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科学在教学中的整合

来源 :中国人民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kang3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 ”战略的提出,我国社会各界也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问题却仍然不被重视。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像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作为语文教师也应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科学内涵,加强学生的科学教育,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老师们或许会认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那是科学老师的任务,和语文老师无关。殊不知,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蕴涵着科学教育方面的素材,涉及到众多的科学领域。这些科学教育内容既是渐进的,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他们构成了科技教育的启蒙体系。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为例,第一课《两小儿辩日》就渗透了许多物理知识。对于这类文章,如果只对文字上的分析,而忽视了对学生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的培养,就会遏止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况且科学教育内容知识面广、科学性强,与语文学科具有紧密和显著的互补性,能活化语文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语文教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科学元素。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学知识,练习语言文学技能的同时,接受科学教育的感染和影响。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寓语文基础教育于广阔的科学世界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研究事物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涉猎广泛的科学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科学产生了兴趣,那他们学科学,用科学就会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充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比如在学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之后,我们要求学生也像文中的科学家那样,去发现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些平常事中所包含的科学道理,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有的学生就可以结合科学课所学的知识研究赛车前后轴之间的关系,并能写篇科技小论文。
  二.挖掘教材中的科技因素
  学生对科学知识最初的兴趣,来自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对事实的态度,以及对真理的了解。语文教材为我们的科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吃透教材。这些知识,大大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浓郁了学生的科学文化底蕴。语文教材中的这类课文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科学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只有一个地球》,就渗透了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及相关的科学教育。我们在分析相关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地球的“可爱”,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再比如《两小儿辩日》中所渗透的光学原理,这些科学道理,我们给学生作适当的讲解,既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感悟科学家的人格魅力
  人的情感因素往往会影响学业和事业的成败。学生对科学的情感更是学生今后学科学、用科学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学生科学情感的培养。在教学相关科学家的故事的文章时,我们就要引领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感悟,去体会课文中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把握科学家的精神实质和熠熠生辉的人格魅力,让科学家们成为他们的榜样和偶像,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之情。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下册的《跨越百年的美丽》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两课的教学,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居里夫人、谢皮罗、波义等科学家的人格力量,并学会从我们的生活中去挖掘科学的因素,培养起科学的兴趣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科学产生了兴趣,那他们学科学,用科学就会成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充分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四.进行环保等相关科学教育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内容讲到了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问题,教育我们要合理地、科学地利用自然环境,这样,才能造福于人类。反之,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比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的第四组课文的主题就是“珍惜資源,保护环境”,在这个单元的口语交际教学之前,我们可以让学生去了解周围环境受污染破坏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和保护措施,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把语文教学与科学教学融为一体。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小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进行科学启蒙教育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注重渗透,讲究科学,鼓励探究,在实践中提高认识,不断发展。因地制宜的科学教育是有效的,它能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得到陶冶,操作能力得到锻炼,创新精神得到发展,科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因此,我们的语文课不像科学课那样直接对学生进行科学教育,但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语文教材的功能决定了在语文学科中渗透科学教育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固有特点,她犹如一缕春风,润物无声,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科学素养。
  (作者通联:154800黑龙江省克东县一小学校)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不断加大投入,民族地区的教育,特别是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欣慰之极。作为一个专业的美术教师,喜看教学条件发生变化的同时,我心里却有些隐隐的忧虑,因为美术教育现状却不尽人意。民族地区,现在最严重的就是缺乏对美术课程的重视。许多学校,对美术课程不重视,始终认为,美术课程就是一门副科,无法与语文、数学等科目等量齐观。导致的结果就是,美术课
期刊
在我的学习生活中,遇到过许多老师,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我读四年级时遇到过的一位老师。  他就是杨兴老师。杨老师刚从学校毕业就来到我们学校教我们班的数学。他讲课很轻松,有一些难懂的知识,经他的口一点拨,我们就能在欢快的气氛中掌握。我们称他为“巧嘴杨老师”。  “巧嘴杨老师”的称呼是名副其实的。  一天,上数学课,杨老师一进门就开口说:“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故事听完后再回答我的问题。”“从前有座
期刊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既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启发思维,巧解学生心理障碍    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把书本的知识“灌”给学生,课堂毫无生气,学生的思维受到压制,既造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又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知识关键,巧设问题,启
期刊
【摘 要】班主任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师生关系很重要。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为学校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教学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学习,教学相长,尤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德、智、体、美、劳等都得到全面发展。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是构成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和组织者,在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
期刊
单看这个题目,似乎是把幼儿“关”起来与体罚有关,其实,我要说的“关”是指对幼儿生活的环境、思维、行为等方面的禁锢。  首先在幼儿生活的环境方面:家长喜欢让幼儿呆在家里,特别是一些娇宠孩子家长,宁愿花钱买各种新奇的玩具供孩子在家里玩耍,总担心自己的孩子被欺负或遭到意外事故。而有的老师也习惯于将幼儿“关”在教室里,很少带幼儿出去活动。其主要原因也是怕幼儿发生意外事故,老师要承担安全责任。但这样做却是无
期刊
新知识的爆炸,技术进步的加速。一方面每一个人不能学完所有知识,另一方面,知识更新要求社会发展进入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唯有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的人,才能适应社会,创造未来。     一.了解学习目标,培养学习兴趣    为了使学生了解数学,热爱数学,向学生介绍有关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以及数学对人的智力发展的作用,用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具有数学素养,对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期刊
当今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了,社會经济的发展也突飞猛进,不少家长对孩子有求必应,使得很多幼儿在无意中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知获取,不懂给予的心理倾向。作为幼儿教师,幼儿爱心的培养迫在眉睫!如何培养幼儿的爱心呢?下面来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一.让幼儿在生活实践中理解爱、感受爱  刚进幼儿园的孩子,都会说“我想妈妈,我要回家。”可见父母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重要。因此,激发孩子对父母爱的情感最容易被孩子接
期刊
留守儿童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特殊社会现象。农民工进城务工后,其子女大部分都留守在农村,不能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这对于发育期的孩子而言,容易在思想、行为和心理上发生偏差,缺乏法制教育,甚至道德意识淡漠,行为失范,产生心理疾病,走上犯罪道路,对留守儿童进行道德法制教育,既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治本要求,又是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和重要举措。本文就进一步做好新时期留守
期刊
在学习过程中,错误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错误进行系统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可以通过错误来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其次,错误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揭示了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最后,错误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不断尝试的结果。     一.对待初中学生解题错误的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害怕学生出现解题错误,对错误采取严厉禁止的态度是司空见
期刊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已经有了明晰的思路,首先必须科学地设计问题,使问题包含着学生必须完成的比较繁重的智力操作的任务。必须由教师提出问题为主,逐步转到以学生提出问题为主。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对知识的掌握是从生疑到解疑释疑的必然过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必然过程。这条学习规律的提出,对于教学尤其是对于语文教学确实是很有指导价值的,但问题在于,学生在学习中生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