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fj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对他们的长远发展大有裨益。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各方面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水平,获得更加全面的成长,实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教学培养;小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19)35-0144-0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明确提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健康成长,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关注和切实落实的重要任务。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在简约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小学生思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会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去观察和理解周边事物的数学规律和特点,去解决客观事物存在的问题,同时还能够捕捉生活当中遇到的小问题,将现实生活和数学紧密结合,真正地感受到数学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精心设计“生活情境的问题”,孩子通过结合实际的问题串,理解情境、解决问题。在“千克和克”的学习中,教师提前让学生每人带1-2个水果(品种不限)过来,在课堂上教师提供电子秤,让每位学生自己称一下自己所带的水果的重量,再按小组称一下每个小组水果的总重量。在《认识方程》教学中,教师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让学生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让学生经历从生活情境到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教师可以运用天平平衡的原理,让学生观察天平由平衡到不平衡再到平衡的过程,再出示用算式表示这种相等关系,如24+35=59,像这样的式子就是等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天平,让学生明白数学是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
  2.激发主体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小学数学,教师要将核心素养的培养放在首要的位置来进行教学,要给学生更多的激励,让他们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教师把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探索的过程交给学生,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将知识升华和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平移与旋转》时,要让学生自己先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手段把图形平移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度过“直观形象思维阶段”,让学生通过动态演示了解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帮助学生感知平移与旋转现象。接着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方式,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简单的图形如“平行四边形、长方形”等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移动。让学生参与平移与旋转现象的探究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进而实现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3.开展小组活动,发挥合作学习优势
  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然后一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要求教师把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探索过程交给学生,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学生。教师要做的就是将知识升华和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学习。通常情况下,小组成员都有各自的特点,他们的认知水平、数学基础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会存在差别,如何有效解决数学活动中的问题,这就非常考验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能力。每一个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相互的吸取经验和进行知识的补充,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能够增加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又能够提高小学数学教育效率,实现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
  4.加强创新教育,渗透数学核心素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更是数学核心素养重要组成部分。小学数学是一门有很强的逻辑性的学科,因此需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假设,大胆尝试。创新教育要求教师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高度重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不仅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鼓励学生不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来形成独特的看法,进一步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直线测量法来获得圆的周长,同时还可以引申到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帮助学生寻找每个图形的周长和半径的关系,让学生自己观察和猜想,进而从深层次把握和领会数学概念,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比如,在学习加减法的交换法时,可能有的学生在教师讲授完加法的交换法后,会问减法的交换法怎么去操作的问题,这时我们老师不应该责备学生或是立即告诉他问题的答案,而是可以采用反问的方式去提问学生,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发表自己的意見,同时教师应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过程后再去进一步讲解减法的交换法,这样,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然后在加减法中发现数学思维本身的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不断的摸索中得出答案,同时还能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掌握和理解。
  21世纪的教学,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不是课本中的某个具体理论知识,而应该是小学阶段数学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的本质价值。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灵魂思想,才会在教学设计中融会贯通。才有可能全面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最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
其他文献
摘 要: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切合时代发展的新颖教学方法,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在小学教学中采用趣味课堂游戏、趣味竞赛等互动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0
摘 要:我国教育正处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的同时,更加注重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80%的学生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原因是小学语文作业布置不合理。如何布置作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作业的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自信心,促进学生语文学习力和思想品德的双重发展成为现阶段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个性化作业;作文教学;设计原则
摘 要:基于目前小学中年级学生在写景作文中普遍出现观察能力薄弱、景物特点不突出、写作内容空洞的现状,本文通过在小学中年级作文课堂教学中引入视频指导的新型教学方法,发现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优化学生的写作技巧,有助于提高作文课堂教学效率,从而使得小学中年级的写景作文的水平得到显著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视频;写景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 要:刚入学的小学生,实现了盼望很久的能背着书包到学校里学习的意愿。他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参加教师组织的各项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每一项活动都力争按老师的要求做好,学习成为他们迫切需要的事情,可是,好景不长,时过不久,他们开始厌倦学习了,每次上学都要家长催促多少次,才无可奈何地背起书包,个别学生甚至发展到把上学视为畏途。本文主要对运用形象化教学手段提高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形象化
摘 要:语言教育活动在我国幼儿园五大领域活动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贯穿幼儿园其他领域活动学习的始终。提高语言教育活动师幼互动的质量,对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师幼互动;现状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4-0058-021.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观察研究,发现
摘 要:创新能力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这需要学生借助情境展开自主思考,需要借助问题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自主建构。情境教学法是一种全面的教学模式,需要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全新修正。本文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探究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数学;自主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5-8
莎士比亚是文化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和剧作家.他一生共创作了154首十四行诗,和37部剧本.他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想思是人文主义的,用他的语言来表述,就是“爱”.他的诗歌和
<正> 1996年5月底,斯蒂娜航运公司(Stena Line)证实意大利芬康蒂艾里(Fincantieri)造船公司建造的第一艘MDV 1200&#39;Pegasts&#39;型单体船将服务该航运公司的纽里文(Newhav
<正> 引言过去50年拖船设计和建造的发展历史很容易从不多的但是还是完整的有关文献目录中找到。1946年,英国卡特威尔(Caldwell)的《螺旋桨拖船设计》初版本问世,其目的是根
学生社会性发展问题不断涌现,采用模糊情境问卷,分别测查、比较了不同同伴接纳水平(良好、一般和较差)和男、女大学生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探究不同同伴接纳水平和不同性别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