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

来源 :心脑血管病防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nihao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 探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6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5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统计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睡眠质量、社会活动、体力活动及疲劳感、术后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2.59±19.71)min、切口长度(1.94±0.33)cm、术中出血量(12.40±2.97)mL及住院天数(7.25±2.54)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睡眠质量、社会活动及体力活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94.44%(51/54)高于对照组84.38%(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6个月内复发及12个月内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1%(4/54)明显低于对照组15.6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能明显改善其术中的相关指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静脉腔内激光消融;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9)03-0240-02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9.03.013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CVI)是临床上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发病率约为8%~10%[1],主要是浅静脉返流和穿通支静脉功能不全所造成的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引起纤维蛋白原、白细胞、组织代谢产物等进入组织间隙,抑制皮下组织的摄氧,刺激炎症反应进行性加重[2,3]。腔内激光消融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血管疾病的微创治疗方案,其利用热效应闭合管腔[4]。为了验证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与传统方案治疗效果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本院血管外科收治的86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根据患者自主意愿,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48~72岁,平均(56.84±6.37)岁,发病部位左下肢12例,右下肢15例,双下肢5例,其中高血压病史9例,高血脂病史6例;观察组男29例,女25例,年龄48~73岁,平均(56.84±6.37)岁,发病部位左下肢21例,右下肢24例,双下肢9例,高血压病史13例,高血脂病史9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经确诊为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取仰卧位时,大隐静脉(GSV)直径平均>6mm。排除标准:既往有下肢静脉曲张手术或硬化剂使用史的患者;合并严重的全身系统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不能积极配合治疗的患者。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案。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在股动脉搏动内侧,腹股沟韧带下方,大腿根部横行皱纹处行小切口,分离皮肤与皮下组织游离出大隐静脉。在内踝上方1~2cm处用18G套管穿刺大隐静脉将导丝经套管送入大隐静脉,取出套管,将导丝套管放入大隐静脉,并经套管插入5F多用途至大隐静脉,抽出导丝,放置光纤,打开激光治疗仪,并由红外灯指引,将光纤送至距导管末端1cm处,结扎大隐静脉残端,设定激光治疗仪发射频率(12W),每个脉冲时间为1s,间隔时间为1s,实施激光治疗。在激光治疗的同时,光纤逐渐向后撤,直到手术结束。术后,用弹力绷带包扎,并进行常规抗感染及抗凝治疗。传统的治疗方案:高位结扎与剥脱大隐静脉,患者取卧位及麻醉与观察组相似,顺着皮纹做8cm左右长的横行切口,钝性分离皮肤及皮下组织,在卵圆窝处找到大隐静脉,游离出大隐静脉,结扎近心端,夹闭远心端等待剥离。将大隐静脉远端用蚊式钳牵开管口,插入静脉剥离器,并向小腿方向慢慢推进直至内踝上方2cm处,在该处横向切2~3cm的切口,游离出大隐静脉,远心端用4号线双重结扎,在剥离器上结扎近心端,向上拉剥离器抽出大隐静脉,縫合伤口,术后用弹力绷带包扎。术后,进行常规的抗凝抗感染治疗。
  1.3 评价指标:统计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记录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睡眠质量、社会活动、体力活动及疲劳感。术后治疗效果、复发情况及术后并发症。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 -±s)来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术中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术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睡眠质量、社会活动及体力活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94.44%(51/54)明显高于对照组84.38%(2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6个月内复发分别为6.25%(2/32)和7.41%(4/54),12个月内复发分别为12.50%(4/32)和12.96%(7/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皮下血肿,1例静脉炎反应及1例肢体麻木;对照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2例皮下血肿,1例静脉炎反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1%(4/54)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5.63%(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经治疗均好转。
  3 讨论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及发病原因仍存在争议,大隐静脉高位结扎与切除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经典手段,至今还有诸多医院应用该手术[5,6]。该手术虽然治疗效果比较明显,但是其具有创伤大、不美观、术中失血量多、术后恢复时间长等不足之处。随着手术手段的进步,微创手术越来越受患者的信任,如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7,8]。相关研究表明,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在治疗原发性下肢慢性功能不全患者的过程中,具有疗效好、手术操作简单、创口小等优点[9,10]。
  本研究证明,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由于具有小切口,减少出血量,进而缩短住院时间。术后,观察组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睡眠质量、社会活动及体力活动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发现,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94.44%(51/54)明显高于对照组84.38%(27/32)。但两组患者的6个月内复发及12个月内复发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1%(4/54)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63%(5/32)。
  综上所述,采用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治疗患者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能明显改善其术中的相关指标,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马芳,许继梅,刘咸罗.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交通支静脉功能不全的诊疗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8,34(4):346-349.
  [2]姜海军,张弘,杨植,等.不同微创方式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比较[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44(2):383-387.
  [3]郭永川,帅磊渊,许建利.静脉腔内激光消融术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中的临床应用[J].重庆医学,2018,47(6):827-829.
  [4] dos Santos Crisóstomo RS, Costa DS, de Luz Belo Martins C, et al. Influence of manual lymphatic drainage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symptoms of chronicvenous insufficiency: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Arch Phys Med Rehabil,2015,96(2):283-291.
  [5]陈玉桃,吕畅,陈少敏,等.多种方法预防ICU长期住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评价[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3):318-322.
  [6]李春龙,姚立正,李文会,等.腔内激光闭合术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对比研究[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7,26(4):305-308.
  [7]Cetin C, Serbest MO, Ercan S, et al. An evaluation of the lower extremity muscle strength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J].Phlebology,2016,31(3):203-208.
  [8]陸泳昕,吴俊彪,单法勇.超声引导泡沫硬化剂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对糖尿病合并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凝血功能、炎性因子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7(1):133-137.
  [9]聂明,金朝晖,李静云.临床路径管理在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重庆医学,2017,46(3):413-414.
  [10]付鸿江,裴效瑞,王军.原发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6,56(26):77-79.
  (收稿日期:2018-11-20)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聚类的方法对744名3~9岁儿童的教师评定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儿童气质可以归为五种类型:活跃型、专注型、抑制型、均衡型和敏捷型。进一步采用纵向观察、个案分析、家长访谈等方法对130名儿童进行短时距追踪研究,归纳出五种类型的儿童具体行为特点。  关键词儿童,气质,类型,聚类分析。  分类号B844.1    1问题的提出    中外心理学家曾提出过不同的气质类型的学说。但是关于儿童气质类型研究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灯盏生脉胶囊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超声心动图测值的影响。方法选取NSTE-ACS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生脉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hs-CRP,PCT水平及超声心动图测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_pcASL)与扩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行常规磁共振平扫、DWI和3D_pcASL序列扫描检查。分别测量ASL灌注异常面积和DWI信号异常面积进行比较分析;测量ASL灌注异常区域与对侧镜像区域的脑血流量(CBF)值,并对低灌注组梗死区CBF值与对侧镜像区进行比较。结果3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3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285例,非心力衰竭组218例,观察各组血液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分别按照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值及血尿酸(UA>值分组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59,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T-proBNP与血尿素氮(BUNX r=0.25,P<0.01)
期刊
[摘要]目的应用主观整体评价(stt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对入院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营养评价,分析其评估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定点连续抽样的方法,选择新入院老年心脑血管患者2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GA进行营养评价,分析其与传统单项指标的相关性,评估SGA在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营养评价中的价值。结果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营养不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serum free triiodothyronine,FT3)、胃饥饿素(Ghrelin)、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水平及其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本院就诊的可疑冠心病患者23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在造影前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肘部静脉血,检测甲状腺激素、Ghrelin和obestatin水平,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C161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 全面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维普资讯,收集关于PPARγ基因C161T多态性与EH发生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评估关联强度,应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异质性检验和效应值OR合并,漏斗图评估发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脑桥旁正中梗死(paramedian pontine infarction,PPI)急性期运动障碍进展(progressive motor deficits,PMD)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发病48h内经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确诊的310例PP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发病后6h~7d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
期刊
[摘 要] 目的 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50例原发型高血压患者与90例同期体检健康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原发型高血压患者为高血压组,体检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按照血压水平分为Ⅰ级、Ⅱ级、Ⅲ级。观察CysC、RBP、β2-MG的水平变化并评估高血压病程变化的敏感度、准确度及临床意义。结果 高血压组
期刊
[摘 要]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9(MMP-9)水平、出血性转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 把在本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MMP-9水平、出血性转化率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溶栓后12h MMP-9(239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