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血管造影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同步检查法对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诊断价值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xi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眼底血管造影联合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同步检查(HRA+频域OCT系统)在渗出性老年性黄斑变性(AMD)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临床病例横断面研究设计.对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或间接检眼镜检查确诊的42例渗出性AMD患者眼底有活动性病变的50只眼进行HRA+频域OCT检查.50只眼均进行了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频域OCT同步检查,其中15只眼还同时进行了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和频域OCT同步检查.以眼底血管造影能否清楚显示CNV边界将CNV分为4种类型:典型性CNV、部分典型性CNV、隐匿性CNV、CNV瘢痕化.整合图像中将CNV的0CT图像特征分为3种类型: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型、视网膜下型、混合型.FFA及ICGA检查按常规方法进行,利用实时定位频域OCT断层扫描技术定位CNV,图像采集设定为通过强荧光区的放射状和格栅样断面,每帧图像为7 μm断层,放射状为30°间隔. 格栅状为10横向10纵向扫描线.根据FFA、ICGA检查结果和0CT图像特征对CNV进行分型,着重对 CNV的FFA、ICGA、Oct形态进行图像整合分析.结果 50只眼均定位检查到CNV.典型性CNV 4只眼,占8%.部分典型性CNV 11只眼,占22%.隐匿性CNV 32只眼,占64%.其中,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型27只眼,晚期无源性渗漏5只眼.CNV瘢痕化3只眼,占6%.OCT检查结果显示,RPE下型4只眼,占8%,表现为CNV生长于RPE光带下;视网膜下型16只眼,占32%,表现为在RPE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中断,有弧形高光反射组织通过中断处向视网膜下突起生长;混合型30只眼,占60%,表现为CNV既占有RPE下空间又占有视网膜空间.结论 HRA联合频域OCT系统的图像整合技术能较好地对CNV进行分型和性质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患者一级亲属的免疫特征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方法 LADA-级亲属209例,经典1型糖尿病(T1DM)一级亲属340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观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是指导入特异性针对目标基因的同源双链RNA,引起目标基因的不表达或减效表达.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或shortinterfering RNA,siRNA
先天性视盘小凹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视盘发育异常,一般不影响视力,多在伴有黄斑部浆液性脱离时出现视力下降才能被发现.视盘小凹大多位于视盘颞侧,边界清楚,多为类圆形或椭圆
目的 研究小脑脑桥角区的解剖结构,为三叉神经痛与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16例成人头颅湿标本,采用乙状窦后入路,对小脑脑桥角区行显微解剖研究.结果 (1
目的 观察激活蛋白-1(AP-1)、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榆测AP-1亚单位c-Jun、MMP-2及MMP-9在人正
目的 探讨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败的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8年11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327例人工髋关节初次翻修手术患者的病史、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及手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内皮素(ET)水平及其对缺氧因素预测的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新生儿174例.其中健康足月新生儿依据分娩方式分为自然分娩组20例和选择性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是否存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的变薄,并分析RNFL厚度和若干糖尿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42位2型糖尿病患者(47~70岁)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是否成功,依赖于经静脉输沣后能否定居于靶器官并长期存活,这个过程被称为归巢.然而,调节和控制间充质干细胞归巢的分子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目的:
目的 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感染状况,探讨HCMV活动性感染与SLE病情及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63例SLE患者,将外周血白细胞接种于人胚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