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高糖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是否加用15 mmoL/L葡萄糖(高糖)+100μg/ml AGE或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nPP),将人单核细胞白m病细胞株THP-1细胞分为正常糖组(5 mmoL/L)、高糖+AGE组、高糖+AGE+Zn
【机 构】
:
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在高糖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诱导的人单核细胞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 根据是否加用15 mmoL/L葡萄糖(高糖)+100μg/ml AGE或HO-1抑制剂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ZnPP),将人单核细胞白m病细胞株THP-1细胞分为正常糖组(5 mmoL/L)、高糖+AGE组、高糖+AGE+ZnPP组、正常糖+ZnPP组,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及培养液上清,榆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氧簇(ROS)、培养液上清丙二醛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HO-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高糖+AGE组和正常糖+ZnPP组的ROS、丙二醛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糖组(均P<0.05).高糖+AGE+ZnPP组的ROS、TNF-α水平显著高于高糖+AGE组(均P<0.05).高糖+AGE+ZnPP组的H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高糖+AGE组(0.39+0.02±0.89 vs 0.09±0.384±0.00 vs 0.81±0.02,均P<0.05).结论 ZnPP通过抑制HO-1表达加重高糖和AGE导致的单核细胞氧化应激,HO-1可能在糖尿病氧化应激中起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分别检测正常人、单纯2型糖尿病及合并大血管病变病人的血清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annose-binding lectin,MBL)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 显示,血MBL水平在单纯2型糖尿病病人明显低于正常人和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病人(均P<0.01),后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hs-CRP水平在2型糖尿病病人显著升高(P<0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9年11月27日在北京公布的“2008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文章”名单,医学类仅15篇入选,其中两篇为《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所发表,这两篇论文是:
选择在本院住院糖尿病患者390例,男210例,女180例,年龄(62±16)岁,以酶法测定血清肌酐,分别采用Cockcroft-Gault公式、MDRD7方程、简化MDRD方程、国人校正后的MDRD方程(c-7GFR4方程和c-aGFR4方程)以及CKD-EPI方程计算并用体表面积(BSA)校正得到eGFR值,将所得结果与标准化的显像法测得的99mTc-GFR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一致性检验及受试者
目的 探讨G蛋白耦联受体40(GPR40)是否介导游离脂肪酸(FFAs)短期、长期作用对小鼠胰岛NIT-1 β细胞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及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方法 利用siRNA技术抑制GPR40在NIT-1细胞的表达,ELISA法检测棕榈酸、油酸短期(2 h)、长期(48 h)干预对NIT-1细胞GSIS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GSIS过程中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结果 FFAs
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995年至2011年的8例甲状腺功能减退肌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其主要表现为:近端肌无力、疲劳不耐受、肌酶显著升高、肌电图无特异性、甲状腺素片治疗效果好.故临床有上述症状表现的患者应常规筛查甲状腺功能,早期诊断和治疗。
CGIS的成立至今已经十年.回顾这几年的研究进展我们发现糖尿病发病的根本原因还是β细胞,而GWAS研究也证明,70%和糖尿病相关的基因与β细胞有关.因此我认为今后的十年胰岛β细胞又将回到糖尿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核心.对胰岛β细胞的研究需要引入组学的概念:蛋白组学,转录组,代谢组学,二代测序等高通量技术找到更多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与此同时亦将会更遵循转化医学的原则。
目的 研究脂联素在肥胖儿童极早期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保护性作用,评价血清脂联素水平对儿童代谢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176例肥胖和88名非肥胖年龄9~12岁的儿童,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脂联素水平,收集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胰岛素、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血糖等临床资料,计算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颈
目的 分析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2843例河南地区汉族甲状腺结节患者病历资料.结果 甲状腺结节高发年龄为45~ 54岁,其病理类型以单纯性结节性甲状腺肿为主(56.8%),手术误诊率为2.4%;22.1%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异常;同时,甲状腺结节患者TPOAb阳性率为19.8%,TgAb阳性率为20.0
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恶性黑色素瘤相当,居女性常见肿瘤的第五位,目前在美国存活的甲状腺癌患者约有30万.肿瘤局限于甲状腺内或仅有颈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经外科手术、长期左旋甲状腺素和放射性碘清除残余组织等标准方法治疗后,大多数预后良好.但年龄在45岁以上有远处转移的甲状腺癌患者[按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分期标准(第6版)属IVC期],5年生存率仅为30%~40%。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组成、功能及代谢均发生变化.骨骼肌量的减少,使肌肉的力量和功能减退,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巴尔的摩衰老研究显示,股四头肌力量在50~70岁间下降约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