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经济特色与原因

来源 :大众商务·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广东作为我国GDP最大的经济省份,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广东经济取得的成就,有着自己独特的因素,有着其他省份所不具备的比较优势。作为一个外源型的经济省份,广东省有着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政策优势”与“人缘地缘优势”。对广东经济的特色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对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样也有着重要的理论启示与借鉴作用。
  【关键词】外源型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政策优势
  中图分类号:F01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1-0001-033
  
  1 广东经济发展的背景及成功道路
  
  广东是我国一个人口大省。1950年以来,广东省人口规模大约占全国总人口总数每年平均为5. 5%左右。居于全国各省市的第5位。但是,在1978年以前,广东并没有被看成是全国的一个经济大省。1953-1978年期间,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6.5%,而广东为5.9%;全国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1.4%,广东为10.6%;全国国民收入每年平均增长6%,广东为5.3%。显然,无论是经济增长速度,还是经济水平都明显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经济摆脱了长期徘徊不前的局而,开始驶入增长的快车道。GDP总量从1989年起位于全国之首,2001年首次超越东南亚经济总量最大的印度尼西亚。改革开放至2005年,(1979-2005)GDP年均增长达13.7%,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各年平均落差为3.8个百分点,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奇迹。
  改革开放27年来,广东以政策性倾斜启动经济,以对外开放拓展成长空间,以体制改革作为根本保障,通过市场与投资双重拉动,推进了工业化进程,实现了经济起飞,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按可比价格计算2005年的GDP相当于1978年的32.3倍,27年翻了5番,平均不到6年翻1番,1979年到2005年这27年间,除4个年份为一位数增长外,其余23年,均为二位数增长,其中1990-2005连续16年达二位数增长,1979-2005年经济年均增长为13.7%,这一数字远高于新加坡1970年至1978年间8.4%的年均增速,高于韩国1966年至1976年10.8%的年均增速,高于日本1960年至1970年10.5%的年均增速。新、韩、日是上世纪后50年经济增速最高的几个国家,而广东不仅在平均增速方面明显高于上述国家起飞期的平均增速,且高速增长持续的时间已经两倍于这些国家。经济总量上,在1989年超过江苏成为全国第一至今仍稳固继续排在榜首,在东南亚中于2000年超过泰国,于2001年首次超过东南亚经济总量最大的印度尼西亚。下图是1952-2005年的广东生产总值图与增长轨迹[1]。
  


  
  2 广东经济发展的特色与原因
  
  分析广东几十年的经济发展轨迹,从改革开放之前的低于全国经济发展水平,到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领头羊,广东的经济发展极具特色。这里从产业结构、工业总产值结构以及对外贸易形式来分析广东经济发展的特色与原因。
  2.1 源型经济是推动广东工业化的主要力量
  在开放以后,广东积极发展外源型经济,在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上,在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发挥丰富劳动力资源的综合上,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外源型经济成了推动广东工业化的重要力量。近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在广东的工业总产值中,外源型经济“三分天下有其二”,占据广东工业化主导地位。发展外源型经济也是广东对外开放的主要成就。从广东发展历程看,建国58年来,广东产业结构演变的总体趋势和世界上发达国家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基本一致。第一产业比重趋势下降,从1952年的48.7%,下降到2005年的6.2%,年均下降0.8个百分点,特别是1983年以后几乎直线下降,其平均下降的幅度较大,年均下降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呈现趋势上升的轨迹,特别是1983年以前,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几乎互补,第二产业的上升来自第一产业的下降,产业主要在一、二产业之间互动;1970年以后第二产业取代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产业结构由“一、二、三”的格局转变为“二、一、三”的格局;1982年以后,广东第三产业开始启动,特别是1985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主要由第一、第二产业带动转为由第二、第三产业带动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由“二、一、三”的格局转变为“二、三、一”的格局。下图是1952-2005广东产业结构图[2]。
  


  这是由于广东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外源型经济成了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促进者。大量外源型企业的进入以及大量外来人口的集聚,为广东充分利用土地、厂房与民宅等经济资源,完成原始资木积累创造了条件。外源型经济的发展同样为广东提供了可观的税收来源。有关研究显示,正是通过外源型经济的发展,广东才有全国最高的人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最高的人均财政收入、最高的人均消费水平。发展外源型经济极大地刺激了广东生活消费类服务的增长,推动了广东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此外,外源型经济对广东缩小城乡差距、创造就业机会、转变思想观念、完善基础设施,对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等方面同样发挥了积极作用,加快了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2.2 对外贸易依存度高
  开放以来,广东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政策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外资流入,大批的外国企业涌入广东,广东已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截至现在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往来,前来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达100多个,世界500强已在广东设立了 581家企业。全省经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近12万家[3]。同时大量的商品也从广东进入国际市场。2004年广东GDP超过1.6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8%,外贸进出口总额为3571亿美元,占全国外贸进出总额的30%以上,外贸依存度多年保持在17%的全国最高水平。下图是主要经济年份的进出口额[3]。
  


  从统计图表来看,广东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加工贸易,而加工贸易主要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且大部分是轻工型商品,能吸纳大量的劳动力,刺激了广东的经济就业,同时也吸引了外地的劳动力,为国家的就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拉动了经济的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高可以说是广东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
  总的来说,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广东经济的发展与开放可以说是密不可分。广东经济就是典型的开放式经济。可以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广东。其优越的经济地理位置,以及早期的“政策优势”与“人缘地缘优势”,构成了广东经济特色的主要原因。
  
  3 广东经济发展的前景
  
  3.1 广东经济发展的潜力
  广东经济增长惯性大,城市化水平2010年要达65%以及与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均为广东快速发展提供重要保证。广东预期经济快速增长还能保持较长时期。
  3.1.1 外源型经济带来的经济增长惯性大。
  广东通过外源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分工,不仅使广东受益,而且也有力地带动了周边省区的发展,2004年广东吸纳周边省区外来人口超过3000万。如果没有外源型经济的强力支持,广东就无法成为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广东2005年常住人口9194万人,按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2010年城市化率达65%,2020年达75%,每年平均约增加1个百分点的城市居民,平均每年约90万农村居民成为城市居民,消费、住房等升级将是广东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按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非农就业比重由2000年的60.1%到2010年的72%,2020年的78%。2005年非农就业比重为67.9%,2006-2020年均比重有0.7个百分点变动,按2000-2005年劳动生产率水平,劳动力结构变化带来大约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2005年劳动力三次产业构成为32.1:38.1:29.8,而同年增加值构成为6.2:50.7:43.1,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比增加值的比重多25.9个百分点,为劳动力资源配置带来广阔的空间。
其他文献
[摘要]本矿历经十多年的开采,因产能规模的需求与变化,开采系统工程在不断拓展,整个矿床开采顺序与初步设计相比发生较大改变,特别是活动盘区相互压制,地压活动频繁,隔层垮落严重,导致采充矛盾突出,地质储量消耗过快,大量实施铜铁合采,开采损失贫化高,采矿活动品位不断大幅度下降,如何进一步搞好盘区内损失、贫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控制 损失贫化 指标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TD6 [文献码]
[摘要]在进行地质勘察工作时,软土地基问题经常出现。由于软土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对工程建筑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为保证工程正常有序进行、安全稳定实施,必须对软土的各个特性以及施工方案做出详尽的报告分析,进一步解决好工程施工问题 。基于此,本文对软土地基岩土工程勘察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软土地 基岩土 工程勘察  [中图分类号] TU471.8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某市CORS系统在某市东城区地下管线普查工程中进行的控制测量进行分析,从而证明在当地通过CORS系统可以满足地下管线的图根控制要求。  [关键词]GPS CORS 地下管线 控制测量  [中图分类号] TU279.7+6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4)-8-223-1  1前言  GPS-RTK系统是由用户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空间部分组成。它是通过公
[摘要]建筑施工属于社会的热门行业,特别是在城市化建设提出后,更是推进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工程的精准施工,建立在建筑测量基础上,为保障建筑测量的精确性,我国对测量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建筑测量中较为常用的方式为GPS,满足建筑测量的多方要求。因此,本文通过对GPS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其在建筑测量中的应用。  [关键词]建筑测量 GPS 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19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电子信息技术以及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测绘仪器的发展,与之相伴随的测绘技术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初步形成了测绘仪器以及技术发展的新体系。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测绘新技术在矿山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测绘新技术 矿山测量 应用  [中图分类号] TD17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