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重组人铁蛋白轻链质控品的制备与评价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构建人铁蛋白轻链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评价与探讨能在大肠埃希菌(E.coli)中过表达的人铁蛋白轻链所制备的基因rFL质控品的均匀性、稳定性和精密度以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RT-PCR从人新鲜全血总RNA克隆铁蛋白轻链(ferritin L)基因,构建亚克隆质粒pGM-T/ferritin L;用测序鉴定后,将重组质粒pET-30a/ferritin L转化E.coli 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rFL表达;采用SDS-PAGE对rFL进行鉴定,用WB分析其抗原性,ACCESS免疫分析仪测定其浓度.同时,采用随机数表从制备的rFL质控品中抽取15支,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价质控品的均匀性;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质控品的稳定性,再根据评价结果计算均匀性和稳定性的不确定度,然后进行精密度评价.结果 构建的铁蛋白轻链原核表达体系经测序显示,扩增的ferritin L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的ferritin L编码序列(NM_000146.3)一致;PCR扩增出与ferritin L DNA的527 bp相符的片段;用IPTG诱导表达后,可得到表达量高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 000的rFL,WB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用ACCESS测定rFL稀释1 000倍后的浓度为(1 115.84±38.38) ng/ml.均匀性评价结果显示,高低2个浓度基因rFL质控品样本内和样本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浓度和低浓度基因rFL质控品的F值分别为2.336、0.730,P均>0.05).稳定性结果表明,质控品样本随贮存时间(5个半月)变化的线性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55,P>0.05).精密度评价为高浓度基因rFL质控品批内CV为2.06%,批间CV为2.12%,日间CV为0%,总CV为2.96%;低浓度基因rFL质控品批内CV为2.03%,批间CV为2.08%,日间CV为0%,总CV为2.90%.结论 基因rFL质控品的均匀性、稳定性及精密度符合临床检测要求,可成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蛋白质控品,同时也为铁蛋白混合质控品的制备提供了原料.
其他文献
2005年,在中国四川局部地区爆发人感染猪链球菌疫情,因其感染人数多,病死率高引起关注,为了确定该致病菌是否发生变异,通过应用全基因组PCR扫描方法(WGPScaning)、多位点序列分型技术(MLST)以及毒力相关基因的序列测定,比较分别来自本次疫情中的病人和病猪、以前流行期间感染的病人分离的菌株以及网上公布的来自欧洲的猪链球菌基因组序列,结果显示各菌株的基因组结构相似,毒力相关基因没有差异,所
利用均匀分布在玉米基因组上的70对SSR引物研究了73个国内外早熟类群玉米自交系、6份CIM-MYT标准测验种和6份国内标准测验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7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
目的 观察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大鼠纹状体炎性反应2周后,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对黑质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 160只SD雄性
脓毒症是由于细菌毒素的直接作用和机体的炎症反应,机体内出现氧自由基增多、一氧化氮(NO)浓度升高、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和钙超载。这些因素都可使肝细胞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发
目前,肠内营养(EN)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对于危重症与营养不良病人的EN治疗,不仅是为病人提供能量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以保持体重与氮平衡,而且还具有免疫调控、减轻
目的 检测经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干预后内皮细胞环氧合酶-2(COX-2)mRNA的表达,观察缬沙坦对COX-2 mRNA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待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至融合
目的 探讨供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输注对高危复发白血病患者单倍型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预防作用,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例复发未缓解白血病患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比较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和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AC组(实验组)的超声指标、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
目的 探讨超声消融治疗突入宫腔体积<50%的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前瞻性选择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妇产科就诊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经MRI确诊的突出
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荷叶总生物碱的提取工艺条件。以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夹带剂流速、萃取时间为工艺参数,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超临界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