春牛舞一样代表着人们对农耕时代的牛的崇敬。身披红袍的“族长”左手执牛头锡杖,而这种牛头锡杖代表着神圣而不容人侵犯的“族长”权威。“族人们”在舞蹈中集体吹响牛角,在欢庆的气氛表达对牛的感恩和崇拜。   禾楼舞中牛的黑白分明的眼睛如铜铃,神态庄严,牛头上系了一朵大红花,大红花的红绸垂吊在牛头两侧,“族长”手执锡杖载歌载舞,红绸随风摆动,在空中留下欢乐的轨迹。自古以来,逢年过节、婚嫁喜事,从来都是张灯结彩,这个彩一般是大红色,用大红色来体现心中的喜悦。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其中后两件喜事都会用红绸系红花装扮主角和环境,禾楼舞也算是久旱逢甘露后丰收的欢庆之舞。禾楼舞中锡杖表示至上的权利,牛头代表着对牛的崇拜和感激,红花一方面表示对耕牛的尊敬,一方面表现出丰收之余的喜悦。
  三、禾楼舞的传承现状
  “非遗”常常侧重于少数民族,特别是濒临消亡的民族,“保护非遗”就要突破民族,打破固有传承方式,冲破时间、地点、身份的限制,全民参与,共同传承。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广东省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云浮市南江文化研究中心、云浮首个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林秀参公祠相继建立,为禾楼舞提供一个向世人展现的舞台。
  禾楼舞传承人傅志坤先生自创广场禾楼舞,自推广以来,成为了众多舞蹈爱好者的健身舞之一,使得禾楼舞在现在群众艺术文化活动中大放异彩。另外,新传媒技术是新时代的产物,非遗结合图形、图像的传播方式,将禾楼舞的传播带到新的高度。
  罗伯特·雷德菲尔德大传统和小传统理认为小传统处于被动地位,在文明的发展中,农村不可避免地要被城市同化。因此,“非遗”作为文化传统,应该是活态的、传承的、流动的,而不是机械地“保护”,因此失去了民俗文化的朴真性。
  禾楼舞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兼具历史、节庆、风俗、教育等多重功能,比之物质文化遗产更能生动、形象地表现岭南文化的精髓。传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因此要充分了解禾楼舞的文化、精神内涵,结合现代新元素,才能适应现代社会,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禾楼舞。
  参考文献:
  [1][美]罗伯特·芮德菲尔德.农民社会与文化——人类学对文明的一种诠释[M].王莹楠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2][汉]许慎.说文解字[K].北京:九州出版社,2001.
  [3]邓辉,马骋.广东郁南禾楼舞的田野调查与研究[J].柳州师专学报,2010,(05).
  [4]陈跃红,徐建新,钱荫榆.中国傩文化[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5]邓辉.走向现代化中的广东郁南禾楼舞[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6]李默.广东瑶族史若干问题探索.载广东省民族研究学会,广东省民族研究所编.广东民族研究论丛(第一辑)[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作者简介:
  崔琛瑶,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陈宇婷,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蓝洁桃,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地名是传承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具有记载城市发展轨迹、传承社会历史文化、方便市民生产生活的功能,地名变迁与城市发展密不可分。在城市发展中,滕州市城市地名维持了一定稳定性,城市道路名称很多考虑了历史文化传承因素,居民小区名称出现贪大求洋现象。城市发展致使部分城市地名消失不可避免,道路命名、更改需更加谨慎,小区命名需规范贪大仿古求洋现象,公交站名应成为保存传统城市地名的重要载体。  关
期刊
摘 要:国内公共交通系统的迅速发展与逐渐完备,为当下的轨道交通车站建筑提出了新的需求,车站综合空间就是为满足这些需求而孕育的建筑形式之一。从车站综合空间的发展背景以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通过建筑设计和环境设计来阐述车站综合空间的特点,为上海市轨道交通14号线豫园站综合空间进行具体案例论述,并展望车站综合空间的发展。  关键词:轨道交通;综合体;环境艺术设计;空间设计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期刊
摘 要:通过对武汉城市公共元素设计过程的分析,系统地梳理了荆楚文化在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主张从荆楚文化中进行元素提取,让城市公共元素设计的形式与功能相互协调。以三种城市公共元素专利设计为例,总结出在城市公共元素设计过程中,设计者须关注荆楚文化传统、形象符号、意象特点等因素,通过深入地调研分析,不断为荆楚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荆楚文化;城市公共元素;专利设计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
期刊
作者简介:  付婧淑,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文地理摄影  吴亚娇,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色彩应用与研究
期刊
摘 要:分析角色在建筑动画中的应用以及表现方法,通过理论的梳理,厘清建筑动画中角色应用的方式方法;同时,通过古建动画《印象浔阳》中的人物、动物等角色设计分析,进一步以理论结合实践的形式来阐述建筑动画中角色设计的表现与应用。  关键词:建筑动画;角色设定;表现与应用  [此论文为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创意产业开发研究——以青阳腔为例]  一、概述  因为早
期刊
作者简介:  屈梅,学士学位,现为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教授,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教学与科研创作,致力于本土文化的现代视觉设计研究。论文和作品曾发表在《美术》、《艺术百家》、《装饰》、《包装工程》等专业核心期刊。  基金项目支持: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跨界设计中本土化视觉语境的重构与创新研究》(项目批准号13YJA760039)阶段性成果之
期刊
刘千业、闫德朋、胡斌、包磊作品
期刊
摘 要:由于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的飞速发展,各种商业形态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从传统企业品牌营销模式在面对互联网时的转型原因,以及传统企业在接触互联网应该规避的四大误区,方法 以海尔企业的品牌战略为例,解释海尔企业新的营销架构图,最后提出互联网思维下企业营销模式创新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海尔品牌;营销模式  一、引言  由于互联网技术作为工具的飞速发展,各种商业形态受到来自互联网的冲击。中国制造
期刊
生长与对话
期刊
摘 要:选取生活在中国大地上、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例如山林、盆地、湖泊)中的生产者和生活者为主角,以及由于自然环境的巨大差异(例如干旱、酷热、严寒)所带来的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产方式为文章主线,展现大自然是以怎样不同的方式融入到生活者、生产者的日常生活中的。反过来,他们又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良性互动的,从而了解在世代相传的传统生活、生产方式中,存在着哪些有智慧的实践经验,可为当今存在于其它地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