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阅读习惯调查与建议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tian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几年,数字出版影响了大众的阅读习惯,大众阅读习惯又影响了未来书业的发展。本文以问卷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对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大学生进行了统计,探讨研究了数字出版环境下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并提出了对策,旨在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良好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 数字出版 新媒体 大学生 阅读习惯 问卷调查
  一、引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天之骄子”,阅读习惯从侧面反映了社会的一种形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日益多元化的阅读空间里,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就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只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阅读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和读书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然表现出来的习性。大学生阅读习惯主要包含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兴趣等方面的要素[1]。在数字出版时代,大学生的阅读习惯深刻地影响着获取知识的能力。阅读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发展心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及能力[2]。在数字出版环境下,大众传统阅读方式受到冲击。大学生群体较之于中小学生及社会上的各阶层人士,对于信息的获取及身边热点话题的讨论更有代表性。调查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了解当前大众的阅读习惯,预测数字出版市场的发展趋向。
  二、大学生阅读习惯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一共发放了130份,回收有效问卷122份,无效问卷8份,回收有效率为93.8%。考虑到人员的流动问题,我们主要在学校的教学楼、南楼、图书馆及学生宿舍几个地方,对大一到大四的在校生发放问卷。大学生的专业涉及文史和理工两大类。
  调查发现,大学生每天都使用电子书的人数占11.48%,这表明这些学生热衷于电子书阅读,从未使用过电子书的人数占2.46%。爱好阅读的人,即使多么繁忙,都会腾出空余时间閱读,因为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习惯,这就意味着对于这些喜欢阅读、电子阅读的人来说,天天阅读电子书是一种喜悦。
  每天阅读电子书的人占15.57%,不读电子书的人占5.784%。对于从不阅读电子书的读者来说,电子书内容没有纸质书完整,缺乏权威性,而且现在他们认为大学生目前的主要任务是考证,如教师资格证等。因此,他们从不阅读电子书。
  在电子书的阅读类型中,看小说的人数最多,占75.41%;电子书包含各种各样的网络小说,当然文学作品中经典的小说也有电子书,如《红楼梦》《简·爱》,所以电子书很受读者青睐。这表明,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大学生的阅读倾向于轻松休闲、娱乐消费等内容[3]。其次是用于参考工具书的人,占59.84%;一些学生表示,用于参考工具书是为了查找相关字词和名词术语的解释、寻求疑难问题的答案。这与全国风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研究生入学必考的英语考试、面试必看的计算机等级等有关[4]。最少的是用于阅读研究专著类型的人数,仅占14.75%。这部分学生表示,为了精通某门学科或某个技术领域而阅读该类电子书。这部分学生通常有着明确的目标,坚强的信念,为了实现目标,会专门研究一些专著。例如:一位大学生立志成为一名翻译家,那么他就会专门研究关于翻译的书籍。
  在四种阅读方法中,速读法最受大学生的欢迎,占44.26%;首先,速读法不仅能让人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而且能加快阅读速读。其次,有时为了提高阅读效率,加快阅读速度是人们必须做的。因此,对于那些阅读速度很慢的人来说,经常速读将在提高速度上起到很大的锻炼作用。最少学生使用的阅读方法为摘录批注法,仅占0.82%。选用摘录批注法的学生表示,他们会花费很多时间在摘录上,阅读效率相对较低。这表明人们在阅读时应该根据阅读方法的特点及自身实际情况综合选择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并达到阅读目的。
  在电子书的阅读时间中,有68.85%的学生喜欢在闲暇时间阅读电子书;这说明阅读电子书已经成为人们闲暇时的一种消遣方式。56.56%的学生喜欢临睡前阅读;选择在睡觉前阅读的学生原因有以下几种:首先,白天忙于自己的学习或者工作,只有当一天结束的时候,才可以在睡觉前尽情地阅读以放松一下;其次,晚上睡觉前周围环境安静,有阅读的气氛,适合阅读。上课感到无聊时阅读电子书的学生占34.43%。
  调查显示,在众多电子书阅读渠道当中,手机阅读最受欢迎,占44.26%;其次,网页阅读,占33.61%。
  调查可得,当问及电子书阅读方式和纸质书阅读方式在未来的发展时,有40.98%的人表示,未来纸质阅读方式和电子书阅读方式二者并存,电子书阅读方式占主导地位,这表明电子书阅读方式已经渐渐被人们追捧。
  通常情况下,有54.92%的学生表示首选电子书这种阅读方式,这表明电子书阅读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大学生的欢迎。
  当问到影响电子书阅读的主要问题时,44.26%的学生表示找不到自己想读的电子书资源,这说明电子书资源匮乏。
  由调查可知,学生对电子书未来发展期待最大的是有更多的免费电子书资源,占86.07%。同时,有45.08%的学生表示曾经付费购买过电子书。由此可知,拥有更多免费的电子书资源是很多读者的心声。
  三、对策与建议
  1.学校角度
  学校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行为习惯,在数字出版的环境下,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有条件的话,可以设立“读书月”“读书日”,通过多开展这些活动,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阅读习惯是否良好。
  2.图书馆角度
  图书馆具有一个神奇的功能,那就是在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归还之后,会让还书者产生一种还想继续借书的心理。因此,图书馆可以利用借书者的这一种心理活动,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吸引更多的读者借书。
  除此之外,图书馆也可以联合读者,开展各种读书活动,比如“寻找最美读者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吸引学生走进图书馆读书、借书。   再者,图书馆应该每个月或者每个星期列出评选出热门书籍,以及推送一些优秀书籍。因为在这个数字出版的时代,很多读者读完一本书之后,回想之后根本不知道书籍的内容是什么,这样的阅读缺乏效率。所以,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些引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
  图书馆可以定期对读者进行采访并接受反馈意见,广泛地收集大学生的意见,和大学生交流思想,了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5],对采访和反馈得到的意见进行整理。馆员深入大学生中,这样便于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采购书籍才能更有针对性。图书馆要加强宣传电子书阅读平台,因为有59.84%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学校图书馆的电子书资源如何获取。
  由调查结果得出的大学生阅读行为习惯、特点等变化可知,图书馆应该多引进一些电子书籍,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阅读方式。
  3.教师角度
  教师作为引路人,应该充分发挥模范作用。教师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会对学生產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特点,根据学生特点及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书,引导学生读好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因为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是培养与引导大学生阅读习惯时的一条重要准则[6]。
  4.学生角度
  学生是培养自身良好健康的阅读习惯最为重要的要素,学生应该充分了解自身情况,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选择性地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这句话就能够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学生要体会到读书的重要性,而不能找一些理由成为不阅读的借口。只有多读书,才能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应该多向良师益友请教阅读遇到的问题,因为思考阅读后的问题,通常会学到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学生应该在阅读过程中锻炼相关阅读技巧与技能,从而更好地培养自身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结语
  数字出版对大学生的阅读习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影响了数字出版行业。可以从学校、图书馆、教师和学生四个方面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1]赵士斌.发挥图书馆的优势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212.
  [2]陈一菲.培养大学生阅读习惯是高校图书馆的责任[J].图书馆学刊,2016(11):112.
  [3]王颖怡.社交媒体对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影响——以新余学院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5):61.
  [4]彭志平.当代大学生阅读习惯的转变与思考[J].山西青年报,2013(1).
  [5]全丽波.利用高校图书馆,促进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J].铜仁学院学报,2014,16(3):134.
  [6]易芯如.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与引导[J].决策与信息旬刊,2016(8).
其他文献
摘 要: 投入产出效率分析是研究高校教育效率的重要方法。本文利用数据包络方法实证分析山东农业大学的人力资源投入产出效率,对该高校16个参与评价的教学学院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收益及投入产出的松弛量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四分之一的学院综合效率达到最优前沿曲线,多数学院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人力资源投入与产出均有学院存在松弛量,尚有改进空间。该结果为该校各学院下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了数据支持与
摘 要: “十三五”规划初期,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快速发展,出国(境)交流生的思想政治状况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為例,调查访谈了近三年来出境交流生、高校辅导员、交流生家长及其同学,对交流生的思想政治、道德修养、心理安全、专业技能等多方面进行了跟踪调研,获得了交流生思想政治状况的最新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高校出国(境)交流生思政教育对策,以期建立针对交流生的思
摘 要: 本文将鲁迅的散文诗《好的故事》、短篇小说《孤独者》与格非的“江南三部曲”进行比较分析,从具体文本出发,通过比较两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分析论证当代作家格非的“江南三部曲”在某些方面上对鲁迅文学传统、文学精神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 “桃源” 梦境 孤独者  一、“桃源”梦境的意涵  如果说“世外桃源”是古人陶渊明的“原创”,那么这一经典的文学原创意象在鲁迅散文诗《好的故事》中得到了再现
摘 要: 現今高校学生对社会公共责任意识不断强化,志愿服务活动不仅适应了现代社会生活的内在需要,而且对现代社会的文明和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以互联网为媒介,建设具有地域文化的高校多元化公益平台。将当地的教育、旅游、文化等地域特色元素融入平台,积极调动志愿服务积极性及推动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地域文化 公益平台  一、引言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和普遍的思想与行为,
摘 要: 在针对高年级的高级朝鲜语教学中,知识性应放在首位,然而随着知识点的增多及学习内容难度的加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教师如何在高级朝鲜语教学中既传授高级水平的知识点,又让学生增强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语言能力,是值得每一位担任高级朝鲜语教程的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高级朝鲜语 教学模式 生本教学  1.引言  目前,相关高等院校对于韩语教学的要求逐渐提高,传统的韩语
摘 要: 本文以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发展历程、沟通协调机制平台建设、教师师傅合作机制及师资队伍建设、企业实训课程开发、评价及保障制度建设等为着重点进行相关实践和研究,探索和完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模式 师资建设 课程建设 保障机制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现代学徒制是紧密联系企业和学校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合作方面具有特有的优势。主要体现
摘 要: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幼教的奠基人,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中国化、科学化、大众化的幼儿教育。他在幼儿教育领域进行了长期的、开拓性的实验和实践和研究工作,创立了“活教育”理论体系。振兴幼儿教师培养对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关键性作用,结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借鉴陈鹤琴关于幼儿教师培养的方法和途径,对提高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陈鹤琴 核心素养 学前教育 
摘 要: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挖掘历史资源,包括网络资源、生活资源、活动资源、情感资源等。运用好这些资源,历史课堂就会丰富多彩、引人入胜。  关键词: 历史教学 挖掘资源 运用资源  引言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①。历史学科教学与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历史学科学习必然要联系现实,并展望未来。初中学生尚未形成系统的、正确的历史观念
摘 要: 本文调研分析了我市部分城乡接合部基础教育机构。以盐都区冈中小学为例,从学校运营、教师队伍建设及生源质量管理三方面,梳理总结城乡接合部基础教育的制约因素,并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 城乡接合部 学校运营 教师建设 生源管理  城乡接合部即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转向城市的进程中,形成的兼有城市与乡村双重特点的城市边缘地带①。这种特殊
摘 要: 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关系高校教学改革的成效。基于此,高校要建立宣传教育培训机制、健全科学评价机制、完善严格监督机制、构建有效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长效机制,全面提升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关键词: 高校 师德师风 长效机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