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陈基的儒家政治理念及其实践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g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陈基是元代后期重要的政治家,其政治理想具有儒家理念特质,即家国一体的忠孝观念下由仁礼架构的伦理政治模式,其向往尧舜淳朴政治,期待有为于至正风云时代的仕进政治理念,群臣进谏与国君纳谏的双向选择,凸显政治纠错机制,时任经筵检讨的陈基把向元顺帝宣讲谏言视为儒家政治理念的重要实践。
  关键词:陈基;儒家政治理念;仁礼忠孝
  一、引言
  陈基(1314—1370),字敬初。临海(今属浙江)人。今存《夷白斋稿》三十五卷、《外集》一卷,《补遗》一卷①。陈基早年曾随恩师黄溍入京师,在大都求仕时期(1335—1349)被授以经筵检讨。他从儒家仁礼政治理念出发,提出“并后为治乱之本”的观点,代人拟表谏阻元顺帝立高丽奇氏为第二皇后。陈基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政治理念,仁礼忠孝伦理、吏制政治模式、谏议政治实践等。本文从陈基诗文的章句中深入探究其儒家思想内涵,阐发其政治实践的历史意义。从而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②。
  二、仁礼伦理政治与国家忠孝理念
  陈基的儒家政治理念首先是仁礼互为表里、互为补充的仁礼伦理政治模式。仁义是礼制的内在本质,“仁义固先王之蘧庐乎!”也是儒士的精神追求,“仁则愿居之,义则愿由之。”③礼敬是仁义的外在表现,三代圣治的观念在于礼敬,“昔唐虞君臣告戒之际,反复丁宁,不越乎敬。”三代典籍的精义在于礼敬,“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一言以蔽之,曰:无不敬。”礼敬关乎儒士的行为规范,“故居则如对越上帝,出则如见大宾,坐则如尸,立则如斋,行则如执玉,无时而不敬也。近之事亲,远之事君,内之于兄弟,外之于朋友,入之于州里,出之于蛮貊,舍则善其身,用则显其亲,无事而不敬也。”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相互礼敬,既是仁义在社会人伦关系的外显,也是儒士心存敬意的道德素养。“至于穷理正心,由修身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未有不以敬为本者。”心怀仁义,以敬为本,君子就能建功立业。“盖敬以直内,则清明在躬,伯夷以之交神明,后稷以之播百谷,契以之敷五教,皋陶以之明五刑,夔以之谐八音。”④古代圣人以敬心在国家政治、经济、法律、教育、文化诸方面多有建树。礼制是仁义的外显形式,周礼被尊奉为儒家礼制的最高典范,“学文须到鲁,议礼必宗周。”⑤礼规定了臣与士的行为规范,士作为知识阶层,在朝为大臣,在野为儒士。朝廷大臣要礼贤下士,“户部郎中张师允以铨选使江西,吴大夫士之从户部君游者,冠盖相望,户部君皆折节礼下之。”布衣儒士要尊重朝臣,“大夫士之能言者,各赋诗合古今体,俾予为序以送户部君,礼也。”礼是士大夫的本质特征,“盖大夫士,礼之所在也。”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礼仪制度是礼的外在形式,规定国家尊卑贵贱的政治秩序,西汉王朝初年,叔孙通根据汉朝初年实际情况,按照儒家经典,制定朝廷礼仪制度,“政倚叔孙兴礼让,一代仪刑奕世垂。”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礼仪的借鉴。忠孝节义是礼的内在本质,唐末高士陆龟蒙谨守儒家礼法道德,修身养性,“共将千古文章印,道宗鲁国仰龟蒙。”尊崇文以载道,影響一代文风。在陈基的政治思想体系中,仁礼互为表里,互为补充,互为说明,无仁则礼不能成其为礼,无礼则仁无所依托搁置。仁礼所架构的伦理政治模式及其显示的全部内容和意义,就是陈基追求的儒家理想政治⑥。
  家国一体的忠孝观念,凸显君臣之间的国家政治关系与父子家族伦理。作为军人要忠君孝亲,杀身成仁,“将军将军孝且忠,我志为国非为亲”。而且忠君爱国的观念高于孝亲为家。作为朝臣要辅佐国君,建功立业,“英雄未尽匡君策,父老忻瞻出牧旗。”⑦献策尽忠即使出师不利也会赢得后世的敬仰。不过,忠臣常因触犯朝中的政治利益集团而身处险境,“至今故老犹兴慨,自古忠臣不自谋。”忠君的国家观念高于自己的身家性命。“恺悌临民意,贤劳报主身”⑧,表达民意,报答圣恩是臣的尽忠表现。“济世谁当扶砥柱?乞身吾合老沧洲”,以天下为己任是臣的职责。“眼青惭阮籍,头白事孙坚”,表现出积极入世的精神。“恩仇莫辨君亲分,忠佞难逃今古评。”忠臣与佞臣的千秋功过,相信后世自有公正的评论,这是忠臣的忘我境界。忠孝与功德的关系是忠孝为本,外显功德。“笃忠孝以为舆兮,载功徳以驱驰。”忠君孝亲,建功立业,这是臣的志向。孝与志的关系是“事亲莫先养志,谓事死有甚事生兮,夫子早已质之于鬼。”祭祀祖先,孝敬父母,是孝的外在表现,要通过养志来培养孝心;“其所养者正直,炳文质之彬彬兮,信有言者有德。”品格正直,有言有德,是孝的内在表现;“昔有宋之重熙兮,曰惟以孝为治。”宋朝以孝亲观治理国家。养志即道德修养,陈基认为“居则三省,行则再思。济以和缓,刚柔兼克。笃敬以为舆,忠信以为枢。”就可达到儒家伦理道德的理想境界“中庸”。因此,家国一体的忠孝观旨在证明君臣关系的合法性,维系国家政治体系的持续稳定。
  总之,仁礼所架构的伦理政治模式及其显示的全部内容和意义,是陈基追求的儒家理想政治;而家国一体的忠孝观旨在证明君臣关系的合法性,维系国家政治体系的持续稳定。
  二、理想政治模式与现实官吏体制
  上古尧舜时代的淳朴政治是陈基向往的儒家理想政治模式。“乐此虞舜琴,傲彼羲皇世。”⑨原因在于尧舜时代民风淳朴,“物无二本,人无二心。”德政是儒家政治的重要观念,“恃力不务德,覆灭乃其常。”仅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并不能维系蒙元帝国的稳定发展。秦朝末年的楚汉战争中,“髙王马上争天下,丞相养民方致贤。”汉高祖刘邦接受秦王暴政的历史教训,实行与民休养生息的政策,“独留龟鉴后人传”⑩成为后世的治国典范。陈基绘制一幅元末现实政治蓝图,王师平定战乱,恢复农耕生产,重建儒家德政,以诗书礼乐教化民众。“何当息战伐,万国收戎垒。山河归带砺,车书复文轨。有地尽桑麻,无人不冠履。”在实行德政的同时,辅之以刑罚。法制是儒家的传统政治观念。法律的本质是公正,“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共者也。故在汉,独释之守法不阿意。”执法公正是臣的首要职责。“使天下执法吏皆如赵使君,人岂有冤死者乎?”赵泰州平反王田亢冤狱,受到吴中士大夫的赞扬,“相率着为声诗以嘉美之”使天下人知道有法可依。如果“徒以妖卉怪石媚人主,怙恩毁法以固宠者”必然危害法治。执法者应当“励志慎行,事君不阿意苟合,以清白遗子孙。”陈基对执法者的政治素质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充分肯定元顺帝的执政功绩,“方今圣天子绍隆丕基,贤宰相捴文武大政,前年治河决,去年平徐寇。今又除草莱,辟田野,抑末崇本。变泻卤为稻粱,收干戈为耒耜,兴富安久长之利,建万世不拔之业。”在陈基的观念中,至正时期是有为之士建功立业的风云时代。因此,向往尧舜理想政治与有为于至正风云时代是陈基的仕进政治理念。   国家官吏体制应当是人尽其才的选官机制,依照儒士的才干,“视其长短大小,旁罗而并蓄之,使职其职者各尽其力而责其成”。朝廷给予适当的任用,发挥各自特有的才能。“出则操章程参纪律,从将相征讨不廷,矢石不避;入则与郎吏百执事进退庙堂,鞠躬尽瘁。”这就是理想的国家选官制度。招贤纳士是唐以前的选官方式。战国时期的燕昭王听取郭隗建议,筑黄金台招纳贤士乐毅使燕国崛起,“燕昭亦中主,谋国乃不愚。”成为六国中生存到最后的诸侯国,“燕小独后亡,得士谅非虚。”士显示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科举取士是在唐以后历朝沿用的选官制度,“国家之取士兮,盖亦有夫常度。”科举成为儒士进入仕途的快捷方式,“欲把姓名题甲乙,须将文字决雌雄。” “明年昼锦归来日,一色恩袍雨露香。”应举中第是儒生奋斗不息的终生目标。陈基认为元顺帝时代政治清明,任人唯贤。“方今圣君在御,贤相在朝,左绳墨,右规矩,以待天下之人材。”国家用人之际,儒士应当出仕朝廷,为国家服务。因此,举荐贤才与科举取士是国家重要的得士制度。然后是官员职守。维系大元帝国的地方政治稳定是封疆大臣的守土职责。西夏六十公到任时,先宣讲朝廷政令,“遐荒守土之臣,莫不各以其职宣布上恩”然后安抚民心,奖励耕织,“使民安其田里,而无愁叹之心。”最终贡奉朝廷,祭祀社稷神明。“时节贡水土百物,以供郊庙社稷神明之祀。”这是平江路达鲁花赤为政地方的功德。国家的长治久安在于民休养生息,酌量当地民力减免赋税。地方官应当“首劝农桑,均赋役,饬学校,简词讼,以崇本抑末为务。”在地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诸方面上都有所建树,平江路达鲁花赤西夏六十公是陈基心中理想的守土大臣。而辅佐皇帝构建元王朝中央集权是朝廷大臣的进言宗旨。陈基高度赞扬辅弼大臣刘秉忠进则兼济天下的入世精神。“一旦乘风云之会,逄见龙之运,一言称旨,则不顾万死一生,以野服冒危险,备顾问,亦有所不避。”刘秉忠作为元世祖的帷幄之臣,为报知遇之恩,直言进陈建国方略。“坐而论道,得君子之时,则建国号,定都邑,颁章服,立朝仪,事无巨细,以身任之。”刘秉忠之所以能辅佐元世祖创建大元帝国,建立国家各项制度。是因为“公之学内圣而外王,公之道逃禅而归儒,其事业则辅主而庇民也。祖宗以马上得天下,而公首以《诗》《书》开治道。国家以百战定万方,而公独以不杀启上衷。”刘秉忠的政治思想是内圣外王,辅君保民。元帝国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混一中国后,他提出减少杀戮,以儒家礼法治理天下的建议。因此,进言的朝廷大臣与守土的封疆大吏则是元王朝的两大官吏体制,而太保参领中书省事刘秉忠与平江路达鲁花赤西夏六十公则是陈基心仪的守土大臣与朝臣偶像。
  三、国家谏议制度与经筵检讨实践
  进谏是国家谏议制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纳谏与否既决定国家的政治走向,也考量国君的执政能力。历史上“成周昔重币,欲以母权子。用以实府藏,为计无乃鄙。”周景王不顾民众的利益,要铸重币,积聚财富。“塞川以为潢,川竭潢亦毁。至哉单穆公,论列一何伟。”近臣单穆公进谏“今王废轻而作重,民失其资,能无匮乎?”但“王其图之,弗听,铸大钱,文曰宝货。”尽管当时周景王不肯采纳单穆公谏言,但后世君王会引以为戒。周厉王拒绝民众的批评,不接受大臣的谏言,最后身敗名裂。“厉王怒闻谤,乃使卫巫监。民言苟不宣,祸至恐为烈。”警示后人要听取民意。“先王置谤木,虑政有缺佚。瞽史与蒙叟,赋诵左右规。百工及庶人,人贱言不废。”纳谏应该成为君主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陈基谴责拒谏误国的君主,赞扬纳谏治国的君主。春秋时代,梁君出猎,听从御手公孙袭的善言,以民为重。“有群白雁,王其弋诸?蠢彼行者,王其释诸?匪伊是释,惟王之德。一言之善,上格帝衷。人猎得兽,于言何有?王猎得言,王千万年。”称赞梁王“他人猎皆得禽兽,吾猎得善言而归。”其纳谏美德千古传颂。卫国君与唐玄宗是声色误国的典型代表,“卫国不好士,养鹤皆乘轩。”卫国君将鹤封为大夫导致亡国。“只缘声色惑移人,万里蒙尘蜀山殒。”唐玄宗沉迷酒色使开元盛世化为灰烬。因此,谏言在国家政治体系运作中具有重要纠错功能。国君的纳谏与拒谏,群臣的进谏与缄默,事关国家治乱。
  谏议官经筵检讨是陈基初入仕途的任职。元朝经筵检讨的进言职责:一是讲解孔孟治国学说,指导皇帝学习儒家经典。“举六艺载籍之文而绸绎其说,则检讨职也。”陈基作为经筵检讨,向元顺帝宣讲孔孟思想,传道授业解惑。“簿书旧屈诸侯掾,经术今为学者师。”尽辅佐明君教化民众的检讨职责。陈基自负有兼济天下的能力。“才愧机云还入洛,功高绛灌重安刘。”身为帝王师,他期望能在朝廷有所作为。向元顺帝讲授儒家经典,“论议详明,情辞恳切,有足以感动其圣心。” 而“天子之受尽言,何必古人。此非唐虞三代之君臣乎?”陈基将元顺帝比作上古三代圣君,“昔伊川程子之在元佑讲筵,屡尝以正心之说为圣学之勉。紫阳朱子之在淳熙经幄,亦尝以诚敬之言为圣学之劝。然皆不能见听于时君。”程朱先哲的理学思想并未被宋朝皇帝真正接受,而元朝皇帝则立程朱理学为儒学正统思想。陈基忠实地履行了经筵检讨职责,向元顺帝讲授程朱理学,完成传承儒家思想的历史使命。二是依据儒家经典,向皇帝上书朝臣难进之言。“天下事在宰相当言,宰相不得言则台谏言之,台谏不敢言则经筵言之,备位经筵得言人所不敢言于天子之前。”陈基的谏章虽未见传世本,但援引儒家经典,“仁义为饬身之本,忠信为奉国之基。”应当是陈基上谏章的核心理念。陈基草拟谏章后,触怒了元顺帝,“时欲置基罪,遂引避南归,至吴以教授自业。”不过,陈基不辞而别有违当时元朝的典章制度,因为早在泰定四年,泰定帝就曾“敇经筵讲读官,非有代不得去职。”后来,元顺帝并未追罚陈基。在至正十六年,元廷在平江“开行枢密府,基为都事。” 应该说陈基对朝廷的忠义之心最终被认可,并授以重要的军事官职;而陈基则临危受命,尽力为元朝服务。因此,作为经筵检讨向元顺帝宣讲与进言是陈基儒家政治理念的实践。
  四、结语
  仁礼互为表里、又互为补充的仁礼伦理政治模式,儒家德政为主与刑罚为辅的宽猛相济的治民思想;举荐贤才和科举取士的国家用人制度与儒士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精神,君礼臣忠的君臣关系与父慈子孝的家族伦理,君主不废民言的纳谏美德与大臣社稷为重的进谏勇气,奖励耕织与民休养生息的富民教民的民本原则,太保刘秉忠是心仪崇敬的忠臣偶像,任经筵检讨是身体力行的政治实践,这就构成陈基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文化理念。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观念、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可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参考文献:
  [1]陆晓春,童晓峰.元代作家陈基的儒释道文学思想研究[J].求实,2014(S1).
  [2]李海棠.浅谈儒学思想在元朝统一战争中的积极作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其他文献
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事可能潜藏着教育哲理和契机。班主任如果能发现并合理运用它,或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一天上班后,我和往常一样打开电脑,登上了QQ。无意间看到在班长的QQ空间里,班上的一个同学对班长的课堂发言、跑操的姿势等进行评判,言语中数落了班长的不足。班长看见这些内容后,心里自然很气愤,便和那个同学在QQ空间里“交锋”。  说实话,在我心里,班长确实是一个优秀学生,是我的得力助手,
医生:去年9月我的月经没来,在10月检查时发现已经怀孕。根据末次月经计算,我现在已经怀孕24周了,也有胎动,但是B超检查胎儿只有21周大小。医生说胎儿生长情形不是很好。我真担心,不
摘 要: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目标的编写决定课程的实施、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效果的评估。安德森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一直作为建构主义教学观下课程教学的工具。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二维结构中的动词性词语的运用,能有效指导课程教学策略的选择。借鉴教育目标分类学的矩阵,在分析公安专业课程刑事影像学中的“犯罪嫌疑人辨认摄影”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基础上,运用教育目标分类学中具有不同认知层次的动词
摘 要:文章指出了在互联网不断普及与广泛应用的环境下,职业教育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构建的意义。并且在全面分析教学资源库的特点和优势的基础上,给出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构建的思路及方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立体化教学资源;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18-11-07  基金项目: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ZJB17231);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项
本文针对济南钢铁集团石横特殊钢厂铸造车间10t中频感应电炉晶闸管中频电源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了分析.
文章以布扎式建筑学教育理念渗入中国建筑学教育为切入点,从思维联想度单一、视知觉感受脱离度、心理维度感断离3个方面提出建筑设计教育中布扎式图示复制现象的现状及问题。
由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办,无锡一汽铸造有限公司与江阴吉鑫机械有限公司承办的“《风力发电机 组球墨铸铁件》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研讨会”于2008年6月18-20日在无
期刊
<正>编者按&#39;只要心中向往快乐,酸甜苦辣都可以唱出最美丽的歌。&#39;不可否认,班主任是一个十分辛苦的岗位,但许许多多的老师仍然坚守在这个岗位上,通过及时调整自身心态
本文结合生产实际,将智能控制系统的原理和设计方法应用于型砂在线控制系统的设计,设计了一套完整的型砂质量智能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在线检测装置控制型砂的紧实率,结合一套
白鸽城“西蒙娜&#183;韦伊”学校群作为新型生态社区城市构成中的结构性元素,紧紧镶嵌在密集的城市肌理之中,横跨在新建的有轨电车的养护车间上方,面对着公园.这栋四层建筑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