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生排烃动力学研究海相及煤系烃源岩的残留烃及其裂解成气特征

来源 :海相油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wu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煤与海相泥岩的块状样品为研究对象进行多升温速率下的排烃模拟实验.借助生烃动力学S-法处理实验模拟结果,对煤与海桕泥岩的残留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相泥岩残留烃在R0为1.0%时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而煤中残留烃在R0为1.0%时达到高峰后便基本上保持稳定。煤吸附能力比海相泥岩的强.其残留烃量也比海相泥岩大。成熟作用对于煤及海相泥岩残留烃都有很大的影响。高过成熟阶段海相地层中烃类构成以油藏A输导层中原油裂解气为主,源岩中的残条液态烃也有一定的贡献.而煤在排烃结束以后煤中分散液态烃对裂解气的贡献更大
其他文献
湖北松滋下三叠统大冶组主要为一套深水碳酸盐岩,与下伏上二叠统长兴组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呈整合接触,它以深水原地沉积为主,夹有深水异地沉积。深水原地沉积以深灰色薄层泥晶灰岩
采用SYS-1型碳酸盐岩溶蚀速率测定仪,选取四川东北地区5种碳酸盐岩样进行溶蚀实验,研究了三种主要TSR流体产物对碳酸盐岩的改造作用。H2S的溶蚀能力相对较强.在120℃温度下对微
对一种以液态二氧化碳为气源的防撞气囊充气过程进行分析,给出这类装置的充气时间计算方法,可供设计这类装置作参考之用。
中国东部和中-西部舍油气盆地内构造样式在平面上多为雁列展布,在构造演化过程中都注入了扭动因素。归纳出了扭动构造的六大地震地质特征,如扭断裂带主断面产状近于直立插入基
常规薄片和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百色盆地上法地区兰木组石灰岩古岩溶储层具低孔渗特点,主要储集空间为后期改造产生的裂缝和溶蚀孔洞;经历了风化壳岩溶和缝洞渗流岩溶两种成因的两
在研究了我国海相油气探矿权区块基本油气地质条件、勘探程度、技术经济条件等要素和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48个评价参数和归一化取值参照表,建立了探矿权区块评价工作流程、评分
在宜昌兴山下三叠统嘉陵江组灰岩晶洞和方解石脉中发现液体油苗。为查明其源岩,通过详细的野外剖面资料及密集采样,以有机碳含量0.5%为有效烃源岩下限,甄别出宜昌地区有三套有效烃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成因机理的认识逐步深入.一体化的储层预测技术集成和创新初见成效,储层非均质性表征和评价的技术思路基本形成,标志着重大专项海相碳酸盐岩储层课题的实施进入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之下的千米桥潜山是一个深埋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潜山油气藏。潜山形成经历了中一新生代褶皱抬升—埋藏改造等复杂的地质过程,碳酸盐岩储层成因复杂,有效
牙哈——英买力地区是塔北隆起上的主要油气富集区,古潜山风化壳型储层的观点一直主导着该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思路。但储层精细描述揭示了牙哈——英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