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甲状腺良性与恶性滤泡性肿瘤的价值

来源 :中华放射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基于CT影像组学列线图鉴别甲状腺滤泡性肿瘤良生与恶性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0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图像,其中甲状腺滤泡癌(FTC)46例、甲状腺滤泡腺瘤(FTA)15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训练集(n=140)和验证集(n=60)。采用LIFEx软件提取增强CT图像的48个影像组学特征。根据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回归进行特征降维、筛选及模型建立,在此基础上绘制列线图。利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列线图预测甲状腺良性与恶性滤泡性肿瘤的效能,通过校准曲线对列线图进行内部及外部验证,最后应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列线图的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经筛选得到4种特征用于建立预测甲状腺良性与恶性滤泡性肿瘤的列线图,分别为灰度区域矩阵(GLZLM)-区域长度不均匀性、GLZLM-低灰度区域因子、传统指数-HU单元Q3值、传统指数-HU单元平均值。列线图在训练集中区分FTC和FTA的AUC为0.863(95%CI 0.746~0.932),准确度为87.9%,灵敏度为67.9%,特异度为91.1%;验证集中AUC为0.792(95%CI 0.658~0.917),准确度为75.0%,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90.5%。校正曲线结果显示列线图预测值与病理结果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结论

CT影像组学模型对于鉴别甲状腺良性与恶性滤泡性肿瘤具有较好的效能,基于此的列线图可准确、直观地预测甲状腺滤泡性肿瘤患者的恶性概率。

其他文献
发生于颌骨的成骨细胞瘤较少见,其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因复发率高、可发生恶性转化以及缺乏特异性检测指标,临床病理诊断较难。本文报道1例成骨细胞瘤的病史、影像学和病理检测特点,并提出成骨细胞瘤进化发育假说,以期丰富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期刊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sclerosiscomplex,TS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综合征,其特征是神经系统发育缺陷和受累器官发生良性肿瘤。颌骨纤维性病变可为TSC的表型之一,本文报道1例因下颌骨牙源性纤维瘤就诊的TSC患者。
期刊
本文报告3例因牙内陷导致严重根尖周病变的上颌侧切牙,包括OehlersⅢa型1例及OehlersⅢb型2例。针对不同的牙内陷类型,分别采用显微根管治疗或根尖手术的方法,使用不同生物陶瓷材料与不同的充填方法进行根管充填。3例OehlersⅢ型牙内陷合并根尖周病变治疗完成后的术后随访显示患牙根尖周病变愈合良好。
期刊
低位咬合是指牙齿在主动萌出后保持静止,而相邻牙齿持续萌出,随着骨骼的生长,牙齿面低于平面的现象。低位咬合最常见于儿童,以下颌第二乳磨牙多发。牙齿发生低位咬合的年龄越早,其导致的咬合问题越严重。本文从第二乳磨牙低位咬合的病因和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第二乳磨牙低位咬合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周围神经损伤(peripheralnerveinjury,PNI)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身心健康,并且损伤后的修复在临床上仍面临巨大挑战,PNI与再生修复研究是当今各相关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细胞疗法在组织再生与修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施万细胞是周围神经修复的理想细胞,但来源有限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牙髓干细胞来源于神经嵴,为神经再生提供了新的细胞来源。本文就牙髓干细胞修复PNI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二维黑磷具备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出色的光学性能、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生物降解性。近年研究显示,二维黑磷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稳定的载药和光控调节缓释药物功能、优异的抗菌活性和促血管和神经再生能力,因此在口腔医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就二维黑磷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二维黑磷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新思路。
口腔黏膜病是发生在口腔黏膜及软组织上的类型各异、种类众多的疾病总称。在临床工作中,口腔黏膜病常表现为不典型损害或伴有全身损害等情况,再加上其更迭、重叠和共存的特性,口腔黏膜病的诊断常是临床难题。因此,本文提出口腔黏膜病的临床辨析策略:根据全面的病史采集和详细的临床检查,结合必要的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文献、指南和共识,借助多学科专家会诊的模式,做到高效、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方法已在头颈部疾病筛查、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期分级、疗效评估与预测以及预后预测等方面显示出明显的优势,为个性化精准诊疗提供了关键信息和依据,提升了诊疗效果。与此同时,人工智能在头颈部疾病应用方面也面临巨大挑战,只有以患者为中心和解决临床问题为原则设计好人工智能研究方案,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的优势,做好产学研成果转化,人工智能才能在临床上真正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实现源于临床、走进临床和高于临床的目标,才能真正推进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更好地造福患者。
前列腺MRI的诊断需求稳步增长,解决方案必须在保证前列腺MRI的诊断效能的前提下增强其运营效益,其中的一种解决方案是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联合临床风险信息,来决定前列腺癌诊疗方案的选择。为此,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导委员会对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提出了指导性建议,让临床怀疑前列腺癌并且未接受过活检的患者受益。
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危害严重。目前A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且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故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对AD的治疗和预防意义重大。多模态MRI为研究A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无创、客观、定量的技术手段。但目前国内各单位MR的品牌、机型、序列、参数、质量控制以及后处理方法均不一致,为多中心、大样本AD影像学研究带来困难。因此,国内主要从事脑成像研究的多家权威机构和专家团队,充分总结了大脑MRI在数据采集、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方面的经验,共同制定了《阿尔茨海默病脑MRI标准化采集与分析中国脑成像联盟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