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Fansidar预防疟疾所致之致死性多系统毒性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nfei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告一例健康女性.于服Fansidar(乙胺嘧啶及周效磺胺)后出现了致死性多系统损害。患者60岁,无过敏反应史。患者入院前曾服此药每周1次共3次,曾出现黄疸。入院时无黄疸,但有脱水,体温38.5℃,尿蛋白微量,镜检可见红细胞。

其他文献
一些深部真菌病的组织像中,菌体周围出现星状体已为大家所知,该现象多见于孢子丝菌病,而见于着色真菌病却很少.作者报告一例62岁的农村妇女右手中指背侧因外伤后局部产生一个直径为1.0cm的浸润性红斑,逐渐向手背发展,7年后增至6.55.2cm大小,并于左手背亦发现1.01.0cm大小之相似皮损.患者一般情况好.
最近,13-顺-维甲酸在动物中广泛研究后,在人类试用治疗严重的囊肿性寻常痤疮,面部磨削术是治疗痤疮后遗疤痕的常用方法。本文报道9例患者,有些在停止口服13-顺-维甲酸后立即作整个面部磨削,有一些病例则在用药治疗同时作磨削治疗。治疗的病人7例男性,2例女性,平均年龄27岁。4例停用13-顺-维甲酸平均6月。在磨削时,5例仍用13-顺-维甲酸。全部病人13-顺-维甲酸的剂量是每天1或0.5mg/kg,
期刊
(一)现时对于蕈样肉芽肿治疗的原则是:在肿瘤前期(即Ⅰ期湿疹样、鳞屑性红斑等的多型初期发疹期和Ⅱ期扁平隆起浸润性红斑的扁平浸润期)应尽可能施以姑息疗法以求控制,而在Ⅲ期肿瘤期特别当皮肤以外其他内脏也受到侵袭时则应施行象对恶性淋巴瘤那样的强力的全身疗法。为了控制Ⅰ和Ⅱ期患者的皮疹,又不损害患者的健康,在皮肤科局部疗法占很大的比重。当然,局部疗法对于蕈样肉芽肿的全期都是必要的,而在占蕈样肉芽肿病期最长
为研究银屑病患者HLAs-A、-B、-C的频率及其与临床表现、发病年龄的关系,作者对212名希腊患者进行了HLAs-A、-B、-C的频率测定,并以202名健康、无亲缘关系的希腊献血者作对照。受试的212名患者均无亲缘关系,其中男135名。女77名;年龄5~85岁;发病年龄5~25岁65名,26~59岁99名,60~85岁48名;红皮症型16名,关节炎型26名,点滴型9名,脓疱型7名;具银屑病家族史
期刊
结节病为不明原因的多系统疾病,除常见皮肤表现外,尚有许多少见型,如色素减退、红皮病、鱼鳞病样、溃疡性及银屑病样损害,这些病例不做活检难以诊断.本文描述一例特殊的微小丘疹型结节病,其皮疹在临床及组织学上均酷似光泽苔藓.患者女性,28岁,上背部丘疹及左肘结节已存在半年,8月前曾因前葡萄膜炎致视物如云雾样.丘疹坚实,肉色,有光泽,针头大小.表面多平坦,少数中心凹陷.
期刊
白癜风是皮肤科中难治之症,其病因至今未明。近年来不少学者对本病和内分泌疾病之间的关系作了较多研究。结果表明,白癜风与甲状腺、肾上腺疾病、糖尿病及多发性内分泌疾病等有密切的关系。
期刊
日光性荨麻疹患者在临床上症状相同,而作用波长及转移试验则以病例的不同而异,这可能是发病因素及发病机理的不同所致。
期刊
着色霉菌病(Chromomycosis)是一种慢性病,它的临床特点是缓慢发生结痂性、疣状,有时伴有溃疡的皮肤斑块。患者常先有外伤史而好发于中年男性的下肢。它可由瓶霉菌(Phialophora)和枝孢霉菌(Cladosporium)的5个种中任何一种所引起。农民和需经常接触泥土的工人好发。
患者男性,83岁,无特殊既往史。1982年3月起躯干、四肢出现散在分布的红斑大疱性损害,伴有瘙痒,疱壁紧张,内容清澈,基底为红色斑片或风团样斑片,尼氏征阳性。不久出现吞咽困难伴疼痛,口腔检查见咽部有一大疱,眼部粘膜正常,全身情况良好。常规化验检查正常。皮肤大疱组织学检查为表皮下大疱,直接荧光检查见表皮-真皮连接处有IgG及C3呈线状沉积。循环抗基底膜抗体阴性。上消化道纤维镜检查见一食道裂孔疝,在食
期刊
当出现典型组织学特征时,蕈样肉芽肿(MF)的诊断是很容易的。相比之下,MF的早期诊断目前相当困难,且诊断标准各异。作者通过对下述几个因素的研究,认为它们都不能作为早期诊断MF的指征。这些因素包括:乳头层浸润的密度,不典型淋巴细胞存在的比例,浸润中T辅助细胞的百分比,浸润细胞胞核密度或脑回样细胞存在与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