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防污底漆中Cybutryne测试方法研究

来源 :河南化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aile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了船舶海洋防污涂料中Cybutryne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的分析方法。样品可以用乙酸乙酯进行快速萃取。在该实验条件下,Cybutryne标准溶液在0.05~5 mg/L的体积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和0.998。对Cybutryne阴性样品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9%~111%,相对标准偏差≤10%。气相色谱-质谱法检出限为5μg/g,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出限为0.8μg/g。本方法简单、快速、重复性好,
其他文献
针对园区内部脱盐水系统紧缺,矿井涌水供应紧张,循环水系统腐蚀严重,污水系统异味大,外排水氟离子高等问题。采取反渗透(RO)改造及运行优化,循环水旁滤反洗水改造,污水系统催化氧化处理,吸附法脱除氟离子等方法。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生产系统的稳定运行,达到了预期目的。
近年来,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剧不可避免地导致水环境受到污染,在水环境治理的各种方法中,单原子催化剂以其近100%的原子利用率、高度不饱和配位环境和均匀的反应中心而受到广泛关注。综述了单原子催化剂的合成方法、重要表征手段以及其在水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采用接枝共聚的化学改性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接枝改性聚氨酯树脂。通过对标准品以及改性聚氨酯树脂进行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使用不同的化学材料对聚氨酯树脂进行改性,其应用在人造革表面涂层有不同的改善效果。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性能要求选择相应的材料对聚氨酯树脂进行化学改性,以满足不同场合的使用需求。
介绍了以白炭黑为原料生产偏硅酸钠的工艺及其使用破碎机的结构,原有后续设备多,工序复杂,使用一体化的破碎机节省人力消耗,节约成本,是白炭黑行业新的突破。
为取代人工装箱工作,满足不同直径苹果经视觉分级后自动装箱的生产需求,提高苹果后端抓取自动装箱生产效率,构建了基于PAC控制的模块化控制系统。机器人利用在线差动追踪技术控制运动模组,高速且柔性地实现了不同直径苹果的自动装箱,可适应果径为50~80 mm的苹果,3.5 s内单次最多抓取5个苹果,平均抓取成功率约98.50%。通过对实验样机装箱生产数据的分析,发现自动装箱机器人的生产节拍达到了预期效果,机器人可以针对无法抓取的空托盘,根据实际情况采用补抓机制进行有选择的抓取,大幅降低了果农的劳动强度。
对甲基苯甲酸与硫酰氯法生产对氯甲基苯甲酸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工艺探索和改进。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溶剂种类及用量、原料配比、引发剂种类、滴加酰氯时间、反应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是:以四氯化碳为溶剂,用量为对甲基苯甲酸质量的3.5倍,TBHP(叔丁基过氧化氢)为引发剂,反应原料的物质的量比为n(对甲基苯甲酸)∶n(硫酰氯)=1∶1.2,滴加酰氯时间为8 h,反应温度为70℃,在此工艺条件下提高了产品收率和产品纯度。
传统算法在三维影像转化为二维数据的程序运算过程中错误率较高,故提出了基于AR动态图像的人体动作识别技术。对AR动态图像中的人体动作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摄影设备采集人体数据信息,以此构建人体特征三维模型,并标记此模型中的各节点,通过AR技术使三维人体模型做出不同动作,同时进行三维动态跟踪识别,将这些动作所涉及的数据记录下来,以此实现人体动作识别。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与传统方法进行对比,证明所提方法能够
伪码调相引信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是引信电子对抗的重点研究对象。根据噪声乘积调制的灵巧噪声干扰的产生机理,推导出当其作用于引信时伪码调相引信的输出信号的形式。说明基于噪声乘积的灵巧噪声干扰对伪码调相引信能形成欺骗性和压制性干扰的效果,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这一分析的正确性。基于噪声乘积的灵巧噪声干扰具有欺骗性和压制性干扰的双重效果,能够形成幅值随机的多假目标干扰,同时降低干扰机侦察设备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干扰对象,通过调整干扰参数,可以得到不同的干扰效果。
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人们对于房屋建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行业面临着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有必要加强对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的深入研究。利用外墙防渗技术提高房屋建筑的质量,保证房屋建筑的使用安全和整体美观,构建起舒适安全的环境,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文章对房屋建筑工程外墙渗漏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外墙防渗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介绍了当前工匠精神融合化工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根据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化工行业对于工匠人才的需求,指出了高职教学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化工类专业教学体系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相关策略,如在化工实践教学中加强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以大赛为契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培育工匠人才等。通过采取相关措施,已构建了化工类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核心课程教学体系,在实现工学结合培养化工类高素质高技术人才的目标上取得了较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