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降低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 :医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j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降低应用二甲双胍联合替米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门诊于2018年8月-2019年12月期间进行诊治的肥胖型高血压伴糖耐量降低患者60例,采用Excel表格将患者相关信息统计后随机分为参照组(n=30)、试验组(n=30)。参照组实施替米沙坦治疗,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两组血脂变化。结果:①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之前,两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斑蝥素乳膏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多发性寻常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性寻常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斑蝥素乳膏联合维A酸乳膏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斑蝥素乳膏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随访5个月,观察并对比两组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5个月发现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斑蝥素乳膏联合维A酸乳膏可提高
目的:分析在腹部CT诊断下缺血性肠病患者所呈现出的影像学特点.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肠病患者89例.对89例患者进行腹部C T影像学检测,观察89
目的: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在四肢骨折临床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6例四肢骨折患者,通过红蓝球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红球的48例为对照组,蓝球的48例为实验组。对照组所用的为普通钢板螺钉内固定手术,实验组所用的为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手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7.1%;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肢骨折实施锁定加压钢板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功能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与地佐辛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镇痛效果及副反应情况。方法:将我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02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依据手术镇痛用药方案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100例采用地佐辛镇痛,观察组102例采用布托啡诺镇痛,对比两组拔管后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以及苏醒期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拔管后患者的疼痛程度随着时间的增加均逐渐减轻,且拔管后观察组不同时间点疼痛程度相较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疼痛程度均显著更轻(P<0.05);观察组苏醒期患者共有1例(0.98%)发生
目的:分析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与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肾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8月在我院泌尿外科治疗的90例肾结石患者按不同手术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PCNL,观察组使用MPCNL,对比两组的各项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手术及结石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 VAS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期手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于2018年7月—2020年7月期间治疗的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行阿莫西林分散片治疗,观察组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治疗,评价两组疗效,记录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发热、咽痛、充血、脓性分泌物等症状缓解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7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观察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肾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开放组与后腹腔镜组,每组各40例。开放组采取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后腹腔镜组采取后腹腔镜指引下肾脏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指标、围术期并发症、术前后肾功能。结果:后腹腔镜组与开放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组肾热缺血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后腹腔镜组患者术后胃肠恢复时间、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
目的:探讨对重症创伤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治疗后,将其应激反应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重症创伤患者160例,将其按照随机的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咪达唑仑进行治疗)与观察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治疗),两组均各有8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BS、E、NE、Cor及ALD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
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丁苯酞+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细胞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7月86例实施阿司匹林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丁苯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VEGF、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观察消渴健脾方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抽取法将60例住院患者均分为观察、对照两组。对照组30例口服二甲双胍片,500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除口服二甲双弧外加用消渴健脾方联合治疗,200mL/次,2次/d。通过患者临床症状的观测、空腹血清葡萄糖(FPG)、餐后2小时血清葡萄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不良反应等相关指标进行疗效评价。连续治疗3个月,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