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信仰起航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yuan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社会忙忙碌碌的背景下,谈论信仰、理想等似乎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别跟我谈理想,我已经戒了”,戏谑者如是说。“我们不需要信仰,这东西对我们没帮助”,实用主义者如是说。确实,我们将多数的时间,花在了工作、挣钱、买房、娱乐上,很少有人再去驻足聆听自然的声音,去思考生活本身的含义,“信仰”一词,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似乎已成为了我们的千年一叹。
  西方许多人鼓吹,中国是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度。西方通过信仰基督或天主,让人在心灵上有所寄托,获得满足感和幸福感,而中国只有1亿多人有着各种各样的信仰,剩下的都是临时抱佛脚。更何况,中国人的宗教信仰总是带有非常世俗的目的,生病了找药王殿,缺钱了找财神爷,很难说这样的信仰对中国人的精神层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信仰的缺失,造成了恣睢放纵、浮躁混乱的社会现状,当下的中国人才如此的焦虑和痛苦,……如此云云。
  壮哉,我巍巍中华
  事实确是如此吗?笔者认为并非如此,中国人是有信仰的。
  若将信仰仅仅理解为宗教信仰,那这种理解未免偏狭。何谓信仰?汕头大学教授、老子研究专家鄢圣华说:“信仰就是一个不懈追求的目标,是一个人的精神归宿。”“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或许是对此有力的诠释。在《中国人的信仰》一书中,对信仰的定义是:“信仰,就是人的仰望。我们的信仰从天道而来,天道即人道、世道、自然之道,凡遵循天道之人莫不心中有“爱、和、真”,这是我们的儒释道文化与一切真理共同的普世取向。”中国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以儒学为主,释道为辅的精神文化体系,不论是儒家的崇文尚礼、仁义道德,道家的洒脱无为,还是佛家的虚空清净,无不是中国精神财富的展现,甚至可以说成为了中国人的精神至高点。
  翻阅历史便可发现,中国的历史是中国信仰之光闪耀的历史:黄帝是我们信仰的开端,夏、商、周三代是我们信仰的展现,大唐盛世是我们中国文化因信仰而独得的永远的荣光,宋朝是我们民族信仰广大的典范……直至近现代,国势衰微之时,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投身革命,用自身的鲜血来印证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的信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为救亡图存,革旧布新,谭嗣同慷慨赴死,舍生取义;“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为唤醒民众,复兴中华,鲁迅弃医从文,为革命摇旗呐喊……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伟大的思想家毛泽东为我们的信仰指引新的道路,现今,在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领导集体带领下,中国人全面建设有信仰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生活。温家宝总理曾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
  拿什么拯救你
  著名记者白岩松在节目中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没有信仰一定不幸福。”我很赞同这句话。人活着,绝对不能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人应该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高声唱道:“人充满劳绩,然而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在享有物质生活的同时,能够在精神的家园中“诗意地栖居”,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
  中国经历了几十年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物质的充裕而来的却是精神上的空虚和无聊,人们习惯了行走匆匆,忽略了身边太多的美景;人们习惯了忙忙碌碌,忘记了给家人多一点关爱;人们习惯了埋头苦干,却很难静下心去思考人生的意义。很显然,这与荷尔德林所说的“诗意的栖居”相距甚远。
  有研究学者曾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认为西方文化属于外延型,好斗、扩张、充满竞争之心;而中国文化是内涵型的,待人以宽,律己以严,有着深刻的自省意识。但是在商品竞争的社会大背景之下,中国文化在现代也开始走向外延型,好斗、扩张、充满竞争之心。这也必然导致心态的浮躁与趋功近利。当下的中国人已经非常习惯直奔目的,过程往往被忽略了,这实际上是过去匮乏所导致的一种急于拥有的心态。越来越多人将金钱看成是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社会上攀附富人成为时尚,炫富成为趋势,“高富帅”、“白富美”成为令人艳羡的代称。伴随着社会急功近利而来的是社会道德的滑坡,部分人甚至走向了违法犯罪的深渊。北大教授郑也夫说:“在功利滔滔的国家中,信仰已成稀缺。现在是一个高度世俗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首当其冲。……所以我不敢谈信仰,信仰高不可攀。”
  重建信仰、扬帆起航
  确实,不得不承认我们的信仰出现了问题。面对当下的信仰危机,重建信仰已成为当务之急。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和谐”理念,是我们复兴二十年来结出的最大胜利果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为了重建中国人的信仰,创建一个充满正能量和道德感的和谐社会。
  而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又该应该怎样重建信仰?
  笔者认为,青年人要重建信仰,首先应重视修身自省。所谓修身,实则是重视个人自身的道德修养。高尚的道德是成就伟大事业与完善人格的基础。康德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值得我们仰望终生:一是我们头顶上璀琛的星空,二是人们心中高尚的道德律。”一个注重道德修养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崇高人格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美好情操的人,一定是一个面对危难能够勇往直前的人。修身的第一步,是懂得自省。孟子曾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自我反省,只要合乎义理,纵然面临千军万马,我也一样勇往直前!作为青年人,应该要有这种懂得反省的勇气,也要有这种敢于承担的大无畏精神。《庄子·让王》中亦有言:“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后凋也。”只有善于反省,才能不偏于正道,才能在面对危难之时而不丧失应有的德行。   重建信仰,次重于回归传统。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我们提倡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如火如荼的“国学热”,也正是当下中国人重拾传统文化、回归信仰的一个表现。国学复兴不仅仅是文化复兴,更是民族精神的复兴。当前学习的重点已不再是知识性的学习,而是灵魂性的学习。不是学知识,而是招魂。招的不是别人的魂,是招自己的魂,是请黄帝、老子、孔子帮助现代人认识自己,唤回自己。
  著名学者李宏塔曾说,重建中国人的信仰,要结合中华传统文化来进行建设。从小,父母教会我们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从“黄香温席”中学会孝敬,在孔融让梨中学会礼让,在《论语》《孟子》中学会仁义礼智信,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中明白了这是何等的器识和宏愿!相较于当下人们热衷喧闹的肥皂剧、浮夸的综艺,笔者宁愿在安静的午后,泡上一杯清茶,进入另一个天地:伴着香草美人,品味唐诗宋词的旨趣;伴着刀光剑影,追随历史英雄的脚步;伴着书香墨香,品读笔走龙蛇的韵味……回想起曾经阅读过的《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以及唐诗宋词明清小说,才发觉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早已深受传统文化的浸染,成为了积淀于灵魂深处的信仰之根,熔铸于血液之中,无法分割了。
  再者,重建信仰,必立足于人民。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他人而独立存在,“小我”只有在“大我”和他人的肯定中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菜根谭》中说:“节义傲青云,文章高霜雪;若不能以德性陶熔之,终为血气之私,技能之末。”一个人无论如何清高或有学问,如果没有高尚的品德来配合,没有一种为大众利益服务的主旨,而只限于一己之私、一隅之见,那么这种清高和学问就成为不受世人重视的“血气之私,技能之末”,成为了微不足道的孤高和雕虫小技。孔子说:“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其实这仁爱我们想要就有,一想就有,只要你付诸实践。若是庸庸碌碌只看重个人利益,又谈何理想、谈何信仰?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干预现实的勇气,要有积极入世的思想,要立足于现实,勇于担当,甘于奉献。“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实际行动中展现一个新世纪中国人的精神气度。
  习近平在北大考察时曾对广大青年提出要求:“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这实际上就是鼓励青年人要有修身养性的自我意识,要从传统中汲取精神食粮,要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服务人民,实现社会价值。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力量,国家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用“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为年青一代指引了正确的人生方向。回想起近期所阅读的《中国人的信仰》一书,不仅论及中国人信仰的思想来源,更为重要的是对重建中国人的信仰进行了详细的解说。此外,书中附加的十八位著名学者、思想家有关信仰的访谈文字更是发人深省:以“纯粹的文化、绝对的精神”完成中国人灵性意义的觉醒,始知有信仰的生活才是真正的生活。
  “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种力量它让我们抖擞精神,总有一种力量它驱使我们不断寻求‘正义、爱心、良知’”,这种力量就是信仰的力量,它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让幸福者更加幸福。这种力量来自于你,来自于我,来自于我们每个人心中。“扬帆何处去,插羽逐征东”,让我们在信仰的引领下,扬帆远航!
  [作者简介]
  魏烈刚,江西省社联《苏区研究》编辑部编辑。
其他文献
8月4日上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湖南省委党校,为省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学员作辅导报告。省委副书记孙金龙主持,副省长戴道晋出席。  刘永富在辅导报告中精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详细解读了精准扶贫的内涵,并与学员们分享了自己学习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的体会。他说,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扶贫开发战略思
期刊
?眼提 要?演 以江西永新县L镇H村为例,分析村级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产生的原因,并对如何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管理效率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眼关键词?演 中小型农业基础设施;管理模式;管理效率  ?眼作者简介?演刘 文?穴1974—?雪,女,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农村经济发展。  (江西南昌 330045)  ?眼基金项目?演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
期刊
?眼提 要?演 文章探索了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从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实习基地教学及实践教学监督评价四个方面分析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对于农业院校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及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等具有重要实践指导意义。  ?眼关键词?演 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基地教学  ?眼作者简介?演周路军(1979-),男,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湖南长沙 410128)  
期刊
[提 要]崇义县抓住苏区振兴的机遇,以环境保护部对口支援为契机,大力实施以治理生活垃圾为重点的农村环境整治,从山区实际和农户意愿出发,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初步建立起了一套“城乡一体、购买服务、管干分开”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乱扔垃圾到分类减量的转变,从简单填埋(下河)到集中无害处理转变,从粗放作业到精细管理转变,农村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和谐秀美崇义更加彰显魅力。  [关键词]机遇
期刊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调研扶贫开发并作出重要指示,1月到云南、2月到陕西、3月参加江西代表团、6月到贵州。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个希望、三个着力”要求,特别指出要着力推动老区加快发展,决不能让老区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让老区人民同全国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6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又系统提出了“四个切实”、“四个一批”
期刊
?眼提 要?演 空乘服务是高等院校航空服务专业(空中乘务专业)的一门专门化方向课程,是从事民航乘务员岗位工作所要掌握的主干课程。航空服务自2002年在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招生以来,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和实验条件的限制,致使这个专业被冠以“旅游及航空服务”的头衔,专业课程授课内容更是缺乏用人单位所需要的知识和课程体系;与其他空乘院校学生相比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缺乏就业信心,
期刊
?眼提 要?演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生活节奏变得愈来愈快,身心健康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极大的困扰。现代西方心理学中对于心理问题的研究和治疗有很大的成果,而与西方心理学相通的佛教更是以塑造人的心理为其关键。借鉴修心思想和禅修方法来解决当代人的身心健康等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眼关键词?演 佛教修心;修心七要;菩提心;身心健康  ?眼作者简介?演张 鑫(1990—),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
期刊
兴国县,作为全国著名的苏区模范县、红军县、烈士县和誉满中华的将军县,为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牺牲;兴国县,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片区县、中央苏区县,截至2014年底,全县仍有重点扶贫村165个,贫困人口10.83万人,贫困面仍较大,贫困程度仍较深。作为革命老区,五年决战同步小康,不能没有82万兴国人的积极参与。以精准扶贫为突破口,一场深刻的扶贫攻坚战,正在兴国3215平方公里
期刊
“四个全面” 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的一环。兴国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专门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下发了《兴国县推进农村扶贫精准帮扶到户工作方案》,把全县4518名干部全部下派到村到户,采取精准到村、精准到户的办法,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制定不同的帮扶措施,为贫困群众送致富方法,送上温暖,送上
期刊
提 要 金融机构通过加大信贷投入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熏让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群众与全国各族人民同步步入小康社会是其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金融机构如何更有效率的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金融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罗霄山片区吉安片区为例,从分析金融支持扶贫开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对新时期金融支持扶贫开发金融效率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罗霄山片区乃至全国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事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