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粮食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由于我国农产品的上涨致使我们的生活水平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从而从某些方面也暴露出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方面存在着严重的隐患,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成本的推动,供求关系等方面是我国近期农产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必须通过控制农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价格补贴,保护农民的利益,批发市场减免进场费等措施来保证我国农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策;粮食
一、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1)很多农产品的进口依赖于外国,从而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就带动了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对动物蛋白和食用油消费需求的增加,大大刺激了对粮食的需求。在过去的45年时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到了现在的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供应的不足和需求的旺盛,使全球的粮食储备水平不断下降。根据FAO的要求,世界粮食储备的安全线应达到粮食消费水平的17%~18%。在2000年,世界的粮食储备可以满足全球111天的消费,到2010年,只能满足全球54天的消费,远远低于FAO的安全储备标准了。其结果,自然是推高粮价。我国有一些重要的、战略性的农产品比较稀缺,主要依靠进口。据海关统计,2012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天然橡胶4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3%,其中,进口均价高达2600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000多美元/吨。据美国食品与农业政策研究所预测,到2017年,我国牛肉、猪肉和鸡肉这三大类肉类净进口量将分别为66.6万吨、16.3万吨和69.2万吨。该机构预测,未来我国也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据推算,2010年我国进口大豆会超过4100万吨,继续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国际高额的关税加载在进口农产品上,必然导致该产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2)农产品成本继续上升,拉动了终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生产成本上升,一是生产资料如农药、化肥和柴油、农机等价格不断攀升;二是劳动力和土地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挤占了大量农业生产资源,包括农地,同时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相应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数量。(3)提过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CPI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由于长期的、较大幅度的“剪刀差”,我国农产品价格历史水平较低,当前农产品总体价格与国内其它非农产品相比,仍处于低位。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适度上涨,可以最直接的方式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达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目标。目前,最大的收入分配失衡,是城乡差距。当前我国基尼系数接近0.5的国际警戒线,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发挥初次分配的基础作用。实践证明,农产品价格指数每上涨1个百分点,农民年人均增收幅度增加0.6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粮食价格同比上涨3.7%,剔除产量增加因素,2009年粮食价格上涨带来农民增收约192亿元。
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是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粮食涨价的背后是解决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协调城乡发展。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量的70%,协调城市居民和农民的综合利益,预计粮价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
二、应对我国国内价格上涨的对策
(1)采取严厉措施,控制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鉴于最高限价对农业生产资料供给的消极影响,在政策上应该以补贴扶持为主。(2)实施价格补贴严惩囤货。权威人士15日向记者透露,近期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已引起高度关注,有关方面最近将出台政策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进出台一揽子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具体可能包括限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价格补贴以及严惩囤积居奇等,尤其加大对炒作棉花和玉米行为的惩罚力度。(3)批发市场减免进场费保供。房爱卿强调,签订协议的省区、市场要按蔬菜品种确定相应的蔬菜经销商、生产基地,每个产区市场至少要联系10家蔬菜生产基地,每个销区市场至少要联系10家经销商;产区市场与销区市场要加强沟通,确保蔬菜流通顺畅,销区市场要测算相应时段当地对各种蔬菜的需求量。
针对冬季经常会遇到冰雪天气、道路封堵问题,商务部要求批发市场主动减免进场交易费,补贴运输费,奖励运菜车主。商务部正在筹建百家批发市场日报监测系统,加强蔬菜市场检测和预报预测分析。利用商务预报网和媒体,加大信息发布力度,为蔬菜种植、流通、消费提供信息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孔祥智.《2009中国“三农”前景报告》.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2]叶檀.《天下无菜 农产品价格上涨?》.现代快报.2010-5-26
[3]《国务院:将严厉打击哄抬农产品价格行为》.《财经》综合报道.2010-5-27
【关键词】农产品价格;上涨;对策;粮食
一、我国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1)很多农产品的进口依赖于外国,从而国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也就带动了国内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人口的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对动物蛋白和食用油消费需求的增加,大大刺激了对粮食的需求。在过去的45年时间里,世界粮食消耗从每天230万吨增加到了现在的每天560万吨,增幅达149%。供应的不足和需求的旺盛,使全球的粮食储备水平不断下降。根据FAO的要求,世界粮食储备的安全线应达到粮食消费水平的17%~18%。在2000年,世界的粮食储备可以满足全球111天的消费,到2010年,只能满足全球54天的消费,远远低于FAO的安全储备标准了。其结果,自然是推高粮价。我国有一些重要的、战略性的农产品比较稀缺,主要依靠进口。据海关统计,2012年一季度,我国累计进口天然橡胶49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30.3%,其中,进口均价高达2600美元/吨,比去年同期上涨1000多美元/吨。据美国食品与农业政策研究所预测,到2017年,我国牛肉、猪肉和鸡肉这三大类肉类净进口量将分别为66.6万吨、16.3万吨和69.2万吨。该机构预测,未来我国也将成为玉米净进口国。据推算,2010年我国进口大豆会超过4100万吨,继续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国际高额的关税加载在进口农产品上,必然导致该产品在国内的价格上涨。(2)农产品成本继续上升,拉动了终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生产成本上升,一是生产资料如农药、化肥和柴油、农机等价格不断攀升;二是劳动力和土地的机会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挤占了大量农业生产资源,包括农地,同时伴随经济快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带动农村劳动力加速向城市转移,相应减少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力数量。(3)提过农村人们生活水平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低于CPI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由于长期的、较大幅度的“剪刀差”,我国农产品价格历史水平较低,当前农产品总体价格与国内其它非农产品相比,仍处于低位。粮食及农副产品价格适度上涨,可以最直接的方式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达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政策目标。目前,最大的收入分配失衡,是城乡差距。当前我国基尼系数接近0.5的国际警戒线,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发挥初次分配的基础作用。实践证明,农产品价格指数每上涨1个百分点,农民年人均增收幅度增加0.6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粮食价格同比上涨3.7%,剔除产量增加因素,2009年粮食价格上涨带来农民增收约192亿元。
农产品价格适度上涨,是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的客观要求。粮食涨价的背后是解决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协调城乡发展。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量的70%,协调城市居民和农民的综合利益,预计粮价将保持稳中有升的势头。
二、应对我国国内价格上涨的对策
(1)采取严厉措施,控制农产品生产资料的价格。鉴于最高限价对农业生产资料供给的消极影响,在政策上应该以补贴扶持为主。(2)实施价格补贴严惩囤货。权威人士15日向记者透露,近期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已引起高度关注,有关方面最近将出台政策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进出台一揽子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具体可能包括限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价格补贴以及严惩囤积居奇等,尤其加大对炒作棉花和玉米行为的惩罚力度。(3)批发市场减免进场费保供。房爱卿强调,签订协议的省区、市场要按蔬菜品种确定相应的蔬菜经销商、生产基地,每个产区市场至少要联系10家蔬菜生产基地,每个销区市场至少要联系10家经销商;产区市场与销区市场要加强沟通,确保蔬菜流通顺畅,销区市场要测算相应时段当地对各种蔬菜的需求量。
针对冬季经常会遇到冰雪天气、道路封堵问题,商务部要求批发市场主动减免进场交易费,补贴运输费,奖励运菜车主。商务部正在筹建百家批发市场日报监测系统,加强蔬菜市场检测和预报预测分析。利用商务预报网和媒体,加大信息发布力度,为蔬菜种植、流通、消费提供信息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孔祥智.《2009中国“三农”前景报告》.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9
[2]叶檀.《天下无菜 农产品价格上涨?》.现代快报.2010-5-26
[3]《国务院:将严厉打击哄抬农产品价格行为》.《财经》综合报道.201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