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点叉尾(鮰)绿色养殖质量安全控制——以东辛农场为例

来源 :科学养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_x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以来,农业农村部相继部署了“五大行动”“利剑行动”等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专项行动,在这种“严控严管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大环境下,加强(鮰)鱼养殖生产的质量安全控制与风险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辛农场)为例,其拥有养殖园区3万余亩,其中养殖(鮰)鱼4000亩,年产(鮰)鱼5000吨,产值超7000万元.近年来,东辛农场为加强水产品质量控制,保证产品的安全,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围绕苗种、成品、投入品、环境、运输管理等质量安全环节,制定了“五统一”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在水产品绿色养殖及质量安全风险防控层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其他文献
在养殖规模持续增长的同时,水产养殖模式也在不断增加,2018年在稻田养虾业不断升温的情况下,在凤台县禾谷香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牵头下,笔者利用冬春闲置育秧田开展了“稻花鱼”养殖试验,并连续3年获得丰收。一、试验材料1.试验方法(1)稻田条件。试验田面积20亩,田面平整,东西向。沿田南、西、北周边挖宽5米、深1米鱼沟,田东头挖面积20米~2、深2.5米左右鱼溜,同时在田中间东西开挖深0.5米、宽1米田间沟与田西头鱼沟和田东头鱼溜相通。鱼溜东南角与进水渠相通,在鱼溜西北角即稻田东北角设排水口,确保稻
为了全面提升煤矿安全水平,要系统分析矿区通风瓦斯利用技术应用要点,发挥矿井应用优势,从而为井下各个用风地点输送新风流,维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本文分析了矿区通风瓦斯利用
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平均密度6千克/米3,最高可达15千克/米3,平均日换水量60%,最大换水量可达100%。在养殖过程中发现,投喂饲料的10%~20%在投喂过程中直接溶失水中,摄入饲料中只有20%~25%的氮和25%~40%的磷用于生长,其他部分以代谢物形式排入水环境中。通过建立工厂化循环水尾水治理系统,为7 575米2的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车间、200亩精养池塘提供水质净化及余温提取,可年产优质水产品520吨,产值达3 200万元。
四、河蟹优质蟹苗人工繁殖技术河蟹的人工繁殖一般从当年秋季11月到翌年的5月上旬,育苗阶段在长三角地区主要从4月初到5月上旬,当前的主要育苗方式是土池生态育苗。目前我国主要生态育苗集中在江苏射阳、如东,近期东台也逐步发展为河蟹生态育苗的主要阵地。此外,辽宁盘锦是北方地区土池生态育苗的主要地区。
稻渔生境优化改造和技术融合是决定稻渔综合种养成败的两大关键技术问题。由于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的环境需求、管理方式和生产周期的不同,在生产实践过程中仍面临许多问题:一些传统稻田养殖模式因稻田水体环境过小、过浅,水质环境昼夜、季节性变动剧烈,不能满足水产动物的栖息存活需求;有些田间沟涵设施过多,纵横交错,不利于机械化、规模化连片耕作;南方地区水稻生产周期为110天左右,往往水稻收割时养殖产品尚未达上市规格,加之田间管理和排灌技术要求的稻田环境干湿变化频繁,宜渔时间更短。
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六郎镇农业综合服务站于2019年开展了不同规格亲本河蟹与青虾生态混养新模式、新技术示范试验,其中试验塘口产出规格为175~200克/只的商品蟹126千克/亩,对照塘口产出规格为125~150克/只的商品蟹110千克/亩,且产出规格为180~220尾/千克的商品青虾35~40千克/亩。该示范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刘家寿:大水面生态渔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刘家寿首先分析了大水面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有湖泊水库富营养化日益加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投饵与施肥的环境影响、湖泊生态系统的破碎与环境污染、水库投饵式网箱养殖影响、网箱养殖的环境影响、不合理的养殖方式等,水产养殖业并不是水污染的罪魁祸首。
由枯竭气藏改建的储气库,由于井口井流物饱和含水,节流后易形成水合物,易阻塞集输管线。结合井口采气温度、压力及气量参数,分析水合物形成的影响因素,通过计算水合物形成条件推荐
为进一步提高池塘利用率,增加养殖户收益,笔者于2020年选择上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奉贤分部养殖场的两口4亩土塘进行“温棚一年两茬养殖南美白对虾试验”,现将养殖技术及养殖结果介绍如下。一、试验条件1.试验地点上海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奉贤分部养殖场。2.虾塘条件试验用池塘共两口,每口池塘面积4亩,编号分别为科1、科2。池塘东西走向、呈长方形、长宽比为3∶1,淤泥深20~50厘米,池塘水深1.2~1.8米,注排水方便,并配备两道排水设施,第一道为木架闸网,闸网为30目,第二道为排水口的硬塑料闸板。
鲫鱼是我国主要养殖鱼品种之一,2019年全国总产量为275.6万吨,主产区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区域。异育银鲫作为鲫鱼改良新品种中的主力,具有遗传性状稳定、体形观感好、不易脱鳞、生长快、出肉率高等性能,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其产量约占全国鲫鱼养殖总量的70%。从20世纪80年代起,水产科学家们共培育出了5代异育银鲫新品种。异育银鲫“中科5号”作为第5代异育银鲫新品种(品种登记号:GS01-001-2017),是以银鲫E系作为母本,通过不同世代分别与团头鲂和兴国红鲤两种父本进行11代连续雌核发育而得到的异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