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洪涝对城市公共安全应急响应能力的影响研究——以上海市外环以内中心城区为例

来源 :地理科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ydaf4r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上海市外环以内中心城区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洪涝情景模拟与GIS网络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评估了当前以及未来不同重现期河流洪涝情景下城市公共安全(110)应急响应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洪涝情景下,部分城市路网瘫痪、交通中断,应急车辆无法通行,公安应急服务空间可达性范围较正常情况明显变小,应急响应能力降低;由于高脆弱性区域(棚户区)主要位于黄浦江沿岸地区,江水漫溢导致淹没路段较多,因此部分棚户区的救援时间会出现延迟甚至失去应急救援服务。通过对河流洪涝情景下城市公共安全(110)应急响应能力的评估研究,可
其他文献
以案例企业为例,对GIS企业价值链建设、商业模式、竞争优势以及价值共赢策略进行研究,剖析案例企业巧借资源占有优势站在价值链上资源整合的中心,与上下游商企紧密联合,扬长避短,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规划和商业模式,谋求长线发展优势和价值链企业共赢机制,建设模式值得推广与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期刊
客运火车站上跨施工基坑干线铁路钢格构柱临时铁路便桥是国内建设领域新型结构,在便桥下基坑开挖同时,还要保证客货列车以一定的速度安全的通过便桥,这样对便桥进行静、动态变形监测以保证铁路运营安全就尤为重要。通过边角网方案对便桥水平位移进行监测,精密几何水准测量对便桥沉降进行监测,拾振器对便桥竖、横向振动位移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以确保临时铁路便桥运营线路的安全。结果表明,便桥静、动态变形值在整
期刊
避难场所是城市居民在灾难发生后居住和生活的重要临时场所,一座城市避难场所的分布体现着这座城市的危机意识。以宁波市建成区范围内的避难场所为研究对象,对避难场所的定义、普查技术路线、数据库结构等进行研究,基于普查成果对数据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分析。
期刊
研究了软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阐述了以数据驱动的软件定义成为跨界融合应用的核心因素。软件定义加速推进行业转型升级和协同创新,软件定义城市作为软件区域应用的新阶段方兴未艾。分析了软件定义语境下产业竞争和国家战略实施的新形势与新要求,进而从产业竞争力理论视角,研究提出提升软件产业发展竞争力新路径与新策略。
期刊
基于人口变化的视角,考察东莞城镇人口增长与收缩所出现的结构性变化,分析金融危机前后东莞城镇人口在规模数量、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学历结构,以及不同类型增长城镇与收缩城镇的产业经济和空间格局特征,并建立面板回归模型探讨影响城镇人口增长与收缩的因素和机制。研究表明,东莞总人口规模趋于波动增长的同时,人口结构呈现出外来人口市民化加快、男女性别失衡加剧、人口年轻化与高学历化的转变;增长类型城镇产业结构以先进
期刊
两规的用地现状数据各有侧重,调查一般来源于规划和国土两个部门,本身存在固有差异。为了提高数据的可用性,选取武汉市某一区域作为试验区,研究了用地标准对接及用地现状数据转换,定量评价了转换效果与地类对应关系的可靠性,将对应关系分为数据一致性最好的可直接转换类、一致性较好的可考虑使用类和差异性较大的需人工干预类,结合遥感影像梳理用地数据差异原因提出优化建议,以减少数据间的差异、用地现状数据转换和协调中人
期刊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重塑中国现有乡村人居文化环境格局并形成城乡人居文化融合发展的新格局。在科学界定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侧重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时空基底;并围绕乡村人居文化环境的质量测度,遴选影响人居文化环境变化的关键人类活动因子,构建由目标层、系统指标层、目标分解层与具体指标层所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人地关系理论、复杂系统理论、景观生态理论,借助Delphi及AHP法
期刊
在输入测量数据时,角度表示方法多种多样。过去测量软件强制要求角度按单一固定格式表示,导致数据输入效率低下,软件容错性差。分析了常见的角度输入格式,总结了角度识别规律,设计了3种角度识别算法,可以识别度.分秒(固定长度)、度凵分凵秒(空格分隔符)及自定义度分秒分隔符的格式,用C#开发了通用的角度智能解析算法,可以将任何语言(如中、英、韩等)和任何格式表示的角度字符串正确快速解析为度、分、秒分量。由于
期刊
基于产业互补性、综合经济质量、经济距离等多角度修正传统引力模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06~201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17市经济联系空间格局演变特征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缓慢增长,经济联系方向逐渐多样化,整体网络逐渐密集;(2)城市群网络中心性水平始终偏低,点入点出度差距增大;(3)部分子群构成与行政区划分布不耦合,以济南、青岛为核心的两大经济圈间缺乏资源互通和产业交
期刊
基于中国3 228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数据分析其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中国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具有典型的"类型极化、区域分化、板块集聚"的分布特征,胡焕庸线两侧景区密度悬殊;中东部地区为凝聚-随机分布,西部地区为凝聚分布,不同区域发育主题和特色不同;5A级景区集聚在经济发达地区,4A级景区沿黄河、长江集中分布,3A级景区多处于东部滨海沿线;历史知名度、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经济规模、交通区位条件、审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