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来源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rrowHaw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14例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和患者生存情况,以提高三尖瓣疾病手术疗效。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于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十病房接受三尖瓣位机械瓣置换外科手术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女性9例(64.3%),男性5例(35.7%),平均年龄(51.2±8.3)岁;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Ⅱ级2例,Ⅲ级10例,Ⅳ级2例;术前经胸超声心动图显示,风湿性病变(8例),发育不全(3例),Ebstein畸形(2例),法洛四联症术后(1例)。患者均接受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并对术后患者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脑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灌注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解放军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急诊或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行PCI后存活的1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替罗非班组每组各80例。试验组给予常规治疗+PCI术+替罗非班联合重组人脑钠肽治疗;替罗非班组给予常规治疗+PCI术+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患者冠状动脉(冠脉)病变血管的分布、PCI术前后的冠脉血流速、心肌收缩功能(左室射血分数)、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及不良反应等。
目的探讨经皮无创耳迷走神经刺激(tVNS)对阿霉素(DOX)所致心脏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将18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DOX组、DOX+tVN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只。DOX组和DOX+tVNS组第0、7、14 d通过腹腔注射DOX(5 mg/kg),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DOX+tVNS组同时每天接受tVNS干预,每次30 min,连续刺激6周。6周后行超声心动图评估心脏功能,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
目的探索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死亡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合并心衰,且行PCI术患者284例。根据入院时空腹Hcy水平分为两组:高Hcy组(n=195,Hcy≥15μmol/L)和正常Hcy组(n=89,Hcy<15μmol/L),平均随访(33.6±18.4)月,随访患者术后全因死亡的发生情况。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间的死亡率,多元Cox回归分析
目的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于黄州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NSTE-ACS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均接受随访,随访截至2020年10月31日,以全因死亡为随访终点。根据随访预后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298例患者完成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6~48个月);死亡42例(14.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总体模型系数的似然比检
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Fp EF)是临床常见疾病,对女性影响较大,据估计约占整个HFp EF的50%,本文评估了男女心脏结构和功能差异,以及女性易患HFp EF可能的心外因素及合并症,强调女性特有的潜在因素(如雌激素丢失、妊娠等)。以期通过评估性别差异对HFp EF的影响为HFp EF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指导。1流行病学HFp EF是当代心脏学中最重要的挑战之一,大型流行病学研究显示,HFp EF患者可占到心力衰竭(HF)人群的50%[1]。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1年再发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心内科于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PCI术后1年再发AMI患者658例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顺利完成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根据AMI靶病变再发是否与支架内血栓有关,分为支架内血栓组(n=480)与非支架内血栓组(n=178)。比较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冠脉造影指标、治疗及预后相关指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1年再发AMI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支架内血栓组入院前接受单一抗血小
目的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表达情况,探讨冠心病患者PCI前后TNF-α、IL-1β和caspase-1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20例为观察对象,其中接受PCI治疗患者60例为PCI组,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和caspase
随着全球经济飞速发展及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日益加剧,已成为一项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16年全球仅9%人口居住环境的空气质量符合标准,大气污染导致约420万人过早死亡[1]。大气颗粒物(PM)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分,按空气动力学直径大小,多分为粗颗粒物PM10(颗粒直径≤10μm)、细颗粒物PM2.5(颗粒直径≤2.5μm)和超细颗粒物(颗粒直径≤0.1μm)。
心血管疾病(CVD)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主要机制为动脉粥样硬化[2]。临床有50%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会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或心源性猝死[3],因此在临床对冠心病需早筛查和风险分层,制定有效的干预治疗手段。目前临床运用多种传统风险因素(TRF)的评分模型来对短期(10年内)冠心病患者进行评估,美国普遍使用的模型是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的修订版[4]。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发病时间<14 d为急性期。本病虽少见,但死亡率甚高[1]。如不及时治疗,2周内死亡率达90%以上。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临床表现多样,病情变化复杂,误诊率和漏诊率高,导致大多数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2]。传统教学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教学过程常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