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入路与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手术的比较与选择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ji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院于1980~1986年用前入路行腰椎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共30例,随访24例,随访时间从0.5~6年,其优良率达95.8%。比后入路组优良率(94.4%)要高。本文就前入路作腰椎间盘切除的手术方法作一介绍,并将前入路与后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的疗效、手术方法、手术适应证、并发症等作一分析比较。前入路手术技术要求比较高,但第一次后入路手术效果不佳再手术者、有双侧腰腿痛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者、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峡部不连、腰椎滑脱、骶椎裂等腰椎畸形、脊椎不稳者应用前入路手术效果比较好。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1981年9月~1986年6月,用Harrington及Luque器械手术治疗各种脊柱侧弯共218例。弯度大于100°者共104例。随诊平均18个月。根据不同情况,做了6种手术:(1)单纯Harrington撑开棍及钢丝固定;(2)单纯Luque方法;(3)联合Harrington及Luque方法;(4)两根Harrington撑开棍及多数钢丝固定;(5)先做前路多数椎间盘切除松解,以后再做后路手
期刊
1980~1986年共用颅盆牵引及局麻后路手术治疗脊柱侧弯97例。男44例,女53例。年龄平均17.3岁(5~27岁);特发性60例,先天性29例,神经肌肉病性4例,神经纤维瘤病3例,瘢痕挛缩1例;侧弯角度平均72°(45~152°),矫正率平均51.6%。本文重点介绍了应用此装置的目的、安装方法、适应证及牵引的并发症和“极限”。本组未发生牵引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术前牵引已将凹侧软组织松弛,局麻下易
期刊
期刊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术式,即通过采用自行设计的薄型髓核钳与多角度特种刮匙。沿病变的椎间隙进入椎节后方摘除后突的髓核及切除增生的骨质。自1984年至今共施术44例(69个椎间隙),术中无意外发生。此种术式不仅损伤小,操作简便,且并发症少,疗效稳定。本组除1例外均获显效或改善。
期刊
自1982年12月,四年间共收治OPLL22例。16例合并颈脊髓病。7例作HLA试验,无1例阳性。12例作血糖检查,仅1例显示有糖尿病。侧位X线片测量椎管狭窄率平均为40%(12~65%)。CT扫描对估价病理改变及决定手术方法有一定意义。10例合并有DISH,显示有广泛椎旁及四肢韧带骨化,说明两者可能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脊髓病多发生在骨化韧带连续部与节段部之间,虽与椎管狭窄有关,但更可能由于颈椎
期刊
期刊
本院共行哈氏棒矫形术76例,平均年龄为15.5岁,脊柱侧弯Cobb角平均为58.57°,有2例发生肺部严重并发症。血气分析检查显示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碱储备、碳酸均低于正常。肺功能检查中,正常通气功能占23.08%,肺功能障碍者占76.92%,其中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占46.15%,小气道病变占30.77%。只要手术前对肺功能有足够的估计,手术时麻醉和手术谨慎施行,一般脊柱侧弯重度者,均能安全渡过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