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时机在重症脑血管病人中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dong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估不同时机气管切开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影响。方法:本院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进行气管切开的112例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各56例。早期气管切开ET组与晚期气管切开LT组。观察2组各项指标。结果:2组间气管切开后的ICU住院时间及VAP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義。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明显缩短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及肺部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时间,减少多重耐药的发生率,但并没有减少VAP的发生率。
  关键词:气管切开时机;重症脑血管病;多重耐药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2--01
  前言: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的危重证候,病死率、致残率均比较高,尤其是重症脑血管病在病情进展的过程中由于机体处于高度应激的状态下,常发生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1]。应激性溃疡是以食管、胃、十二指肠黏膜糜烂、溃疡、出血为主要特点的病变,出血量比较大,控制比较困难,可使病情加重,不利于其预后。近年来,早期气管切开已经被证明能够减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减少ICU住院时间。但是对于气管切开的时机,尤其是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气管切开的时机仍有争议[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重症脑血管病且存在脱机或拔管困难、行经皮气管切开(PDT)的患者112例,其中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4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64例,男76例,女36例,年龄44~86岁,所有纳入病例住院期间均未死亡。依据经口气管插管时间≤10d行PDT的患者纳入早期气管切开(ET)组56例,>10d纳入晚期气管切开(LT)组56例。分别记录:(1)患者基础特征:年龄、性别、入ICU24h内APACHEⅡ评分、GCS评分、脑血管病类型;(2)根据分组分别记录气管切开后ICU住院时间以及ICU总住院时间;(3)记录VAP的发生率、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情况以及应用抗生素的时间。
  1.2研究方法
  重症脑血管病的纳入标准:(1)临床特征:GCS评分≤8分;卒中量表(NIHSS)评分≥17分;需要气管插管和(或)机械通气;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全面强直阵挛发作和(或)癫痫持续状态;全身脏器功能障碍,需要支持;(2)影像学特征:大面积半球脑梗死(>145cm);早期出现超过50%大脑中动脉区域的CT低密度征,伴有其他血管分布区受累等;幕上血肿超过30mL;小脑半球出血超过10mL。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医学统计学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四分位数(中位数d)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组在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GCS评分、脑卒中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组在PDT后的ICU住院时间,VAP发生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ICU总住院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1),并且早期气管切开组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中多重耐药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气管切开组(P=0.003)。
  2组中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细菌培养结果均显示革兰阴性杆菌明显多于革兰阳性球菌,其中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多见。但2组间肺炎克雷伯菌的例数存在明显差异(P=0.029)。
  3讨论
  在我国,脑血管病已超过缺血性心脏病成为头号死亡病因,同时也是导致成人残疾的首要病因。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意识障碍的发生率高、脑干功能损害严重,使气道运动功能减退、保护性反射减弱或消失,更易出现气道梗阻、误吸等症状而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因此对于大多数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建立长期人工气道可以更好的提高预后。有研究发现,早期气管切开(≤4d)在28d及60d死亡率、VAP发生率、ICU住院时间等方面并无明显差别。而一项Meta分析认为,在ICU患者中,早期气管切开与死亡率无关,但可能降低VAP发生率。有学者认为5d内进行气管切开的患者与病情改善无关,但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这些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可能由于研究对象包含疾病类型不同所致。近年来国内外开始出现气管切开时机对脑血管病影响的相关研究。有学者分析2015~2017年美国全国的脑卒中病例,发现早期气管切开(≤10d)相比晚期气管切开(11~25d)有更少的机械通气时间、更少的住院时间、更低的VAP发生率和更低的花费。有研究发现对于脑卒中去骨瓣减压的患者,早期气管切开(10d内)相比晚期气管切开(10d后)机械通气时间更短,ICU住院时间更短,但VAP发生率及死亡率无差异。
  目前早期气管切开的时机仍无定论,大多数研究选择气管插管后4d~7d内作为早期气管切开时间点,而笔者选择的早期气管切开的时机为气管插管后≤10d,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有大样本数据的研究提示对于重症患者≤10d可能是合适的气管切开时机;并且有研究认为对于与重症脑血管病有相似病理生理过程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来说,早期气管切开(≤10d)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减少发生率,针对神经外科ICU患者早期气管切开(≤10d)的研究也有类似发现;(2)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存在严重脑水肿高峰期,可能诱发严重并发症并导致死亡,如果经过10d左右的观察及评估患者短期内可能无法存活可避免无效的气管切开,以往的多数相关研究缺少对此的考虑与评估;(3)当GCS评分达到8~12分时序贯无创通气相比气管切开肺部感染率更低,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更少,同时无创通气组在转出ICU时GCS评分高于气管切开组且明显高于进入ICU时的GCS评分[3]。而在笔者的回顾中发现部分年龄在35~62岁之间且无肺部基础疾病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包括非手术及手术)最初考虑符合气管切开指征,但经过每日评估,最终成功的在10d内拔除气管插管[4]。
  综上所述,笔者的研究认为对于重症脑血管病而言,早期气管切开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影响,但为了避免无效的或过度的气管切开,气管切开的指证及时机需有效的手段进一步评估。
  参考文献:
  [1]吕贤茂,陈波,许瑞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重症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09):142-144.
  [2]孙霄,曹忠文.亚低温治疗重症脑血管病的效果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20,6(03):70-72.
  [3]王玉莉,胡红旗,郭东才,孙来广,邢振义.不同时间点气管切开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31(20):3193-3195.
  [4]唐秋月,韩睿,施颖,张元媛,王玉琴,成亚琴.昏迷量表定量分析对重症脑血管病预后评估的研究[J].交通医学,2020,34(06):593-595.
其他文献
为顺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开发了稿件远程管理系统。该系统根据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稿件处理流程、编辑加工规范、审稿制度、管理规范等业务需求设计,采用先进的数据库及网络技术,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期刊
胎儿炎症反应综合征(fet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FIRS)是胎儿体内先天免疫系统被激活的一种状态,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syndrome,SIRS)在胎儿体内的特殊表现。
期刊
脂肪是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的主要成分,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喂养婴儿的能量约50%来自乳中的脂肪.脂肪又称甘油三酯或三酰甘油,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分子构象见图1.在人乳或婴儿配方奶粉中,软脂酸(palmitic acid)都是最主要的饱和脂肪酸。
期刊
广州市医学会新生儿科分会、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州市儿童医院)和东莞市太平人民医院拟于2010年8月25~29日(25日报到,29日撤离)在东莞市虎门联合举办“新生儿治疗矛盾与对策学习班”,为期4天。本项目系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10-06—03—016),学习结束授予I类学分10分。
期刊
摘要:目的 分析肝硬化用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相关因素及高危因素。方法 研究样本从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中,筛选60例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另外并发SBP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发病原因的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SBP病史、合并消化道出血、TBIL、ALB、AFTP、血钠与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相关;有SBP病史、AFTP≧30g/
目的 探讨孕母产前应用硫酸镁与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关系。方法应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93例确诊PDA的早产儿(PDA组)和93例胎龄和超声心动图检测时间匹配的动脉导管已关闭的早产儿(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孕母产前应用硫酸镁情况及新生儿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PTS)为一种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具有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变化.这种病理状态所带来的血脂和凝血一纤溶活性改变在子癎前期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推动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血栓前状态与子瘌前期的关系,为子癎前期患者的产前抗凝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清可溶性endoglin(sEng)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该疾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62例HDCP患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20例,轻度子痂前期20例,重度子痢前期19例,子痢3例)和20例正常足月妊娠妇女血清sEng水平。结果正常妊娠组、妊娠期高血压组、轻、重度子痫前期组和子痢组的血清sEng的浓度分别为(6.24±0.26)ng/ml、(6
期刊
妊娠合并胰腺炎在妊娠期急腹症中较为少见,但母儿风险极大.其发病率约为1/10000~1/1000.多数妊娠合并胰腺炎与胆道疾病有关[1-2],妊娠晚期合并高脂性重症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非常罕见,但病死率更高.SAP诊断标准比较复杂,参照2005年中国急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的标准[3-4],在轻症胰腺炎诊断基础上,出现局部并发症或器官功能衰竭,Ranso
期刊
目的 探讨和分析孕妇风疹病毒感染与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关系,为提高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产前诊断率寻求方法.方法 对超声心动图诊断并要求引产的38例先心病胎儿行脐带穿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脐血风疹病毒特异性抗体IgM. 结果 38例先心病胎儿中18例脐血风疹病毒IgM(+),占47.4%,其余20例IgM(-).18例风疹病毒IgM(+)胎儿按心脏异常结构出现频率排序:室间隔缺损1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