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诊治泌尿系结石500例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h19860525a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泌尿系结石是一种常见病,为探讨中西医结合诊治泌尿系结石的有效方法,免去患者手术的精神负担,我科自1991~2005年对5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采用了中西医结合进行诊治,收到了满意疗效。
  
  资料与方法
  本组500例,男300例,女200例,年龄14~80岁,肾内结石150例,输尿管结石300例,膀胱结石50例,合并肾盂积水300例(B超下肾集合部分离最大直径3.0cm,最小直径1.0cm),气滞血瘀型100例,湿热下注型300例,肾气亏损型100例。
  诊断依据:较典型的肾绞痛史、不同程度的镜检血尿,B超下可见结石回声。
  中医分型:气滞血瘀型:腰腹部刺痛,辗转不安,小便排出困难或淋漓不尽或有血尿,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滑而涩;湿热下注型:腰部突然疼痛;小腹拘急疼痛,向会阴部放射,坐卧不安,汗流如珠,恶心欲吐,尿频、尿急、尿痛或尿流中断或有血尿,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或滑数;肾气亏损型:腰部酸痛,膝软无力,头晕耳鸣,小便频数不利,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而弱。
  一般疗法:①为稀释尿液,改变尿的酸碱度采用多饮水,适当服用酸性或碱性药物及食物。②为促进结石排出采用了体位排石及运动疗法,输尿管及膀胱结石:每日起床后和每次排尿前适当的做跳跃运动。
  药物疗法:①滑通尿石汤:石韦15g,金钱草50g,鸡内金30g,海金沙30g,滑石10g,木通15g,大黄10g。功能: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气滞血瘀型加行气祛瘀药沉香10g,王不留行15g,当归15g,乌药15g;湿热下注型重用清热利湿加瞿麦10g,车前子10g,萹蓄15g;肾气亏损型加补肾药黄芪50g,枸杞20g,附子10g;腰痛甚者加杜仲20g,牛膝20g,川断20g。②以青霉素、磷霉素控制感染。③适当使用利尿剂。④中药腰部热敷:以增加肾血流量,使尿量增多,促进结石排出,缓解腰部疼痛。
  
  结 果
  500例患者经治疗后结石全部排净者450例,排净率90%;大部分排出者245例,有效率49%;未排出者2例,年龄均在68岁以上,且结石在肾皮质部,属肾气亏损型,说明气滞血瘀型和湿热下注型较易排出。
  
  典型病例
  例1:女,48岁。于2004年6月30日入院,突然左腰及腹部呈阵发性疼痛,逐渐加重,甚则出现绞痛5个小时,并向会阴部放射,坐卧不安,恶心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伴小溲涩赤,查体:沿左侧输尿管走行区呈中度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左肾区呈中度叩击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尿检:红细胞25~30个/HP,B超: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表面光滑,左肾集合部分离1.5cm,左输尿管上段扩张0.6cm,其中可见-0.8cm的强回声光团,其后伴声影,中西医结合诊断:左侧输尿管结石,石淋、湿热下注型。入院后控制感染,给予静滴“5%葡萄糖500ml+磷霉素6g”7天,服滑通尿石汤9剂,排出约0.7cm结石1枚,经复查肾系B超及尿常规均属正常,病愈出院。
  例2:男,28岁,于2005年4月24日1时30分因左侧腰腹部突然疼痛即来我院就诊,经急诊确诊为“左侧输尿管结石”收入院。入院时症状为:左侧腰腹部疼痛,甚则出现绞痛难忍,转辗不安,伴小溲涩赤,时恶心,未呕吐,查体:心肺无著变,腹部平坦,柔软,肝脾未触及,沿左侧输尿管走行区呈中度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左肾区呈中度叩击痛,舌质暗红,苔薄黄,脉弦滑而涩。尿常规:红细胞15~20个/HP,B超: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被膜光滑,左肾集合部分离3.0cm,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1.5cm,其内可见1.8cm的强回声光团,其后伴声影,中西医结合诊断:左侧输尿管结石、石淋,气滞血瘀型。入院后治则:①采用NE-IV型胆肾通用体外碎石机治疗,将结石击碎为0.5cm左右。②口服滑通尿石汤加沉香10g,王不留行15g,当归15g,乌药15g,共服11剂。③给予肌注“黄体酮注射液”20mg,1日2次,以止痛排石。④嘱其多饮白开水,做跳跃运动,以利排石。1周后排出多枚细沙样结石,经复查肾系B超及尿常规均属正常,故痊愈出院。
  
  讨 论
  在诊断上我们本着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就是作西医诊断,既诊断准确,又可定位。其较难的诊断是X线上不显形的阴性结石,这就要靠鉴别诊断,除外其它疾病(阑尾炎、肠梗阻、腹绞痛、肾结核、肾肿瘤等),或治疗中排出结石更可确诊无疑,是抓住了疾病的一般规律。而辨证是运用中医基本理论,根据证候特点,去分析归纳,得出诊断和分型,是抓住了病的特殊规律。这样,西医诊断可以防止误诊和漏诊,辨证分型可判断结石的发展阶段和患者的正气盛衰,既掌握了一般规律又掌握了特殊规律,有共性,又有个性,辨病与辨证很好结合起来,针对性强,效果当然就好。
  此三种中医分型,我们认为是本病发展的三个阶段,气滞血瘀为早期,无明显并发症(或发作间歇期),为实证,其病在腑;湿热下注型相当于急性发作并伴有尿路感染的,是实热型,病亦在腑;而肾气亏损型为久病者或体弱者,以及服利湿药攻石伤阴或结石阻塞,肾功受损者,为后期,是虚证,病在脏。
  但临床所见,三型有时不是截然分开的,有的正气已虚,而湿热之邪未尽;气血瘀滞,沙石未去等虚实夹杂的情况。
  对于治疗,主方采用了溶石、化石、排石为主的药物,并兼有清热通淋、增强平滑肌蠕动,利尿排石的功能,所以,对于一般的泌尿系结石单用排石汤即可奏效,而较为复杂难治的则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基本上都可以治愈,至于超过1cm的结石,我们采用“体外震波碎石”术将结石击碎在0.7cm以下再行排石治疗。
  梗阻积水感染是泌尿系结石的主要并发症,以清热利湿,化瘀软坚,清利行气,结合温肾仪器进行治疗,促进利尿,消肿,结石移动,对缓解梗阻积水有益。
  临床上我们把有关预防知识交给病人,如多饮水,根据结石的化学性质调理饮食,注意防止感染及有关全身或泌尿系疾病。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妊娠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快捷、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预防孕产期因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导致的产科并发症。方法:对2005年3月~2006年10月在我院门诊确诊为妊娠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患者68例,用硝酸咪康唑栓400mg3日疗法治疗疗效观察。结果:治愈55例,占84.5%,显效7例,占10.29%,好转4例,占5.88%,无效2例,占2.94%。结论:硝酸咪康唑栓400mg3日
期刊
丹佛发育筛查测验(DDST)是0~6岁儿童发育筛查简捷可靠的方法,适用于世界各国儿童。可早期发现儿童存在发育迟滞或异常的可能性。DDST测试异常常见的原因有出生窒息、早产、双胎、低体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等,通过探讨其相关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现将171例DDST测试异常儿童的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对象:来源于2002年3月~2005年7月在我院儿保门诊进行DDST测验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母体及新生儿的各方面的影响。方法: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6例与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20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较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时间长、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结论:根据产妇及胎儿的情况,适时选择手术方式。  关键词 横切口 剖宫产术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1999~200年共276份病历。其中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治疗的术式选择及临床注意事项。方法:对434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肌瘤生长部位、大小、数目、症状、手术方式进行临床分析。结果:434例患者中,伴有子宫肌瘤相关症状者322例,占74.19%;无临床症状112例,占25.81%;手术方式以全子宫切除为主,占86.17%。结论:手术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对生育的要求而决定,尤其注意尽量保留卵巢功能。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子宫肌瘤患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我院门诊高血压病人治疗状况。方法:对2005年10~12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22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监测、并发症和用药分析。结果:我院门诊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为43.4%。较我国2000~2001年高血压研究[1]控制率(34.8%)高,几种降压药血压控制无显著差异。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及缺血性心脏病比率较高。结论:我院门诊仍有56.7%高血压未得到控制,对合并症的合理用药需要重视
期刊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腰硬联合麻醉 剖宫产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15例急诊子宫下段剖宫产。胎儿足月,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年龄平均27.60±2.28岁,体重平均70.53±9.28kg,身高平均158.87±3.81cm。  麻醉方法:所有孕妇均不用术前药物。入手术室开放右上肢静脉,常规鼻导管吸氧。10min内输入平衡液200m1,同时行无创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孕妇右侧卧位,用针内
期刊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IIT)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胰岛B细胞     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DM)发病的中心环节, 前者是其发病的必要条件,后者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我们对2003年2月至2006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3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行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血糖控制后胰岛B细胞功能及血糖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3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符合下列条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49例经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效等治疗效果欠佳的CHF患者,给予口服卡维地洛5~40mg(20±57mg/日),治疗4~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律、血压、心胸比、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以及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心率、血压、心胸比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均明显下降(P<0.05,P<0.0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P<0
期刊
脊髓型颈椎病,又称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以颈部单侧或双侧上肢疼痛、手指麻木无力,严重者可致瘫痪、大小便失禁等。近年来在临床上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主要是椎体后缘增生和钩椎关节变尖,或突入椎管和椎间孔,刺激压迫脊髓,以及椎板和肥厚的黄韧带,使三角形的颈椎管变窄,压迫脊髓神经。中医辨证是“脾肾两亏型”、“腑浊内阻型”、“肾虚痰滞型”、“脾胃虚弱型”等,其临床表现为颈项僵硬,转侧不利,上
期刊
我科自1993年以来,采用自拟化瘤煎口服配合激饲液静滴治疗肝肿瘤33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33例均为住院病人,男24例,女9例;年龄35~70岁;原发性肿瘤30例,继发性肿瘤3例;并发黄疸8例,并发腹水6例;33例病人均经B超、CT和AFP化验确诊。  治疗方法:内服化瘤煎,药物组成:沉香、乌药、木香、槟榔各10g,川楝子6g,三棱、莪术、水蛭、穿山甲各10g,蜈蚣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