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状窦致心原性晕厥的临床案例分析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mw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右冠状窦(ALCA-R)致心原性晕厥患儿的临床特点并总结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研究,入选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ALCA-R致心原性晕厥的住院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心肌损伤标志物、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4例女童,发病年龄7~14岁。临床症状为运动性晕厥伴急性心肌梗死(4例)、急性左心衰竭(3例)、心跳骤停(1例)。4例患儿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均明显升高;心电图异常均表现为左主干闭塞;超声心动图仅1例提示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可能;全部经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确诊为ALCA-R,左主干走行于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并受压狭窄(即主肺动脉间型);2例患儿经心脏核磁共振成像亦证实为主肺动脉间型ALCA-R,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心肌延迟强化。2例行冠状动脉去顶手术,2例予保守对症治疗限制活动。随访12~43个月,4例患儿随访期间无心血管事件反复出现,预后良好。

结论

对于运动性晕厥伴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心电图出现左主干闭塞表现的青少年,应注意冠状动脉的先天发育异常,尤其是ALCA-R应引起儿科医生的重视;一旦确诊应避免剧烈活动,及时手术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总结射频消融法(RFA)选择性减胎术后短期(2周内)流产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0年1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接受RFA选择性减胎术后短期流产的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CDA)双胎妊娠病例的临床经过、实验室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结果共有30例MCDA双胎孕妇接受了RFA选择性减胎术,有5例发生减胎术后短期流产;保留胎存活率为83%(25/30)。流产时保留胎均心率正常,羊水清亮
期刊
围产期心力衰竭在临床上是个棘手的问题。二尖瓣腱索断裂导致心力衰竭国内少见报道。该文报道了一例双胎妊娠合并子痫前期、围产期出现呼吸困难、超声心动图提示二尖瓣腱索断裂伴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经内科治疗无效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恢复正常。该文对诊治类似病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由于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路径研究(LACC)的结论使得包括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欧洲妇科肿瘤协会(ESGO)等国际组织的指南更改了子宫颈癌手术治疗的标准手术途径为开腹,限制了腹腔镜技术在子宫颈癌中的应用。但在中国,腹腔镜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子宫颈癌的治疗,已被医患双方所接受。近1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特定期别的子宫颈癌患者中腹腔镜手术的肿瘤学结局等效于开腹手术。因此,依据目前国内外
期刊
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的优点,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开展。最近,高级别医学证据显示腹腔镜手术会对早期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影响。进而,国外指南将开腹作为早期子宫颈癌手术的标准手术途径,强调慎用腹腔镜技术。对此,我国广大妇科肿瘤专家给予高度重视并达成共识,一致认为应尊重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坦然接受腹腔镜手术影响患者预后这一事实,并积极应对,深入寻找原因,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
期刊
该文报道1例因心悸胸闷就诊、以室性心动过速为首诊时主要表现的老年女性患者。室性心动过速终止后,心电图胸导联示ST段抬高,T波倒置,伴反复加速室性自主心律发作;血肌钙蛋白I升高。急诊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正常,左心室造影类似Takotsubo综合征表现。后经超声心动图及心脏磁共振成像明确诊断为左心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伴心尖室壁瘤,左心室压力测量排除左心室中部梗阻及主动脉瓣下梗阻。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易发生出血,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者存在高出血及高栓塞风险,介入治疗方案及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问题十分棘手。该文报道1例既往有脑出血病史的MDS患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时使用出血风险评分CRUSADE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辅助选择围手术期抗血小板药物,以单纯球囊扩张及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溶栓术为急诊介入策略,避免了支架置入后长时间的抗血小板治疗,降低了出
目的探究原肌球蛋白2(TPM2)在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自2015年起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治疗、经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明确诊断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13例,即夹层组,在手术中剪取患者的主动脉壁组织。选取心脏移植患者10例作为对照组,取其正常主动脉壁组织。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弹性纤维EVG染色观察两组的主动脉壁结构和弹力纤维
目的初步比较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二叶式主动脉瓣(BAV)与三叶式主动脉瓣(TAV)狭窄的中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TAVR治疗且随访时间超过1年的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依据主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BAV组和TAV组。主要终点为1年全因死亡和卒中组成的复合事件,次要终点为1年TAVR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氯吡格雷抵抗及细胞色素P4502C19(CYP2C19)基因型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1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采用血栓弹力图监测二磷酸腺苷(ADP)抑制率,根据监测结果将纳入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非抵抗组。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