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man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结合独立学院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介绍了食品微生物学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2个方面的改革,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并指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以期为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提出借鉴。
  关键词 独立学院;食品微生物学;理论课程;实验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3-0280-01
  独立学院是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种探索与创新,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人才的通用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因此,在整个学生的培养阶段,要特别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和锻炼。
  武汉设计工程学院食品与生物科技学院是一所比较年轻的独立学院,在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方面都还处于持续不断的探索阶段。本院食品微生物学的教学安排不同于其他全国大多数农业院校,学生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必须先修微生物学,了解微生物形态和生理代谢的相关基础知识,再进行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因此,该课程对食品相关的微生物学知识进一步扩充和解释,学时增加到56学时,主要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生长规律、控制和利用的原理及方法。课程的目标就是要学生学习并掌握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种类、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分类以及在食品环境中的生长繁殖(微生物与食品原料、工艺、环境的关系)等生命活动规律,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微生物引起食品微生物污染的途径,引起腐败变质的环境因素,控制有害微生物活动的方法以期在食品制造和保藏过程中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作用,控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以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和食物中毒的发生。整个课程内容与食品工业加工生产、安全控制结合得更加紧密、实践性更强,符合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1-2]。
  1 理论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授课过程主要是以教师教授为主,虽然知识全面、信息量较大,但绝大多数学生是被动地学习知识,很难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我学习能力。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法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初步尝试在“第九章 微生物在食品发酵工业中的应用”中运用此法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在章节内容选择上,必须兼顾绝大多数同学的学习能力,选择知识点相对好理解、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的内容,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本阶段安排2个学时。学生自由组建7~8人的学习小组,并且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微生物发酵食品作为对象,提前7 d查阅相关资料书籍,了解这种食品的制作原理、生产菌种、工艺流程、工艺要点等,制作PPT并限时10 min在课上进行汇报,同时教师和其他学生可以就这种食品的相关知识对该组学生提问,问题回答的情况纳入该学生的平时成绩考核中。学生们普遍反应较积极,每组都准备较充分,汇报的题目也具有多样性,如“啤酒的酿造”“传统泡菜的制作”“纳豆的秘密”等。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并学会归纳和总结,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这种方法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每组学生只注重自己的题目,对别组关注不够;学生制作PPT汇报时,缺乏经验导致过程略枯燥等。
  2 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
  食品微生物实验是食品微生物学教学体系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独立于理论教学外专门的实验课程。根据独立学院教学目标的特点,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并为此编写了新的实验教材,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在课程内容上,实验分为2个部分,即检验实验和应用实验。检验实验主要是食品中有害微生物的检测,包括食品中菌落总数的测定、大肠菌群的检测等;应用实验主要是食品中有益微生物的应用,包括酸奶的制作、甜酒酿的制作、豆腐乳的制作等。这样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食品微生物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安排[3-4]。
  课程考核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也是激励学生继续学习的手段。传统的课程考核办法就是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的综合成绩,期末考试一般以闭卷为主,但是实验课程强调考查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在食品微生物实验的期末考试中采用单独操作的考核方式,重点考查学生对实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熟练程度等,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客观地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
  3 结语
  食品微生物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2个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其理论和实验技术与食品加工、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近几年,通过对食品微生物课程的教学改革和不断尝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理论的教学,强化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合理配置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4 参考文献
  [1] 陈今朝,刘达玉.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6):72-73.
  [2] 刘唤明,雷晓凌,刘颖,等.食品微生物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技,2016(3):340-341.
  [3] 胡亚平,秦丹,周红丽,等.独立学院《食品微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轻工科技,2015(12):180-181.
  [4] 伍国民,温海祥,曾荣,等.食品微生物学优质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3,40(3):522-526.
其他文献
桑螟分布于全国各蚕区,华东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晚秋蚕期桑叶受害最重。低龄幼虫在叶背叶脉分叉处取食,3龄后幼虫吐丝折叶或将两片叶重叠,在内取食叶肉,仅留上表皮,形成黄褐色半透
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寄生家蚕引起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性蚕病,微孢子可被食下感染并能经卵、胚种传染子代,被国家列为重要的蚕种检疫对象。对于许多种场来说,原蚕区制种为
柞蚕稚蚕室内(蚕床)育是指把1~2龄稚蚕放到室内蚕床中,进行室内塑料膜覆盖饲养的稚蚕保护育技术。稚蚕室内育可以使小蚕在能够控制温度、湿度、光线的室内环境进行放养,能有效的减
桑蚕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优质蚕茧的重要物质基础,蚕品种的好坏直接影响原料茧的产量与质量。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结合河南气候特点,有针对性地培育强健好养、稳产高产的新蚕品
分析了安康地区蚕桑生产发展的机遇和条件,根据安康的地理位置与生产实际提出了发展蚕桑生产的目标和建议.
优良蚕品种和优质蚕种是蚕茧优质高产的物质基础.多年来,我省蚕业工作者通过不懈的努力,先后引进、育成了多对家蚕优良品种,这些品种的繁育推广,为我省蚕桑生产发展和贫困山
期刊
研究了几种天然彩色蚕茧的经济性状和茧丝的丝质性能,重点研究了蚕茧的上茧率、解舒率、茧层率、出丝率、长吐率及净度等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彩色蚕茧的上茧率、解舒率、
采用三种不同色差黄板对茶园主要害虫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进行试验研究,初步探明不同色差黄板对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具有显著差异。
我国以茶名于世界。西语字汇中本来没有"茶"这个字,而是借汉语音译,如法、英语译自闽音,俄语译自京音。自古以来,我国不仅讲究种茶、饮茶,而且也讲究沏茶、品茶。茶在人们文化
对江西省引进的强桑1号、金十、丰田5号和农桑14号4个良桑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4个良桑品种各有优势,其生物性状和经济性状均明显优于对照种湖桑32号,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