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桩撑结构在软土地基深基坑中的应用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sie07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成功的大型基坑支护工程实例的介绍,总结水泥搅拌桩和树根桩联合支护结构在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中的应用,体现了以水泥搅拌和树根桩为主体的联合支护结构的重大经济优势,为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提出更经济、安全的新型支护型式。文中通过天津某软土地区深基坑的工程实践,介绍了灌注桩+钢筋混凝土角撑+钢筋混凝土对撑的桩撑支护结构体系的设计计算方法等;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相符,设计安全合理;为软弱地基中长方形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及施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桩撑结构;软土地基;深基坑
  1、前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日俱增的汽车消费市场带动了地下停车场朝着大型、多层方向发展,建筑物基坑越来越深,规模越来越大,而开发商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千方百计降低建筑成本,这给基坑支护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地质特性差的深基坑支护,如何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降低成本,具有挑战性。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和摸索,水泥搅拌桩和树根桩联合支护在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以它们为主体所组成的联合支护结构在软土地基深基坑支护中具有很好的经济优势,其安全性在工程实践中已得到考验。
  2、工程与地质概况
  拟建工程项目是天津某研究院的一期工程。实验楼由塔楼、裙房及地下层组成,其中地下一层,地上塔楼十九层,裙房三层。塔楼又分为高板、低板和连接体三部分组成。高板19层,低板15层,连接体15层。地下建筑面积5223米,地上部分建筑面积50949米,建筑高度94米。其功能构成包括通用实验室、公用设备实验室及中庭休息区。
  2.1人工填土层
  主要为素填土,呈灰黄、灰色,主要由粉细砂、中砂组成,局部由粉土、粉质粘土组成,多呈松散状,顶部薄层杂填土,由建筑垃圾组成。N=119~718。
  2.2海陆交互相沉积土层
  本层从上而下可划分为粉砂夹淤泥、淤泥质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粉砂夹淤泥、粉质粘土6个亚层。
  粉砂夹淤泥亚层:呈灰~灰黑色,含少量贝壳,呈饱和、松散、分选差,夹流塑状淤泥,局部为纯粉砂。N=116~514。
  淤泥质土层亚层:呈灰黑色、饱和、流塑、富含有机质、夹薄层粉砂,部分为淤泥夹粉砂或纯淤泥。N=017~314。
  粉质粘土亚层:呈灰、灰黄色、可塑偏软、中砂粒。C=1187gPcm3,N=317~616。
  淤泥质土层亚层:灰黑色、饱和、流塑、夹薄层粉砂。C=1167gPcm3,N=017~116。
  粉砂夹淤泥亚层:呈灰黑色、饱和、松散、夹流塑状淤泥。N=117~515。
  粉质粘土亚层:呈灰黄色-浅红色、可塑、状态变化大,上部软塑,粘性较好局部含中细砂粒。C=1192gPcm3,N=315~1117。
  3、基坑设计及计算分析
  3.1方案选优
  基坑开挖主要涉及土层为流塑状淤泥和淤泥质土等,基坑支护必须保护周边建筑、周边道路及道路下各地下管线等,故变形必须控制严格;可供选用的基坑方案有:复合土钉墙、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灌注桩+预应力锚索和灌注桩+内支撑等支护型式;对此四种方案做一比较:
  方案一:地下连续墙+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方案: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方案。具有造价高、工期长、施工工艺较复杂的特点,由于采用较多泥浆护壁不利于文明环境施工等缺点。
  方案二:灌注桩+预应力锚索。缺点:因淤泥质土层较厚(最厚处有约18m厚);对此方案进行计算表明灌注桩桩身弯矩较大,约2300~3000kNm,桩身配筋较多甚至超过最大配筋率,同时桩身和基坑变形较大;另考虑淤泥及淤泥质土地层中给预应力锚索提供的锚固力非常有限,锚索需要很长才能达到设计足够的抗拔力,势必增加造价和施工控制难度,且锚索相应提供的控制支护结构及邻近地面变形的作用较为有限;再者由于锚索的施工必须进入其他基坑的地下空间,对周边建筑影响较大。
  方案三:灌注桩+钢筋混凝土内支撑。支撑结构控制变形能力比较好,有利于保证周边环境(主要是城市主干道及地下管线)的安全;然后支撑结构的存在对基坑土方开挖及地下室结构的施工存在一定影响。
  方案四:复合土钉墙结构。优点:造价低廉,施工便捷;但复合土钉墙在淤泥土层中控制变形能力较差,不利周边建筑及道路地下管线的安全。因周边道路为城市主干道,变形要求严格,因此选用方案三,其支护结构为:护壁桩直径1200mm,间距1600mm;设置一道支撑梁,支撑梁截面尺寸为800*600mm。
  3.2规范法计算
  一、竖向剖面计算
  采用同济启明星深基坑软件计算,模拟实际开挖工况;基坑开挖到底(最后的工况)时支护结构受力如图1、图2所示。
  由上述比较可以看出,角撑位置弯矩相对较大而支撑轴力相对较小;对撑位置弯矩相对较小而支撑轴力相对较大,位移相对较大。
  二、平面计算
  因竖向剖面计算仅为一断面计算,具有片面性,无法了解整个基坑支撑结构的受力分布情况。为此需进行支撑结构平面受力分析,以了解不同位置支撑梁的受力情况。计算中将上述对撑及角撑竖向剖面计算的支撑反力加到支撑结构体系中的围檩上(角撑位置外围压力为530kNPm,对撑位置外围压力为592kNPm);其中围檩将受到周边土弹簧的约束作用。
  由上计算结果可知,支撑梁结构体系中对撑受到的轴力平均值比角撑大,最大对撑轴力约为5700kN,最大角撑轴力约为5780kN;支撑梁尺寸800*600mm,C30混凝土能满足抗压强度要求;四个角位置支撑梁轴力相对较小,主要是因为基坑阴角位置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然而局部轴力较大为基坑局部形状不规则引起。
  三、二维有限元计算   利用Z_SOIL二维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计算,其中护壁桩及支撑梁采用beam单元模拟,土层采用MO-HR_COL本构模型。在这其中角撑位置深厚淤泥质土变形模量经深度修正后平均值取为30MPa。
  4、总结
  基坑形状为长方形,比较适合采用四角撑+中间对撑的结构体系,能有效的解决软土深基坑变形大、桩身弯矩大、基底易隆起等不稳定等问题;南北两侧形成三角形状的2个空洞作为出土口,且仅设置了一道支撑,出土比较方便;因此支撑结构对土方开挖及地下室主体结构的施工影响则小很多。相比其他方案,造价经济合理,又能达到控制变形的效果,很好的保护了周边建筑、周边道路及道路下的地下管线等。
  分别从规范法和有限元法,竖向断面计算和平面计算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对比计算分析,相辅相成,从而得出支护结构合理的受力状态;从计算结果和实际监测结果对比可知,四个角位置支撑梁轴力相对对撑
  位置较小,主要是因为基坑阴角位置土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原因,然而局部轴力较大为基坑局部形状不规则引起。
  从计算结果和实际监测结果对比可知,支撑梁轴力计算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构比较接近;桩身弯矩(或应力)则偏差较大,规范法计算结果相对保守,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较小,实测结果更小;这样的受力情况符合实际桩撑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即撑强桩弱的特点,护壁桩起着传递土压力的作用;支撑结构中,立柱也是重要部分;立柱桩不单单受到支撑梁的重量作用,同时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的碰撞及土方开挖产生的不平衡力作用较大,立柱设计中建议考虑210以上的安全系数。在理论计算仍然不成熟的情况下,基坑工程中桩撑结构设计仍应按照规范法进行设计,以保证基坑的安全。
  随着城市的开发发展及地下空间利用界定规范化,场地可利用空间越来越少且地下空间将不可逾越;而采用灌注桩内支撑结构占用场地较少,同时不像锚杆(索)进入红线外空间,能有效地解决基坑东、西侧可利用场地很少的难题,特别是东侧位置临近多栋天然地基的旧建筑的情况,锚杆(索)的扰动影响较大;因此在现代城市建筑的基坑工程中桩撑支护结构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JGJ120-9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S].
  [2] 黄强.护坡桩空间受力简化计算方法[J].建筑技术,1989,(6):41-45.
  [3] 龚晓南,等.深基坑工程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1998.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建筑技术不断进步,钢结构以其独特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然而钢结构是一项较复杂的技术,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质量缺陷将会给整个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对钢结构安装焊接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进行探究,本文先介绍钢结构的安装焊接施工技术,再介绍如果做好钢结构安装焊接的质量管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钢结构;安装;焊接;施工技术;  由于钢结构在施工时周期短,且承载力高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改造利用越来越多,水利工程便是其中一种常见工程。防渗加固工程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直以来都是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将各种有关堤坝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险种类型和具体的施工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主要针对有关堤坝的防渗工作和加固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防渗加固;应用  引言: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的实施与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水利工程
期刊
摘要:清水混凝土是现代建筑施工中使用较为广泛且成熟的建筑工程技术,也被称为装饰混凝土,是一种一次浇注成型的混凝土技术。清水混凝土技术与普通混凝土技术有很大的差别,经过清水混凝土浇注成型的表面,通过在涂抹保护剂,就可以达到光滑平整,色泽均衡,无污染和损伤的效果。组成清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非常广泛,但是价格成本比较低廉,并且通过精良的设计和浇注,效果美观精致、环保节能且经久耐用,因此是目前建筑市场中值得推
期刊
摘要:信息化发展是当今企业发展的主流,也是建筑施工企业从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化管理模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信息化发展的原因及现状,探讨了建筑施工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建筑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发展的需要,只有加强信息化的建设,加大对信息化系统的综合利用,在建筑施工中实行信息化的先进管理,才能不断提
期刊
摘要:传统施工技术本身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工民建施工的要求,工民建工程项目中应用的新型技术均是从传统技术演变而来的,但是新型施工技术与当前工民建工程项目的要求更加契合。目前普遍应用的新型施工技术主要有逆作法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两种。文章分析了新型施工技术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的优势,具体阐述了实际施工方法。  关键词:工民建工程;新型施工技术;逆作法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针对超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工作要点进行了叙述,并赋予测量的技术要点、施工特点和注意要点,为提高建筑工程的这质量目标的完成。  关键词:超高层建筑;测量技术  一、超高层建筑建设施工特点  超高层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多,技术难度高。具体来说,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有以下特点:  (1)基础埋深大。为确保建筑的稳定,要求其基础具有一定的埋置深度,一般高层建筑采用桩基础或箱型基础,
期刊
摘要:双跨连拱隧道特点为浅埋、偏压,围岩节理发育,施工周期短,难度大,通过对该隧道过程控制的回顾总结,希望能为今后施工同类工程提供一点意见。  关键词:隧道施工;双连拱;有限元模型;控制要点  1.工程概况  本隧道位于十天高速公路某合同k106+065~k106+260之间,全长195米,隧道进口位于直线上,出口位于R=400,L s=100,i=4的右转缓和曲线上;纵坡为+1.373%,隧道最
期刊
摘要:建筑施工过程中,节能措施主要围绕围护结构开展,关键施工环节为建筑外墙施工技术。完善建筑外墙隔热保温的功能,实现节能的目的。本文简单分析了建筑节能施工技术,探讨了提高建筑节能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施工;建筑施工;施工技术;施工措施  一、引言  随着社会大发展,能源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能源的逐渐枯竭,迫切要求各行各业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在建筑工程中,节能施工主要
期刊
摘要:建筑行业作为资金、科技、能源的高度相关和高度集中的行业,对新型节能技术有着应用和不断完善的需要,建筑施工中对建筑外墙的保温和节能处理是建筑行业顺应节能理念和科学发展的必然技术和措施。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住宅建筑外墙保温体系的施工工艺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建筑节能;外墙保温;施工质量  1 保温技术概述  外墙外保温就是指在建筑外墙的外侧增加保温层,建造保温隔
期刊
摘要: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经验,从混凝土材料质量的控制、配料与搅拌、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加强土建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相关建议等方面对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土建工程;施工;混凝土;质量控制  1、引言  混凝土施工是土建工程当中十分重要的施工技术组成部分,它的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的土建工程的质量与进度,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对土建工程中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