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我记起你的脸

来源 :女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UIZH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漂泊异乡的人,我也为你祝福。
  中餐馆里的厨师夫妻
  2017年秋天,在土耳其。
  在这个国家的地图上顺时针走了一圈,返回伊斯坦布尔时,正遇上落雨降温。
  坐轮渡过马尔马拉海。下车站在船边,有海鸥在海上密集飞鸣,冷雨击打头脸似细密冰针,有那么一瞬间,突如其来的,吃了十多天烤肉的胃开始想念白灼菜心和明火白粥。
  一向是感兴趣且不畏惧“别人的食物”的人,但适应是一回事,想念是另一回事。就像你可以和一万人说话,但真想说给他听的,始终只得那一两个。
  然后,那一晚,在一道斜坡上的一条巷子里的一家挂着灯笼的中餐馆里,吃到了很是地道的卤鸡、清蒸鱼、番茄炒蛋和清炒包菜。
  离开餐馆前去洗手间,里面有人,服务生就带着我穿过后厨去另一处洗手间。
  穿过后厨的时候,我看见一男一女安静地坐在已经收拾停当的厨房角落。
  他们戴着白围裙和白帽子。帽子不是那种高高的厨师帽,是平顶的,有点像医生戴的白帽子。厨房的灯是冷光灯,冷光照着他们的脸,青白色的。
  他们坐在厨房一角的小板凳上,身边是擦得铮亮的不锈钢厨具和料理台。两个人的坐姿和表情极其相似,叫人没法不相信这是一对共同生活了多年的老夫老妻。
  小板凳很矮,他们无声无息地坐在上面。
  我站在过道上,跟他们说:“今晚的菜真好吃,谢谢你们啊。”
  他们客气地笑。
  我问他们从哪里来。
  他们说:“浙江。”
  再次穿过后厨的时候,我和他们说再见。
  他们仍是客气地笑,说:“再见。”
  此刻,我记起他们的脸。厨房的冷光灯下,两张客气微笑的,青白色的脸。又记起离开餐馆后,伊斯坦布尔的冷雨仍在细细密密地下,餐馆门口被风吹得摇晃不停的两只灯笼兀自亮着,映出巷子里石板路上一地湿漉漉的红。
  独立大街上的手风琴手
  还是在伊斯坦布尔,那天在塔克西姆广场观光。
  塔克西姆广场是城市中心的游客必到之地,当然,如果你留意国际新闻的话,会知道這里也是枪击、爆炸、示威一类事件频频上演之地。
  但此刻的广场上,正在上演的是一场喜乐的游行。很多人驻足围观。我隔了一段距离,看着游行者们金银红绿的装扮,莫名想起了小时候看过的阿凡提大叔和巴依老爷的故事。弯胡子的男人穿长袍,花车后面跟着同样装扮鲜艳的一群人,乐器起劲地吹吹打打像鸣锣开道,这该是个传统喜剧人物游行。
  广场旁边的独立大街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糕点店、干果店、咖啡店、艺术品店、首饰店、冰淇淋店、教堂,在一条街上和谐共处。书店最门口的台面上摆放着帕穆克的小说,隔壁果汁店的小哥正端出一杯晶莹红亮的石榴汁递给等候的顾客。
  路面正在开挖修整,你可以想象广州的北京路或者深圳的华强北被开膛破肚后尘土飞扬的样子。接连几日的冷雨已然停歇,阳光普照,独立大街上修路机械来来回回叮叮当当,有些被挖开的路段铺上了厚厚的钢板,从街的这一面去到另一面,要踩着钢板颤巍巍地晃过去。
  一片尘嚣中,忽听得一阵熟悉的乐音。
  是街对面的一家服装店门口,一名年轻女子在拉手风琴。我听到的熟悉乐音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我站在街的这面听了一会儿,她拉完一曲,再开始一曲,是《格林卡》。
  我踩着钢板再一次晃到街对面去,走近,站到琴手旁边,看她拉琴。
  年轻女子长了一张俄罗斯的脸。在她身边有一只婴儿车,车里睡着一个小婴儿。她拉完《格林卡》,腾出手去推一推旁边的婴儿车,再接着拉下一曲。
  下一曲。刚听到开头我就呆住了,《海港之夜》!我少年时候一个人对着歌本唱过无数次的《海港之夜》!
  满街行人匆匆,游客众多,都是来看土耳其的。没多少人有兴趣驻足听几分钟来自俄罗斯的手风琴声。
  我呆立半晌,在年轻女子的琴盒里放进一枚里拉,转身紧赶着去附近的糖果店买土耳其软糖。走开几步后,身后的曲子正进行到结束句,我知道,那句的歌词应该是“明天远航时,亲人的蓝头巾,将在船尾飘扬”。
  我记起她的脸。在异乡的喧嚣扰攘中,她抱着枣红色的手风琴,扬起脸,骄傲地演奏着旧时代的乐曲,温柔地看顾跟随自己在异国漂泊的孩子。我记起她的脸。
  他喜欢满世界拉琴
  前几年,有段时间,在我家两个街区外的十字路口,每到夜晚,会看见一对卖艺的老人。
  两位老人都该是七十出头了,这是我根据他们的样貌得出的判断。但也说不定,像他们这样四处游走、风餐露宿的卖艺人,会比普通人显老一些也有可能。
  那一段时间,这对老人在这个十字路口仿佛安营扎寨,我很多次远远经过,都能听到来自他们所在方向的乐音。声音很大,应该是用了放大器,弹奏的都是一些民乐的曲子。
  有一天晚上,我散步的时候,走近了他们。看清楚了他们的乐器是琵琶。但其实只有老爷爷一个人在弹,老奶奶裹着棉衣坐在一只木凳上陪着老爷爷。老爷爷弹《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弹《洪湖水,浪打浪》,也弹《小燕子穿花衣》,“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
  老奶奶靠着老爷爷,在欢快的琵琶声中闭眼盹了过去,过一会儿,醒来,继续听。有人往他们面前的碗里放进硬币或纸币的时候,老爷爷会微微身体前倾以示谢意,老奶奶就笑眯眯地小声说:“谢谢,谢谢。”
  那是深圳冬季的夜晚,微寒,有薄雾。十字路口的周边,高楼大厦上有耀眼灯光,高楼下面每晚有小燕子穿着花衣飞去飞来。
  也是在那一阵子,逢到周末,白天的时候,我偶尔会在中心书城的广场上出没。那里有很多艺人表演,有年轻人的乐队,激昂地唱Beyond的歌,也有文艺款的,一口气唱下来全是许巍。
  在靠近路边的一个摊位,是—个阿叔在拉二胡。跟弹《小燕子穿花衣》的老爷爷一样,他拉的曲目也并不是《二泉映月》这样的经典老曲子,多数是流行歌曲改编的。我经过的时候,他正在拉一首有点悲伤的曲子,我循着乐音想了一会儿,记起来,这首的名字叫《一千个伤心的理由》。旋律从二胡的腔体里如泣如诉地流出,竟然莫名让人想起了“断送一生憔悴,只销几个黄昏”。   阿叔身边围观者众,很多人看的不是阿叔本人,是他身边的纸牌子。牌子上用毛笔写了很多字,有阿叔的姓名电话,也讲到他四处拉琴的缘由,说他用拉琴换来的收入供儿女读完了大学,又说,“在街头拉琴的日子里,亦有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经历,让人难以释怀,但每当大家听到我的琴声,不由自主驻足聆听,当有人双手将钱币置于琴盒之中,尤其是当妈妈告诉孩子‘这是二胡’的时候,所有的辛劳和苦楚,顿时都化作了幸福、骄傲和满足……”
  纸牌子的最上面,是一行醒目的红色大字:“我喜欢满世界拉琴”。
  我记起阿叔的脸。记起他的黑布鞋和黄色对襟衫,记起他的花白头发,也记起他低头拉琴时脸上的安静、专注、欢喜和沉迷。
  欢乐时光总是短暂
  三年前坐邮轮旅行,给我的房间做清洁工作的,是一名菲律宾中年男服务员。每次收拾完房间后,他会用毛巾折一只小动物,有时是小狗,有时是兔子,有时是大象,跟第二天的行程单一起,放在床上。我第一次看到小动物时,高兴得差点摔一跟头。
  有一次,做完清洁,他看到我的小熊,很感兴趣地问我,小熊叫什么名字。
  我说:“大力欢。”
  他跟着我说,但说不利索。我就简化说:“欢欢。”
  他很顺利地说:“欢欢。”
  练了几遍,对小熊说:“很高兴认识你,欢欢。”
  然后带上门出去,“明天见,欢欢。”
  船上有好几个餐厅,我常去的是帆船自助餐厅。餐厅门口挂着这条巨型邮轮到过的众多港口的徽标和相关的照片简介,上船第一天,我站在门口看了很久,又用手机拍下一些。正在看的时候,一个女服务员走过来,用英文和粤语交替向我做介绍,热情又得体。
  我谢过她,记住了她的脸。她长得很像香港演员张可颐,很瘦,脸上总是笑容可掬。虽然我不确定她来自广东还是香港,但我总觉得她面善,相比起其他国籍的船员,她的热情得体里面更多一些程式化之外的亲切感。
  我还记得她胸牌上的姓名里面有一个“燕”字。
  邮轮返回香港,离船当天,早餐的时候,我的邻桌是一群香港老人家,“张可颐”正在为他们端茶倒水。
  老人家们和她聊天,问她是哪里人,她说:“广东。”
  我取了食物坐下来的时候,老人家们正在关心姑娘多久上一次岸,会不会想家。她说,当然想啊,但隔一段時间会有一次休假,可以回家探父母。然后细致地答复老人家们关于这艘船的询问:“下一班航程,目的港是越南岘港,我们这一趟呢,旅客有三千多,三分之二是香港旅客,三分之一是内地旅客:下一班旅客的比例正好相反……”很是温和耐心。
  聊了几句,姑娘要走开去做事了,很有礼貌地跟老人家们道别,祝他们返家顺利,身体健康。老人家们连连说好不舍得你,姑娘轻言细语说:“是啊,我也好不舍得你们,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特别快……”
  这个叫阿燕的姑娘,为这一班老人家,也为我的这一趟航程画了一个暖心的句号。我记起她的脸,瘦,笑容可掬,像张可颐。
  又记起那位菲律宾船员的脸,看到大力欢的时候,他的眼睛会陡然发亮。
  不知道他们工作的那艘船现在正航行在哪里。祝他们顺利,有更多假期可以回家探望家人。也祝福所有漂泊异乡的人,在外的时候顺心顺意,想家的时候就能和亲人在一起。
其他文献
1  与荣姐的第一次见面,有点戏剧性。  那是2012年的春季,我已连续两个多月反复感冒发烧,成了单位附近一家社康中心的常客。那天正在上班的我又发烧了,头痛欲裂,整个人都软绵绵的,虽然单位距离社康中心大概只有一公里,步行十分钟左右就能到达,但我觉得自己已没有力气能走到那里,于是打了辆的士。  到了社康门口,却发现忘记带钱包了。便对的士司机说:“不好意思,我忘记带钱包了,你能不能在这里等我一下?我马
期刊
春天风驰电掣。你有没有加入看花花的大军,坐汽车、坐火车、坐飞机或者半天疾行一万步,去会晤你期待已久的桃花杏花梨花樱花海棠花油菜花?  风景在远方,风景也在身边。  柔软的草地、清爽的风、香喷喷的面包店、啪嗒跌落路面的一朵木棉、老树上绽出的一粒绿芽……都是好风景。  而更好的风景是人。友善的邻居、婴儿车里的孩子、相携而行的老人、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包括你自己。  你穿着美好的衣裳,做着平凡但自己乐意
期刊
她的笑也是一本正经的。  这天,我见到了传说中的李敏。她是一名无法站起来行走的残疾人,她是一位创业者,她是一名投身于公益事业的“特殊红娘”。  这天,她坐在一把轮椅上,笑得如沐春风,我不自觉地站了起来,迎向她,也笑了起来。这时,我想起了联系采访事宜时,告知她我当天会穿什么衣服,隔着通讯器,我被她的气势影响竟忘了要采访的人是一位残疾者,我问她在当天的着装大概会是怎样的。她在电话里,哈哈笑了起来:“我
期刊
有奇葩,就有能治他的人。  “给他叫两个牛肉快餐”  一清早,李太太打电话嘱咐司机,把厂里的一套刀模拿到另一间印刷厂去做自己的货。那刀模是日本货,贵,但其实也算坚固,不会因为搬动一两回就被碰碎。  但李老师不淡定了,他心疼那套刀模,生怕它被拿去弄坏了。他围着车间转圈,一边转一边咕哝着大家听不懂的乡音浓重的湖南话。我们一开始并不在意,你就转呗你就咕哝呗,我们该干嘛干嘛。  刀模被司机和男同事取下来,
期刊
专业能手  见到王丽萍,是在办公室,她正坐在电脑前,和同事紧张地进行着即将离开深圳一年前的各种交接和收尾工作。听到我跟她打招呼,脸上立马就浮现出笑容,觉察不出一点分身乏术的状态。从1989年开始,她就在特区的审计机关工作,今年是第30年。  经过中央组织部和共青团中央在全国范围的严格筛选,王丽萍成为298名支持中西部发展的第19批博士服务团成员之一,也是第19批中深圳市唯一被选上的博士。我跟她取得
期刊
如果你不每天锻炼身体,它就会枯萎;如果你不每天锻炼思想,它就会消失。  到2019年4月4日,菲利丝·苏伊斯就96岁了。这个被全世界粉丝称为“96岁跳舞少女”的女人,人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剧情片。  她做过很多事情。芭蕾、时装、瑜伽、秋千、探戈、跳伞、网球,都是她的爱好。  她曾经无数次刷新人生,在同龄人纷纷退休或等死的年纪,微笑着站上新的跑道。  她不断学习新东西,每一样让她好奇的事,或是能够挑
期刊
路人脸的奥斯卡影后  2019年2月24日,第91届奥斯卡揭晓,英国演员奥利维亚·科尔曼凭借新片《宠儿》夺得最佳女主角。在观众纷纷打听“谁是奥利维亚·科尔曼”的同时,那些熟悉她的观众集体欢呼,奔走相告。有媒体欣慰地报道:“我们想要听奥利维亚·科尔曼的获奖感言,奥斯卡众神就让它发生了!”  奥利维亚·科尔曼满脸欢喜又震惊地上台,步子甚至有点笨拙。她说的第一句话是:“喔,这真的很有压力。”全场都笑了。
期刊
前两天,我遇见了同学安静,她开着漂亮的车子,一脸的幸福。  1  小时候,安静是我们仰望的公主,人长得漂亮,还永远有好看的连衣裙。要知道上世纪80年代初,别说连衣裙了,有两件买的现成衣服就不错了。但是,安静有,因为安静有一个能干的爸爸。安静爸爸是我们老家最早干实业的人,是方圆几十里第一个“万元户”,他每次从外地回来的时候,都会带新衣服给安静。  安静穿着新衣服,转着圈给我们看,阳光下,看得我们无比
期刊
化家庭矛盾为各有坚持,化吵架打架为各抒己见,化暴风为细雨,化戾气为祥和,功莫大焉。  2018年过去了,2019年已经来临。如果要给我的2018年做一个盘点,我想特别划出一个叫“我最爱看的综艺节目”的方阵,在里面放入以下成员:《奇葩说》《吐槽大会》《一本好书》《声入人心》和《奇遇人生》。排名不分先后。  如你所知,一档综艺节目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气质的。比如你常年观看《快乐大本营》,你会自带一身
期刊
大金和阿二  林俏俏在他们小区里挺引人注目的,倒不是长得俏,她爸虽然一口气在她名字上叠加了两个俏,可她愣是跟俏毫无缘分。背影看起来挺不错,瘦瘦的,一头茂盛乌黑的长发,可转过身来,就有点失望了,眼睛不算小,可眼球有点凸;鼻梁不够挺拔,鼻翼宽了点:嘴唇呢,又有点微微的龅牙;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人中部位的汗毛有点重……而且正面看,身材也是平板硬朗有佘,柔韧丰满不足。  但林俏俏养了两条大狗,一条是金毛,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