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选择留学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ni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7月11号,伴随着飞机引擎的轰鸣声,我踏上了飞往澳洲悉尼的旅程,成为了万千留学大军中的一员,开始了在外求学的生活。离家的愁绪,也把我引入了长久的回忆中……
  7岁那年,我离开了出生地山西省太原市,与父母一同来到了首都北京,在育英学校开始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
  日月如梭,九年一晃而逝,作为即将初中毕业的我面临着中考的选拔。中考,不仅决定着未来的高中去向,也间接影响着其后大学的具体走向,可以说是人生的一个重要“拐点”,于是我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紧张的备考及冲刺学习中。但是当全部事宜都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时,我却突然得知,由于自己户籍在外地,只能参加考试,无法填报志愿,也就是说仅仅可以得到一个中考成绩。此时的我,清晰地感觉到了我与周围拥有北京户口的同学身处的两个世界。他们可以通过中考的选拔进入理想的高中,进而参加高考进入理想的大学,但是原本与这些竞争者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我,因为“户籍”这个致命的障碍,却不得不在此时被迫“掉队”了
  虽然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但是通过全家的商讨,我本人还是决定先参加中考,等成绩出来了再做权衡。
  紧张的3天,考试如期结束。中考成绩也在预测中,不好不坏,如果填报志愿,完全可以去到理想中的学校就读。可父母也了解到,如果进入高中还是只能以借读的身份继续三年学习,但是不能参加高考。如果回到户籍所在地山西学习,按照户籍规定可以达到参加高考的户籍限制这一条件,但是因为自己从一年级就来到北京学习,学籍在北京,无法调往山西。所以此时我又面临着一道选择题,留在北京可以有学籍但是无户籍,无法在北京高考,回到山西,有户籍无学籍,无法参加高考,还是只能借读。去哪儿都是借读和无法参加高考的结果1于是全家的决议,最终提出了开始准备留学以及去往山西学习一年的想法。
  我又告别了生活九年的城市——北京,再次辗转回到了离开多年已经陌生的太原市。
  2011年9月1日,我来到了山西的某学校开始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同时留学申请手续的办理已经开始。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学习方式,让我初入山西学习就感觉到了不适应。早晨5点多就要起床开始跑操、学习,晚上还要上在北京从未听说过的晚自习到10点半;同学们都在无时无刻的学习,也没有什么朋友交往。种种因素都触动到了我的情绪,从而影响了学习。每天自己都觉得暗无天日,希望早日结束这一切。几乎每天都要用学校的公用电话与母亲联系一次。此时或许只有妈妈耐心的劝导,为我排忧解难,还能不时带来一些有趣的社会新闻、励志故事、申请留学的进度,为我增加前进和坚持的动力。
  煎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早已习惯了在10分钟之内快速吃完饭,去给母亲打电话,寻求短暂的温暖。
  一天当我如往常一样快速吃完饭回到班里时,一条难以置信的消息把我拉入深深的谷底——班长宣布“学校决定中秋节不休息!举行为期三天的考试”正在准备第二天回家欢度中秋的我,此时怎么也没想到,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期竟然还有学校会违反规定取消掉。我大声喊道:“国家规定的假期都要取消,为什么?!”
  邻桌的同学无奈的答道:“习惯吧!初中开始我们就这样了”。突然班长叫道:“班主任找你!”刚刚得知坏消息的我冲到办公室。我踏进了办公室的大门。突然有一位抽着烟在办公室在训其他同学的其他班老师叫住我“哎!你干嘛呢,进办公室不知道敲门、鞠躬?!”
  天气渐冷,但是思念往日的学校、老师、同学、朋友的感觉却与日俱增。过了半年,虽然感觉困难但是我还是取得了比较优异的成绩。寒假即将来临,父亲因为得知我不太适应,于是为我争取到了去往澳洲纳兰德拉市的3周游学机会,也正因为此行,加深了我去往他乡异国留学的信念。
  北半球腊月寒冬,我与一位新疆维吾尔族的同伴一同踏上了飞往澳洲纳兰德拉的飞机。到达纳兰德拉市正值南半球夏季,12小时前还是严寒,此时已是炎炎酷暑。纳兰德拉市是位于悉尼700公里的一个城市,总人口仅有6000余人。到达悉尼换乘了仅能乘坐20人的小型飞机飞往了纳兰德拉市,机场小得惊人,仅有一个公交车总站那么大,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施一应俱全。2010年8月中旬,我参与文联接待纳兰德拉市政府的活动时,曾有幸担任摄像、照相一职,于是提前认识了Jerry、Bob、Weslv、Kevin。一下飞机Jerry与wssIv一同来接机并帮助我们将行李送往了寄宿家庭中。寄宿家庭是一户从医世家,成员由一位母亲、一位父亲以及六位孩子组成(四男两女),最大的孩子17岁,最小的仅3岁。父亲是一位医生,但是多才多艺,不仅会治病救人而且还会各种乐器,家中也有一间房间被改造成了音乐房间,还出了四张属于自己的专辑,母亲是一位小店的店员,大儿子、二儿子是一对双胞胎在悉尼上大学,并且二儿子还是澳洲国家游泳队的一名队员,2012年他将作为澳洲国家队的一员出征伦敦奥运会:三女儿被选为一名学校的交换生前往欧洲交换学习一年,所以这次很遗憾没有见到她:四儿子是我所见过最多才多艺的人,运动:游泳、足球、篮球、棒球、板球、曲棍球、高尔夫球、棒球…
  音乐各式各样的吉他、钢琴、萨克斯、小号、大号、圆号、架子鼓
  虽然他现在仅13岁,但是已经开始担任了每周教街舞的工作,最小的儿子非常内向,是一位游戏达人,各式各样的游戏都会:最小的女儿非常可爱虽然年仅3岁,但是已经担任了教我口语的工作,她是一位尽职尽责的老师,会随时在我交流出错时提醒我,指正我。令我很高兴的是我在认识英语单词方面成为了她的老师,没想到英语还能超过本地人,哈哈
  说完了家庭成员,自然要介绍介绍我所居住的环境:他们的房屋净占百亩,除了拥有健身房、音乐房、书房等竟还有游泳池,这让爱游泳的我高兴不已。
  为了更好的可以学习到知识以及有效的通过为期的3周时间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首先由校长为我们做了一个入学测试其实就是聊聊天,谈谈自己希望所学的课程、自己的兴趣最终我被分配到了11年级,这让还在国内读高一的我高兴不已,同时也拿到了属于自己的一张课程表和上学所必须穿的校服。其实不止国内要求上学穿校服,同样在国外也必须要求穿,而且更为严格,不仅只是要求穿戴校服,同样还要求必须穿白袜子、黑皮鞋。
  终于迎来了开学的日子,与中国的一班一制不同,在澳洲更像是在大学学习那样,拥有自己专门的课表,按照课表上的时间前往不同的教室学习,没有班主任,没有同班同学。全天分为六节课,两节课休息一次20分钟。没有做操时间,而是由两节课中自由运动时间取代了国内的上操时间。简短的开学仪式后,我就按照自己的课表进入了第一节课经济学上课的教室,木质颜色的教 室与国内清一色蓝色或绿色的教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一种清静的感觉。课桌也为纯木质颜色。经济学的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影像,1.85左右的身高加上略显粗壮的身材,加上一张标志性微笑的脸,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印象。并且他独特的教学方式用青少年可以理解的形式形象的讲解了原本深奥的经济学知识。一节介绍可口可乐公司的独特案例就在这快乐的时光中度过了。
  学校的同学都非常友好,很愿意与人相处,并且求知欲很强,对于他们来说中国还是一个未知的国度,仅仅是通过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他们得知了一些信息,于是我就担任起了宣传中国的义务大使,为他们讲解了不少这个对于他们觉得梦幻的国度。我和他们一起娱乐、一起学习、一起交谈
  我在短短的时间就感觉融入了他们。日子就这样在快乐中慢慢度过,每天都带给我不一样的新奇和满足感。
  两周已经过去,我们也不得不告别了Remo一家。他们对我非常热情、照顾周到,利用周末时间还带我们观光了纳兰德拉市周围的几座美丽的城市。告别了Remo一家我们又辗转来到了下一家寄宿家庭,Murphv一家。
  Murphv家由6口人组成,父亲、母亲,一个儿子,三个女儿。他们都已经成年,一个女儿在距离纳兰德兰500公里的城市上大学,另外几个孩子都从事自己的工作,父亲、母亲都在教堂工作。与在Remo家不同,Murphy一家不仅照顾我们,而且还带我们深深的接触了大自然,在澳洲这样一个充满阳光、白云、蓝天、丛林、各式各样动物的国度,接触大自然才能更好的体会全世界数一数二优美国度的魅力。他们带我和新疆的同伴,一起去湖中划水、冲浪,再快艇和冲浪板中感受到了极限运动的刺激,特别是在120公里左右的速度中从空中跌入湖中的刺激感。而且还带我们去牧场中领略牛、羊、马群……生活的自由自在,在敞篷车中飞驰在一望无边的牧场中,感受着风从脸边“冲”过的感受,还有带着我们一同去森林探险,寻找袋鼠、考拉的神秘感。带我们一起去空旷的马路上,学习开车的技术,自己开着车,飞驰在公路上。既刺激又特别……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三周的学习时间一晃而过,终于到了离别的日子,大家互相留恋,互赠礼物,没有那么多华而不实的东西,全部都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最后在纳兰德拉市政府专门设置的晚宴过后我们离开了生活三周的城市,“家人”和朋友
  回到国内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通过这次的游学体验,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多方面的实用能力,而且还让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此时申请的澳洲学校录取通知书也已经收到,我进入了紧张的签证阶段。
  四个月中,每天都针对自己的薄弱点进行了深透的给养,早起晚睡,系统学习了新概念2、3册书籍以及大学四、六级课程。并且针对在纳兰德拉市游学时所碰到的写论文无从下手等问题进行了有效地提高。就在每天重复的学习中,体检也顺利完成了,最终我成功的拿到了赴澳求学的“通行证”。
  7月11日这天终于来临,父亲、母亲一同前往北京来送我远赴澳洲开始新的学习生活,虽然恋恋不舍,但是为了报答父母和实现自己的理想,乘着远去的飞机,我开始了依靠自己逐梦的生涯……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菏泽市牡丹区交通局始终以“三个服务”思想为指导,求真务实、负重奋进、开拓创新,千方百计兴建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农村公路改造与建设步伐,不断完善交通网络。在牡丹区交通人多年的艰苦努力下,全区道路交通面貌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形成了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村村相通的交通网络。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保畅通、促和谐,道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为全区经济实现新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全面建设
“这几年进入第二轮的院士候选人,差不多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被投诉的,但从比例来说,坐实的投诉少。”  2013年11月,刚过80岁生日的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沈国舫向他任职多年的北京林业大学提出了退休要求。  沈国舫的人生带着浓重的时代印痕。1951年,18岁的他作为新中国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远赴前苏联学习,回国后任教于北京林业大学。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年后出任该院副院长。他将“院士”
一个家庭幸不幸福,80%以上取决于女主人。  偶尔听到这样一个故事,写出来,值得女人去思考:在好友的聚会上,一个35岁的女人,中等姿色,学历也不高,却嫁了个气宇轩昂的好老公,据说是硕士,后来做家具生意发了家,结婚10年,有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儿,好多人特别是女人半妒半羡地感叹,嫁到这么好的男人,这个女人真幸福。我笑着不说话,想来她的故事不会这么简单,这个女人名叫明依。  幸福能力1:会做菜,会煲汤,会
赵忆宁:之前读过您的一篇文章,文章中有几个关键词十分引人注目:比如美国要人民民主专政,不要互相否决制;美国政治制度的天然缺陷;美国引以为豪的三权分立已经发生了变异;美国需要民主专政,不需要党派斗争;需要进行“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美国的公共政策执行力与美国的民主体制——三权分立发生冲突表明什么?  福山:美国的建国者们专门设计了一整套制衡的系统以避免专权的出现。时至今日,美国人仍然更加喜欢一个小政
世界各地有许多美妙离奇的冰冻结晶形式,其壮观和美丽令人惊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这些奇迹般的景象可能将永远消失。一起来看看
5年多以前,我进入了全国重点名牌大学——武汉大学读书。我抱着最理想的热情,以为从此走上了一条报效祖国、报效父母的人生坦途,以为我的人生即将要大展宏图。  3年以前,抱着对“我的大学”最大的疑惑和不解,我辞去了分团委副书记的职务,开始认真大量阅读和思考我的人生、我的大学和我的未来。试图找到我周围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之前我一直无法理解这些问题。这次的决定,也意味着我放弃了原来一直抱有的、希望通过“从政
走进河南卢氏县委大院,1957年建成的一排排土坯平房依然熟悉。县委常委的办公室,依然是寝办合一。但卧室无法引进自来水,只能打水洗脸。县委大院依然没有配备专职保安。与此形成对比,山区农民上楼忙,3万多农民进了城,城区而积扩大一倍,接近8平方公里,10层以上的高楼达到37幢。近几年,卢氏县先后投入30多亿元,改造舊城、建设新区。(8月27日《人民日报》)  在政府办公楼争相“比贵”“比豪华”的当下,没
“公知”为何坍塌?“斯文”如何扫地?《斯文: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是易中天新出的随笔集,从孔子时代追溯文人的源头,在对士人、学人、诗人、文人等类型的区分中,考量风骨、气节、担当、性情、学养和理想,烛照中国文人在历史和当下社会中扮演的帮忙、帮闲、帮腔、帮凶及其他角色。  两副嘴脸  说来也不奇怪,因为文人原本就有两副嘴脸,一副叫谄媚,还有一副叫狂傲。谄媚当然没人看得
前沿思考  明朝刚开始时反腐败反得那么狠,杀人如麻,监督机制也很健全,怎么最后却那么腐败?  “仁、义、道、德”这套体系是在互动中形成的一个边界,它对老百姓和官方都有利,是经过充分论证的。  “命——物等价线”一旦被突破,以命换物就有利可图。突破越深,交换之利越大。突破越广,搏命之人越多。  中国知识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1977年、1978年、1979年毕业的大学生,人称“新三届”学人,总数
代文学很无奈。本想要开公司办实业,但因政府所批的土地迟迟不能兑现,开办公司的事越拖越黄,还欠银行和亲友一屁股债,让他如坐针毡。尽管手上也有省市县三级政府的批地文件,但那却成了几张毫无用处的废纸,没地还是没地。3年来,他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说尽好话,但始终得不到自己应得的合法使用的土地。  现实的遭遇不禁让他气愤,他愤而疾呼:“为什么在翼城县创办经济实体竟然如此艰难?为什么省政府文件在翼城县竟然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