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里的春天

来源 :慈善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lgfdjligjregjmr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深秋的一个星期日,我随大岚镇李志根来到柿林村。只见漫山遍野树枝头的红柿子,如悬挂着无数的小红灯笼和遮天盖地的红枫形成如火似锦的海洋,林莽间绿树映衬及山腰上的绿茶树,犹如翠龙蜿蜓腾跃盘旋,构成一幅饱含秋韵的美景。
   昔日悲惨儿,今日伶俐童。漫步在乔木林的林间小道的半路中,迎面遇见了7岁的男孩沈全冠,活像一只欢腾的小马驹,爬上爬下地玩得非常起劲。他两眼瞪得滚圆,目视了老朋友的到来,他和老李是非同一般的忘年交,老李在小孩的心坎上要胜过自己的爷爷,笑咪咪地欢叫道:"李爷爷你们好。"然后小孩怡然自悦地用左手亲热地甩住老李的手,右手往山上指去:"上面是阿拉的屋里,今天爸爸妈妈在加工柿子,准备到宁波去......"话只讲了半句,就撒开了老李的手,不知发现了什么似的,忽然飞快地跑到路边不远的一棵柿树旁,机灵敏捷地爬上了树,又从腰间解下了一个有黑白条纹的花布口袋挂在树叉上,惟恐稍有闪失又用右手拉了一拉才放心。一会儿摘了20几个沉甸甸地熟透了的柿子,爬下了树,又细心地挑选了二个,递给我们品偿,津津乐道地说:"柿子要挑扁长隋圆形是无核,已经打过几次霜不会麻了。听老师说,它含有丰富的糖份、胡萝卜素,营养可高了。"他扭过头来瞥了我们几眼,怕我们不吃,又说:"这里的柿子没有污染的高山绿色佳果。"老李目不转睛地望着他红朴朴像柿子一般可爱的笑脸,宽慰地微笑着:"能把柿子说得有声有色,真不简单呀!"简直令人不可思议哎。谁能想到眼前的山里娃娃一年多前却是一名右手僵硬弯曲,不能伸展,连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的残疾儿。无情的残疾摧残着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忧伤闷闷不乐的阴影笼罩了他整整四个年头。四年没有童年的欢笑,没有童心的快乐和幸福。今天微笑悬挂在他的嘴边是多么的开心自然呀,还带着天真烂漫的调皮。我们边走边聊来到小燕岭,小孩叫我们进屋。这是座落在四明道观山门对面的东南山坡上,四间极为简陋的木结构黑色老瓦平房,建筑具有浓郁的古山村气息。这时他随心所欲雅声稚气的左手叉腰,挺身挥舞着右手,顽皮地模仿着从电视新闻外宾来访的动作,又效仿装出一付领导的昂首挺胸咧开小嘴粗声粗气地腔调说:"他是我爸爸,叫沈运龙,初中文化,柿林村小燕岭是他的家。她叫夏腊萍,没有文化,31岁,比我老爸小一岁,老家在贵州省,是兔子跑过不拉屎,光秃秃的崇山峻岭的有山城之称的思南县一个小山村人。1995年来余姚打工,96年元宵节成了我老爸的新娘,现在是我的妈妈,然而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至于我嘛......"就渐渐地感到腼腆起来,眨了眨眼皮害羞地一头扑伏在母亲的怀里嘻嘻地笑着撒起娇来。我们为他的聪明伶俐,调皮幽默精彩的表演而高兴得捧腹大笑。夫妻俩热情地让座沏茶递柿子。夏腊萍一手扶儿子右手又紧紧地握住老李的手,微笑地颤抖着嘴唇,一时没有说出话来,充满了由衷的感激,然后用双手抹去了眼眶和眼角里滚动的泪珠,又搓了搓脸后,昂头摇了两下披搭在肩上的头发,操着浓浓的贵州口音:"你们是恩人哪!"突然母儿俩"卟通"一声对着老李跪在地上磕头致谢不起,吓得老李手足无措,忙扶起他们还礼:"不用谢我们,是社会上许多好心的捐赠人的关爱。"真是:"五岁幼童四年残,逢生童年慈善情。"
  不幸的降临,无声的呼唤。那是1998年6月炎热的一天傍晚,顽皮、活泼刚满周岁的沈全冠穿着背心在家里蹒跚学走路,一不注意,将一壶刚煮沸的开水从桌子上掀翻,"砰哒!哗啦!"一声巨响!接着一声尖哭声!沸水从桌面边流到小全冠的右头部,沸水顺右肩而下,右手造成严重深度烫伤,头部背部同时烫伤严重,当时活像刚出生用血染成的婴儿一般,惨不忍睹。屋里躺在床上做过人流只有二天的母亲惊恐地浑身一震,霍地起身一个箭步奔向外屋,目睹了孩子惨景......"救命啊!"只喊了一声,当即被吓得目瞪口呆,六神无主,全身的肌肉都痉挛,浑身发抖,手足无措,嘴里吐着白沫......,再也说不出话来……。这时邻居赶到的场景。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偏僻的小山村里的黑夜......在危难之时,乡亲们纷纷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用手扶拖拉机送到镇卫生院抢救后,连夜派车在剧烈颠簸在高低不平崎岖的山道行驶近4个小时,凌晨来到宁波市住院医治......25天过后,孩子的生命保住了,孩子的患处的溃疡及脓疡未愈,因无钱支付费用而停药,眼睁睁的让孩子日夜啼哭,疼痛难忍的煎熬,那巨额的医疗费用吓得惊人,他们东借西凑又把几年省吃俭用积蓄全部搭上,只支付3万元,相差甚远。靠丈夫打工难凑这个数......在走投无路的情况--她含着心酸的泪水和撕肝裂肺的痛苦,做出违反本意的"不仁、不义"和逃离医院的举动。人静夜深,她一手抱着有气无神的未愈残儿,一手提着行旅,看着孩子半闭着眼睛,似懂非懂,流着伤心的泪水,微弱的目光像是恳求--无言地含情脉脉地向她无声地呼唤,妈妈救救我吧!我是你的亲生儿子呀!母亲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良心,想惊呼又不能呀,总是忍气吞声,确实有一种鸟儿不能再飞般的恐惧,在慌忙中几次跌倒在地,头撞到门上磕破了皮淌血,怀里挣扎的厉害痛得哭喊无声。她的恐惧惊慌良心己超过极限,像发疯一样。她的心里脑海里如雷轰顶,像屋坍塌一样震荡,这意味着放弃治疗,放弃孩子生的希望,意味着生命的凋谢,是多么残酷地选择!不到山穷水尽,谁能做出这样无情的选择呢?悲伤、哭泣又不能出声,这做人的滋味真是"口含黄柏味,有苦自己知"。这个深夜是腊萍今生今世难以忘怀,永远不能宽恕自己的一夜,她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心酸苦涩的泪水只能往肚里流,这无钱所迫也罢,生活折磨也罢都无处可诉,使她惶惶不可终日。离开了医院后,母子俩又奔向另一家医院,恳求医院为了孩子恨不得把心掏给他们,可要先付5000元押金,对身无分文,二十几天靠孩子省一口来充饥的腊萍,吓得头晕眼花,只好以疲惫的身躯又一次离开医院,她们在车站旁的河边背靠一棵樟树孤苦地坐在地上,只能凄凉地抱头痛哭,在人静夜深,喧闹的车站悄无人声,安静得能听清楚儿子饥饿的咕噜、咕噜的肠鸣声。她仰头望着似明似暗朦胧的月光,不由自主地落泪绝望......。懂事的小全冠预感到母亲悲惨、痛苦地绝望,他惊恐地总是伸出一只左手不断地替妈妈擦泪,睁大眼睛无言地说:"妈妈我听话,我不哭。"儿子爱的呼唤,恍然激起腊萍做人的勇气和母亲的责任。对儿子说:"妈妈不抛弃你了,把你养大,把你伤治好。"这时孩子从嘴边才露出一丝苦涩的微笑,好像已听懂了似的,眯眼睡在怀里不动了。腊萍捏着怀里孩子的火烫的手,在露天度过了漫漫的长夜......天刚亮一位手拿扫帚身穿浅蓝式工作服面善短发五十岁上下的阿姨走了过来,关切地询问了她们的不幸后,流着同情的泪水说:"无论如何要挽救孩子的残手。她毫不豫地摸出了身上仅有的314.6元,又帮母子拦了十几辆车,有一位开桑塔纳出租车的中年男子客气地叫我们上车,他第一次开车进山,边开边问,六十公里的路开了4个小时,送到村口掉头就走了,他们二位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心人挽救了腊萍家,却成为他们夫妻终身难忘的恩人。在家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凄残可怜的孩子,他们懊悔,愚蠢昏庸无知的行为而痛苦地唉声叹气,后在当地用中草药治愈了脓疡。又多次到杭州、上海等地求医忏悔,都因巨额费用而终止。孩子患手皮瘢疤痕挛缩,失去了伸缩功能,随身体的发育生长,畸形弯曲越来越严重,给孩子的心灵创伤的压力也随之加大,不敢出门,不同小朋友玩,怕别人耻笑。他的父母内疚忧虑得无地自容。瘦骨嶙峋的母亲再也支撑不住了,贫血耳聋卧床不起。有泪不轻弹的父亲悲痛欲绝,控制不住内心的悲伤,禁不住泪洒胸襟。想去打工赚钱,可妻儿谁来照顾,只能望着病残可怜的妻儿,整天灰心丧气,愁眉不展仰屋窃叹!祸不单行,苍天无眼。2002年8月的一天,母子下山帮人采摘茶叶时,邻居失火又殃及沈家,把二间新修的住房和家当被付之一炬,不幸的沈家,犹如雪上加霜,难以自救,一家人的生活再度陷入了困境之中,真是"山穷水尽无路走,愚蠢昏庸陷深渊。苦思冥想盼求医,一筹莫展何时休。"
  人间有关爱,慈善一片情。屡遭不幸的沈家,引起了山里人和社会上的好心人的关注,在邻里乡亲自发纷纷捐款捐物相助,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无论如何要把小全冠的残手医治,家里的生活要妥善安置好。”受镇领导委托的大岚镇慈善人李志根,在安置好沈家的生活的同时,将沈全冠的残手及家境向余姚市慈善总会的‘创始人’善解人意花甲有九的顾祖祺反映,他听完了情况,第二天早上他忍着腰痛,系着腰托,翻山越岭赶到柿林村小燕岭看望了小全冠,走访了清贫如洗的沈家,心情颇为沉重,回姚拨善款2000元,同人民医院骨科进行了联系,老李也曾多次陪小全冠在医院骨科免费求诊,在众多热心人参与下,的医治顺利地实施到小全冠身上。
  2003年8月2日在医院第二次复诊就住进了市人民医院骨科病房。小全冠的不幸同样牵动着医务人员的心,尽管孩子的患手畸形僵硬的面积大而严重,又是高温天气,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首诊医生也很重视,他先查阅了一些资料和可借鉴的临床病历,无论在精神、技术上作了一些准备,复诊时就为他冒险住院手术,医治残手的方案。8月24日上午主治医师袁耀为患儿作了右肘瘢痕切除,肘关节松解,肱二头肌腱延长,全厚层皮瓣游离植皮手术,此手术风险大,但对患儿恢复功能是最佳的方案。曾有人问起:"这样的手术有风险吗?"他坦然的说:“做任何手术都有高风险,做一个医生抢救一位稚嫩的幼童摆脱人生之残的厄运无疑是医生之善举,一个善举就能改变一个人的不幸的命运,尤其令人怦然心动。我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过一句佛语'积德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凭一个医生的良心罢了,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应尽职责,我更十分体谅各位好心人及他的父母的心情,我就不遗余力,尽力就是了。"小全冠经过一段医务人员的精心护理,9月4日拆线时,受益者十分高兴,手术喜获成功,满意出院,院方只收了部分的成本费(1950元)免交了全部的手术费,不久大岚慈善分会代表广大群众给人民医院送来书有"为残疾儿献爱心"的锦旗致谢。
  10月中旬来院复查时,患手己能伸能屈,握拳抓东西有力,皮层开始红润成活。山里娃的生命比岩缝中的松树还顽强,逐步康复。他们夫妻俩含着滚动的泪水说:"感谢医生和护士不是亲人胜如亲人的照料,感谢慈善热心人的关爱,是你们给我儿子第二次生命。"小全冠从此告别了残疾,爱心为他找回了童年的欢乐,也为一个贫困家庭撑起了一片生活的蓝天。如今聪明伶俐、甜甜的嘴和那张黑里透红的脸蛋的沈全冠若人喜,今年9月高高兴兴地跨进了镇中心小学的门槛,现在又是一个幸福和谐的三口之家。
其他文献
我叫王雨露,是河滨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三年前,病魔将我折磨得死去活来。医生们告诉我得的是“不治之症”,这辈子有可能要在病床上和轮椅上度过。听到这悲伤的消息,我忍不住流下了绝望的眼泪。疾病的残酷折磨一度使我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人生的希望。  此时,河滨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多次来看望我,激励我战胜疾病,做生活的强者,并给我送来了8000元的捐款,还有金虹集团、柴油机总厂、红星家具城的叔叔阿姨们都给我送来了一
期刊
我是一个普通市民,也是一个不幸的女子,原先也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丈夫叫王片舟,在柴油机厂上班,我叫陈建琴,给个体户打工。我们还于2001年贷款买了房子,尽管夫妇俩的薪水加起来不足千元,但我们省吃俭用,生活总算能维持下去。谁也没有想到天有不测风云。  2001年6月,我丈夫感到腰酸背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医院检查结果竟是尿毒症!捧着检测结果我双手颤抖,厄运为什么降临到我的身上啊!丈夫已经失业在家,
期刊
我曾接过一个班,班里好几个留长发、蓄怪鬓角的学生,而且还大有发展趋势。我当时看了很生气,便不假思索,就在班上宣布:“长头发、怪鬓角一律要剃去,否则就要采取强制措施。”谁知这几个学生把我的话当作耳边风。于是,我把一个“典型”的学生拽到办公室,摁在椅子上强行理发。我清楚地记得,当时面对办公室许多老师的目光,他是红着脸进来,含着泪出去。正在我为自己的“杰作”洋洋得意时,却发现了一些不正常的现象,那几个男
期刊
一直有个理想,要做一名好老师。  初为人师的我将满腔热情全都倾注在学生身上。渐渐地,我发现学生并不像想象中的那样听话。他们顽皮,个性强,像野马一样不羁。他们的行为往往出人意料,我那颗平静的心,也总是因为他们而掀起波澜。  开学初的一次实验课,突然传来一声惊呼,两名女生不小心将酒精灯打翻,火苗随着酒精在整个实验桌上蔓延。我几步冲过去,马上用湿抹布灭火,可那小小的抹布根本不起作用。我大声喊:“快点用抹
期刊
瞧!这是我家的合影。那个带着眼镜,神采奕奕的中年人是我爸爸;那个抿着嘴笑,晶莹的眼睛里充满着喜悦的是我妈妈;这个手捧鲜花,脸上露出酒窝的当然就是我了。充满干劲的爸爸,任劳任怨的妈妈和伶牙俐齿的我组成了这样一个充实、完美、温馨、幸福的家庭。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拍照那天,我迈着轻松的步伐回到了家。一推开门,迎面香味扑鼻而来。好奇心促使我走进厨房想要看个究竟。哇!今日晚
期刊
我相信大多数学生都能够接受老师正确的批评,但教师批评学生应注意方式。随意的批评会失去作用,不得体的批评容易引起反感,体现着关怀和鼓励的批评才最受学生欢迎。收起我们的生硬面孔,慎用我们的训斥和责备,我们一句称赞的话语,一束关注的目光,或许就能改变学生的一切。平庸的教师用嘴说话,优秀的教师用心说话,嘴说出的话作用于耳,心说出的话作用于心,作用于心的话才能真正起到育人的效果。教师只有靠人格魅力发出诚信之
期刊
早春的阳光映照着美丽的海河之滨,依然翠绿的垂柳拂着行人的脸颊。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晨风拂面,似乎还飘来甜丝丝的气息,阳光正孕育着万物。  然而,阳光却不能使这个16岁的女孩苍白的脸色红润起来了。她是全家人的太阳,而她希望的阳光在哪里呢?她叫高姗,她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女孩,经过9年的寒窗苦读,她带着对未来无限的希冀和对知识的渴望来到第二南开中学进行高中阶段的学习。但是一次身体不适而到医院进行的检查却几乎
期刊
为了更好地树立品牌形象,扩展企业的品牌魅力,向社会奉献爱心,尽企业的社会责任,隆顺榕制药厂开展了多种公益活动。2003年5月1日,天津市中药制药厂正式更名为天津隆顺榕制药厂。    中药厂(隆顺榕)“一帮一”助学活动    2002年3月30日,由天津市总工会、天津市职工救助中心组织的“困难职工救助中心‘一帮一’助学活动启动仪式”在职工救助中心举行。总工会刘凤山主席、郑茹芸部长、救助中心王金生主任
期刊
烟台恤养院创办于1933年,座落在烟台市南山路南首开花石山麓下,是个集幼儿园、学校、工厂、企业、农场等融为一体的大型民办慈善团体,专门收养社会上无依无靠的孤、婴、残、老。所需经费由社会募捐转为经济独立自给自足,历时20余年。据我了解,类似这样模式的慈善机构,迄今为止绝无仅有。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8岁时母亲病逝,父亲是个半身不遂的残疾人,生活十分艰难。就在这叫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时候,幸亏被一位
期刊
提起河南的嵩山少林寺,恐怕说不知道的人不多。当年电影《少林寺》的播映,使得千年古刹少林寺声名远扬。2004年,随着千名孤儿救助项目的启动,少林寺又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千名孤儿救助项目是河南省慈善总会与嵩山少林寺共同发起的,由嵩山少林寺负责筹集救助资金,河南省慈善总会与嵩山少林寺共同组织实施,以市县为单位,救助1000名左右孤儿,为他们每人每天发放1元钱的生活费补贴;每人每年发放价值100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