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别样的语文课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xw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这样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根据小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和规律,将游戏活动和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小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就掌握了所学知识。现本文就从课前教学游戏、课中教学游戏和课后教学游戏三个方面入手,简要分析游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以有效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游戏教学 课堂活动 教学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而且也非常愿意接受新知识,这样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游戏时,一定要遵循趣味性和多样性的原则,当然游戏还应该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从而迎合小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做中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在课前教学中运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趣味性十足的课堂导入是教学展开的首要环节。为了使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转移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可在课前教学中组织游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在拼音教学时,如果直接引入,小学生难免会感觉教学内容枯燥,教师就可采用编儿歌的形式,促进小学生的学习。相关的教学设计如下: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a、o、e和它们的不同读音,大家还记得多少呢?
  生1:张大嘴巴aaa,拢圆嘴巴ooo,嘴巴扁小eee,我全都记住了。
  生2:汽车平走aaa,是一声;汽车上坡aaa,是二声;汽车下坡又上坡aaa,是三声;汽车下坡aaa,是四声。
  师:大家都回答得很棒,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b、p、m、f,如何又快又好地记住它们呢?
  此时,教师可组织小学生展开编儿歌的活动,由于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想象力也很丰富,能根据字母的形状,想到很多东西。此外,教师在引入新课的过程中,还可以组织拍手游戏和打扑克牌游戏等,尤其是当小学生学完了所有的拼音字母之后,打扑克牌游戏能调动学生汉语拼音学习的积极性,还能起到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
  二、在课中教学中运用游戏,促使学生获取新知识
  课中运用教学游戏,目的在帮助小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自身独特的情感,以更好地吸收新知识。这样教师就可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选取恰当的游戏形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苏教版学习课文《蚂蚁和蝈蝈》时,教师就可选出一部分小学生扮演蚂蚁,另一部分小学生则扮演蝈蝈的角色,通过话剧表演的形式,提高全班学生的参与程度,同时激发小学生自身的情感,使他们意识到在生活中应该做一只勤劳的蚂蚁,而不是懒惰又自以为是的蝈蝈。同理在学习《狐假虎威》这篇文章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播放相关的视频,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愚钝,从而真正明白课文的寓意。当然,教师还可对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组织故事续写活动,即当老虎发现狐狸是借着自己的威风把小动物给吓跑之后,会怎么做呢?
  在设计游戏时,教师还应该考虑游戏本身与小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毕竟小学生年龄尚小,人生阅历有限,与生活有关的游戏更能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此外,教师要控制整个游戏的节奏和走向,避免本末倒置,只关注游戏本身,而忽略了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在课后教学中运用游戏,养成学生语文学习的习惯
  小学生注意力比较涣散,尤其是距离下课还有10分钟左右时,很多小学生明显表现出了烦躁、走神等现象。而这一阶段恰好是课程小结和知识巩固阶段,为此,教师可组织一些竞赛类的游戏,使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圆满结束课程。
  例如,在学习古诗两首《春雨》和《春晓》时,教师就可组织五分钟默写大赛,看哪位同学默写的又快又准确,激发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当然也可以组织一分钟背古诗大赛,看哪位同学能在一分钟的时间内背诵出更多的古诗。而在学习课文《蚕姑娘》时,教师还可组织词语接龙活动,即要求学生尽可能利用本节课所学习的词汇进行词语接龙,当然,本篇文章中还涉及到了很多ABAC类词语,又黑又小、又白又嫩等,小学生还能想到哪些这样的词语呢?
  综上,课后教学中游戏的运用也是至关重要的,但在目前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意识不到课后教学游戏运用的意义,也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久而久之,小学生将难以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教学的难度也将增加。为此,教师应在设计课堂游戏的过程中,注重减轻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还要使小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感觉,对下節课充满期待,提高教学效率。
  【结 语】
  综上所述,语文课程是小学教学的基础科目,也是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关键,为此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把握好课程的重难点,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到愉悦轻松,激发他们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帮助小学生养成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当然,小学生自身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应该多一些思考,多想想为什么,并及时与教师沟通,以便教师真正了解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对症下药,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武长安. 教育游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2】贲黎明.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5(16)
其他文献
主要内容是指一篇文章的浓缩,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让学生清楚了解课文主要讲的是什么,一般要求做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明扼要。巧用关键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阅读能力,是学习语文所必须的一种能力。所以,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其中巧用叙述线索的关键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概括能力的方法,通过利用文中叙述线索的关键词把一些散乱的内容加以归纳概括,从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过:“没有课外阅读,就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源泉,就没有灵活发达的思维和丰富深刻的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说过:“让学生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书好,读整本的书。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  新课标对中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的识字教学或多或少有了改进,然而,在我们区,大部分识字课仍存在对识字教学的研究不够,识字教学的方式单一,识字教学脱离语境,方法指导、识用结合的意识淡薄的现象。鉴于此,我们不断尝试寻找解决的策略,一是抓住识字教学科学化,通过研究儿童识字的心理规律,让识字教学更科学,通过加强分类分步识字的意识,让识字教学更高效 。二是抓好识字教学多元化,通过采用形式多样的识字方法,提高
期刊
【摘 要】虽然当前社会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电脑上,人们能够轻轻松松敲下一排排汉字,但是,作为华夏文明的瑰宝、中华人民几千年来精神与智慧的浓缩,汉字书写不能被替代也不会被替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务必做好传承传统华夏文化的角色,指导学生识字、练字,将写字教学渗透进每堂课中,让学生的写字水平和语文综合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提高。  【关键词】写字之花 语文课堂 低年级 10分钟写字训练
期刊
现在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阅读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全民大阅读的今天,如何让农村孩子不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让他们和城里同龄孩子一样爱上阅读,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结合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活学生读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的需要,让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破除读书是应付老师的作业的做法。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从
期刊
城市化快速发展,很多孩子能熟练地玩电玩、手机,却无法静心体会自然界里的悄然变化;很多孩子乐意进出现代化的超市、商场,感受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却耐不住性子驻足林间、田野,享受大自然里静谧而又美好的一切……  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重建与自然的联系呢?其实,大自然离我们很近,实践中我们的目光注意到了校园里的那片小树林。这里一直在悄悄上演着季节变化的故事,秋天当老师和孩子们走进小树林,秋叶在变,秋花在吐露芬
期刊
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中心小学是福建省唯一一所回族中心小学、泉州市唯一一所少数民族中心小学,是一所由党和国家政策倾心关照的两个群体——少数民族子弟和外来工子弟构成的农村中心小学。  党和国家的关切,让农村少数民族子弟得以享受更优质教育的机会。为进一步拓宽我区农村青少年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提升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落到实处,2013年,泉州台商投资区百崎中心小学在省、市、区各级领导
期刊
【摘 要】民间故事,语言通俗易懂,内容耳熟能详。本文以《牛郎织女》为例,谈了小学高段的民间故事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讲述故事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民间故事的文本特点、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段 民间故事 教学策略  民间故事,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并不断地集体修改、加工而成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些故事大都直接反应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 和理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纵观苏教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解读,这样的过程让学生感受文本中的深刻情感,学生们得到情感的熏陶,升华情感体验。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情感教育 文本解读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高效解读文本是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丰富的知识,还要指
期刊
这一学期,我在教授韩愈的《马说》时,课堂上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我和学生因“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这一问题产生了分歧。  《马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一篇文章,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韩愈《送孟东野序》),《马说》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