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了柴米油盐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2009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试题】
  作文题目:我想起了 。
  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500字至1000字的文章。1.文体不限,如写诗歌不少于20行。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否则扣分。如果不可避免,请用××代替。
  【满分作文】
  我想起了柴米油盐
  深圳一考生
  生活的滋味,如同柴、米,油,盐的滋味。
  ——题记
  柴
  柴在深山。绿着的时候是树,或者灌木。青春在风中,摇动久藏的秘密。是绿,你就还原于野山;是梦,你就随风一路走远。但你就是柴,你就是我们曾经依靠过的温暖。柴的火焰始终照亮一个人的一生。柴的灵魂呵护着一个从生存走到文明的事实。当生活在柴的手掌中熟透,当我们在柴的焦味中远离陈年旧事,再回首,柴的意义已不仅仅只是简单的图腾或燃烧,它早已是涅槃之后的另一种高度。而无论如今的年代怎样地与柴陌生起来,在大部分平常的家庭中,我们的日子,仍然还跟在柴的后面。
  米
  一眼盯着今日,一眼盯着未来,米就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再之后,看见了米的生长、成熟的整个过程。在乡下成片的田垄上走过,稻谷的含义绝非一顿饭的阐释。米是五谷之首,每个人都平等地享用着它,人在物质生活的本质上没有界限。谁都可以为温饱不成问题而挺直腰杆做人。但精神生活呢?由于受教育的不同,在人与人之间有一道无形的沟。我们需要雅俗共赏的精神粮食来缩短人与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让我们的精神生活也没有界限。
  油
  油溶解不下整个世界,它只是一种载体。让生活从一个地方过滤到另一个地方,仿佛河流溶解着日子的来来往往。一些临时的渡口,一些永久的码头,在行走处都被时光打磨。生活的故事老之又老,从粗糙的源头,直到演绎成柔弱的光华。千百年,甚至更远的梦,很难说清是否已经流完?岁月在油中析出,前生后世的因果已不容多想。经过的或者抵达的结果都是一样,油在流浪与停泊的叙述里,除了渴望,仍然还是渴望。渴望一生的幸福溶解了丰富的内容;渴望最远的距离成为最近的归宿。到头来却不知:生活是怎样的无奈!
  盐
  无盐便无味,生活淡于白水。盐于生活,是种流动的静止,不前不后,包容着哲学的朦胧。生活与盐的对话,一个大智若愚,一个望穿秋水。而我离盐太近。多年以来,一直在生活允许的范围里,以疲惫谋生。盐的平凡影响了我的平凡,盐的路程牵引我行走的一生。生活在盐的中间。不浓,不淡。这是我所渴望的最完美的一段距离。理解生活,从一粒盐开始;而理解盐,就要让盐走进我们的心。
  简评: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或许会熟视无睹,或许会思绪连翩,这是为什么呢?写作亦是如此。写作时我们决不能苦苦等待灵感的出现,更需要的是学会关注生活、热爱生活、思考生活。柴米油盐可以说熟悉不过,可又有谁来思考这些平常之物呢?别出心裁的材料,让文章变得耳目一新。文章形式新颖,情理交融。写柴,想到了一种生命的温暖:写米,想到了人性的差异;写油,想到了对幸福的渴望;写盐,则联想到了智慧的高低.由物及理的笔墨,令文章魅力四射。
  
  评荐老师:晓君
  
  湖南省益阳市第二中学(413001)
其他文献
《观沧海》是曹操写的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这首诗写曹操登临碣石山,俯瞰大海所见到的壮观景象,气势恢弘,想象雄伟,是古代诗歌中以写景为主的名作。  这是一首四言诗。头两句起得很平稳,“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说明自己登上碣石山俯视大海。(原来的碣石山在现在的河北省昌黎县的北面。)下两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摇摇晃晃的样子;“何”,这里作
期刊
在回忆性散文《阿长与》中,鲁迅先生用“从记忆中抄出来的”(见《朝花夕拾·小引》)事实,通过肖像、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的运用,成功塑造了劳动妇女阿长的形象。在这多种描写手法中,人物的语言描写,显示了鲁迅先生的匠心独运的艺术造诣。  老舍说过:语言“是人物性格的索隐,就是什么样的人说什么样的话。”这,可从“阿长的话”中得到准确、鲜明而具体的印证。  在《阿长与》中,“我”虽然“最讨厌的是(阿长)
期刊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古代希腊两部伟大的史诗。最初形成大概在公元前九至八世纪。相传是荷马编辑而成。也称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描写的是特洛亚战争的故事。它歌颂了英雄的威武和功勋,歌颂了攻城夺垒的勇敢行为,反映了古代希腊民族的生活、思想、感情和理想。  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女神阿瑞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刻着:“属于最美者”。赫拉、雅典娜和阿佛洛狄忒三位女神果然争夺
期刊
1939年12月15日,根据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飘》(又译《乱世佳人》)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首次公映,获得巨大成功。共耗资400多万美元,有60余名主要演员和近万员配角参加演出。影片公演后,很快受到最热烈的欢迎,迄今为止,仍是电影史上最受观众喜爱的影片之一。小说于1936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先后获得美国的普利策奖和国家书籍奖,创下了一天之内销售5万本的纪录,以及在
期刊
孩子就应该是孩子。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儿时的玩伴;每一个孩子都应该有父母家人对他的爱。可他们不是,生活在颖州的孩子不是。他们的童年是被歧视、孤立、轻视充斥着。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阳光,没有温暖,没有爱。他们的周围有的却是病毒、药瓶、还有比这个更可怕的是歧视,疏远。  颖州,一个可怕的地方,在这里看不见像样的房子,看不见人们脸上的笑容,每个人的表情都是漠然,冷漠。在那
期刊
综观所有的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细心的人会发现,我们只要能巧妙运用“虚题实写、实题虚写;化大为小,以小见大”这十六字方针,我们就能很快地构思立意。    一、虚题实写、实题虚写    “虚”与“实”是一对相反相对、相辅相生的概念,“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在这种辩证关系中,虚因实而更见其抽象,能启发读者用想象的驰骋而获得更高的艺术美的感受;同时,实因虚更见其具体,能使直接的描写更显得气氛浓烈、
期刊
语文来自生活,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中,才能绽放出鲜活而妩媚的花朵。当然语文课堂也不能只限于斗室之间,它应和生活的血液一起流淌,和社会的脉搏一起跳动。笔者在教学中尽量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课堂和生活紧紧相连。力争让生活的土壤来丰富学生的思想,让社会的感动来净化他们的心灵。    一、仿写流行歌曲——超男超女尽现风采    时下某些流行歌曲,不仅旋律好而且内容灵动,十六七岁的学生愿意唱,也乐于唱。于
期刊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这是一首以“约会”为题材的叙事诗,作者是南宋“永嘉四灵”之一的诗人赵师秀。全诗写了生活中一件极细微的小事:客人久候不至。  诗的前两句重在写景,“黄梅时节”即春末夏初,这个季节多雨也很常见,而作者在这儿用上“家家雨”一词,不仅极言雨水之多,而且以雨写家,以雨写人。意思是说,这个时节常常下雨,人被困在家中,因乍晴又雨,风
期刊
世纪之交,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新的课程体系。所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1]。本文拟以“鉴真东渡与张家港精神”实践活动为个案,进行活动方案设计。    一、
期刊
《雁鸣湖畔》是张笑天的一部长篇小说,《雁鸣湖新绿》是张笑天的一篇叙事散文,写的是生活中的幻想、幻想中的现实,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该篇写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比喻生动,对比深刻    “啊,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这一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说明雁鸣湖的过去:那是“遍布灰黑茅草房的破败山村”,是“从不被人注意的荒草丛生的野渎寒塘”的“大山嘴子乡”,难怪乎那里的人们精神麻木和“满面彩色”。如今,这里发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