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本文中分析了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分层优化法,对分层体育训练在高校体育训练中实施的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结合具体的实践训练情况,对高校公共体育训练环节中分层优化训练的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能更好地为高校公共体育训练方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训练;分层优化;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进行,高校传统的体育训练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高校训练需要,高校体育训练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个性,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高校公共体育训练中的主体和客体都具备明显的多元化特征,需要在分层优化训练的理论基础上,对高校中应用分层优化训练的方法及要求进行深入探讨,对此来更好地保证高校体育训练改革的顺利进行。
1高校体育训练中应用分层优化训练的必要性
对于体育课程来说,它对人的身体协调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较大的,因此在传统的体育训练中所使用的统一的训练方法单一且没有新意,训练目标缺乏层次感,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高校体育训练需求。训练方法如果过于单一,学生就会对体育训练失去兴趣,训练效果也会离训练目标越来越远。高校新课程改革后,分层优化训练应运而生,它一种创新的训练方法。高校体育教师在设计训练内容时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身体素质情况,有区别地设计好训练内容,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综合能力表现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区别,比如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学习能力等,根据总的学习目标,按照训练内容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种训练方法能有效弥补传统训练方法的不足,同时还贯彻了我国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的兴趣需求,以此来实现总的训练目标。
2分层优化训练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实施原则
2.1区别对待原则
高校体育训练实施分层优化训练的基础是区别对待原则,训练方法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设计,不同学生受到同一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将不同的层次划分出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感,从而达到最大化的训练效果。
2.2全面性原则
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来说,它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健康得到促进,同时还需要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进而让学生的内在修养得到提高,让所有的学生通过体育课程都能得到综合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会体育课程中的各项技术,还需要慢慢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将体育锻炼的方法牢牢掌握。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健美操训练时,除了要关心基础较弱、身体协调性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进度,还需要关心身体协调性好、基礎好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其出现优越感和懒惰心理,积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
2.3循序渐进原则
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分层优化训练时,应掌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训练内容的安排过程中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的原则,同时还应考虑到课和课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动作技能掌握了后再进行实践运用。从基础做起,然后慢慢进行创新,训练效果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得到更好地体现。体育教师要想实现训练目标,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训练质量。
3分层优化在高校体育寻中的应用策略
3.1分层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来进行
展开体育训练活动前,需要先分类测评和考评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性别、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和个性特征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训练群体。教师在分层后要认真分析和了解各层次的学生,将计量分类建档工作做好,在分层训练中面对差异进行分层施教是最重要的环节。训练方法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别和特点来设计,因为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男生和女生的运动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体育训练中,对于一些很难掌握的新知识可以通过课前引导来辅助练习,辅助练习应具备一定的适度性和递进性,让学生能有一个心理预热器,然后再进行新训练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也是训练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此外,在训练过程中,还应该依照学生对训练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3.2分层优化应根据不同训练阶段的目标来进行
训练阶段效果可以通过目标来体现,这是课堂效果得以实现的指航灯,也是新课程设计的基础要求。所以,目标是关键,分层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特点,让学生通过努力来达到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在体验到成就感的同时,将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比如,在排球体育课训练时,首先需要考虑到男女差异,然后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对球性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如果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需要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从基本动作开始训练,并且要及时给予他们细节上的指导。如果学生的综合能力一般,需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训练步骤的基础上及时掌握要领,让学生不断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强,让其在熟练技术和快速学习后,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的技术运用于实践中,积极创新思维。对于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以此来让学生间的差距缩短。如果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强,可以将训练目标制定的高于课程目标。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将训练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分目标,让学生循序渐进来达到目标要求。
4小结
在高校体育训练中应用分层优化训练,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对高校体育训练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留,张进喜.分层训练法在体育训练中运用的研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1):85-87.
[2]张孝军,李莉.论分层训练模式的负面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3,(01):124-125.
[3]魏勇.普通高校体育训练模式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02):75-78.
[4]赵振浩.关于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的实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3,(12):89-90.
[5]曲连珠.试论分层训练法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143-144.
关键词:高校体育训练;分层优化;应用
随着我国新课改的深入进行,高校传统的体育训练方法已经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高校训练需要,高校体育训练方法应该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设计,这样才能更好地展示学生的个性,在满足学生学习需要的同时,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高校公共体育训练中的主体和客体都具备明显的多元化特征,需要在分层优化训练的理论基础上,对高校中应用分层优化训练的方法及要求进行深入探讨,对此来更好地保证高校体育训练改革的顺利进行。
1高校体育训练中应用分层优化训练的必要性
对于体育课程来说,它对人的身体协调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是较大的,因此在传统的体育训练中所使用的统一的训练方法单一且没有新意,训练目标缺乏层次感,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高校体育训练需求。训练方法如果过于单一,学生就会对体育训练失去兴趣,训练效果也会离训练目标越来越远。高校新课程改革后,分层优化训练应运而生,它一种创新的训练方法。高校体育教师在设计训练内容时应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身体素质情况,有区别地设计好训练内容,对学生在不同方面的综合能力表现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区别,比如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学习能力等,根据总的学习目标,按照训练内容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进行分组,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能力。这种训练方法能有效弥补传统训练方法的不足,同时还贯彻了我国当前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满足学生的不同个性和不同层次的兴趣需求,以此来实现总的训练目标。
2分层优化训练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实施原则
2.1区别对待原则
高校体育训练实施分层优化训练的基础是区别对待原则,训练方法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来设计,不同学生受到同一环境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理解,将不同的层次划分出来,实现教与学的统一,让不同特点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感,从而达到最大化的训练效果。
2.2全面性原则
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来说,它不仅要让学生的身体健康得到促进,同时还需要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进而让学生的内在修养得到提高,让所有的学生通过体育课程都能得到综合发展。学生不仅要学会体育课程中的各项技术,还需要慢慢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并将体育锻炼的方法牢牢掌握。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体育训练的过程中,要确保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健美操训练时,除了要关心基础较弱、身体协调性较差的学生的学习进度,还需要关心身体协调性好、基礎好的学生的学习情况,避免其出现优越感和懒惰心理,积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此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
2.3循序渐进原则
高校体育教师在进行分层优化训练时,应掌握好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训练内容的安排过程中本着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的原则,同时还应考虑到课和课间的联系,让学生在动作技能掌握了后再进行实践运用。从基础做起,然后慢慢进行创新,训练效果只有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才能得到更好地体现。体育教师要想实现训练目标,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训练质量。
3分层优化在高校体育寻中的应用策略
3.1分层应根据学生的差异合理来进行
展开体育训练活动前,需要先分类测评和考评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然后根据学生的不同性别、学习能力、身体素质和个性特征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训练群体。教师在分层后要认真分析和了解各层次的学生,将计量分类建档工作做好,在分层训练中面对差异进行分层施教是最重要的环节。训练方法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性别和特点来设计,因为同一内容不同的学生可能有着不同的理解,男生和女生的运动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在体育训练中,对于一些很难掌握的新知识可以通过课前引导来辅助练习,辅助练习应具备一定的适度性和递进性,让学生能有一个心理预热器,然后再进行新训练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这也是训练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础。此外,在训练过程中,还应该依照学生对训练内容的接受程度和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3.2分层优化应根据不同训练阶段的目标来进行
训练阶段效果可以通过目标来体现,这是课堂效果得以实现的指航灯,也是新课程设计的基础要求。所以,目标是关键,分层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特点,让学生通过努力来达到目标的要求,让学生在体验到成就感的同时,将自身的综合能力提高。比如,在排球体育课训练时,首先需要考虑到男女差异,然后还需要考虑到学生对球性的熟悉和了解程度。如果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需要在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从基本动作开始训练,并且要及时给予他们细节上的指导。如果学生的综合能力一般,需要让学生在掌握基本训练步骤的基础上及时掌握要领,让学生不断对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强,让其在熟练技术和快速学习后,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学以致用,将所学的技术运用于实践中,积极创新思维。对于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以此来让学生间的差距缩短。如果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强,可以将训练目标制定的高于课程目标。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将训练目标进行分解,分解成若干分目标,让学生循序渐进来达到目标要求。
4小结
在高校体育训练中应用分层优化训练,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对高校体育训练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留,张进喜.分层训练法在体育训练中运用的研究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01):85-87.
[2]张孝军,李莉.论分层训练模式的负面影响[J].教学与管理,2013,(01):124-125.
[3]魏勇.普通高校体育训练模式研究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5,(02):75-78.
[4]赵振浩.关于体育训练中分层训练的实施[J].当代体育科技,2013,(12):89-90.
[5]曲连珠.试论分层训练法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应用[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3):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