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科学课:一颗橙子就是一个“地球”

来源 :文苑·感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z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丹麦比隆国际学校的老师图厄·拉本希十分注重利用游戏化学习形成新的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他提供了一个地理课堂上的游戏化学习案例。
  作为一名六年级的地理老师,图厄·拉本希在“认识地图”这一单元中设计了一个活动。他给每个同学发了一个橙子和一支记号笔,让他们做一件从未做过的事情:在橙子上用记号笔画出世界地图。
  在短短的20分钟里,孩子们两两一组,时而讨论,时而静心研究,有笑声,也有困惑。为了画出各大洲,他们参考了地图册、地球仪、墙上的大挂图,甚至是谷歌地图。
  画好后,老师又要求孩子们尽可能地把橙子皮剥下来。剥下来后,孩子们惊奇地发现,自己所画的地图变平了。
  课后,班上的夏洛特、马修、埃尔塞三人分别反馈了活动感受。夏洛特说:“在平面上画世界地圖很难。但是使用橙子,让你一下子就有了思路,而且你能听取更多的建议。我很喜欢这种方式。”
  埃尔塞很同意夏洛特的看法:“我们在一起画图很开心。这很有趣,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南极的大小,还有博拉博拉岛……也许我们可以用一个苹果来研究一下地球的内部构造。”
  马修说:“这个活动乱哄哄、脏兮兮的,而且古里古怪。”
  图厄·拉本希认为,在橙子上画图的方法不仅有趣,还可以让孩子们理解三维地球和二维平面地图之间的区别,在画地图的过程中更是培养了孩子的合作精神和创造力。
  他说道,开展游戏化学习的课堂有三个特征:主动选择、惊奇感和愉悦感。
  让学生自己设定目标,制定并修正规则,自行选择合作伙伴与角色,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赋权、自主性、所有权并启动内部动机。在画地图的游戏中,图厄·拉本希允许夏洛特、马修、埃尔塞自行选择想和谁一起学习,用哪种方式研究地球,使用地图册还是谷歌地图,他们也可以在游戏结束后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学生可以在游戏中即兴表演、探索冒险、创造发明或者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在橙子上画出世界地图,这对夏洛特、马修、埃尔塞来说的确十分新奇。当然,游戏的体验也带有主观性,尽管夏洛特和埃尔塞很喜欢这个游戏,但马修似乎不这么认为。
  学生感到愉悦时,会大笑,会唱跳,会有一种“和好朋友共享温馨时光”的感觉。这些情感都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并将这种美好的学习记忆带入长久的生命感受中。埃尔塞的笑声、夏洛特的快乐以及埃尔塞对后续游戏提出的建议(用苹果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都体现出了愉悦和持续学习的意愿。教师在这样的教学中也自然能感受到愉悦,图厄老师想到这个点子时,感觉“等不及想看到学生开心的样子”。
其他文献
跟老同学吃午饭,她递给我一大袋好东西——柠檬姜、酥核桃、话梅、桂花姜,都是我从小吃到大的零食。六年同窗,到底是知我,没有客客气气地送我一件银器,或者一支金笔,大包小包酸酸咸咸甜甜的东西,全是我們的童年和磨洗不掉的情谊。  老同学跟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社交圈子绝对迥异。然而我知道,假若我需要帮忙,她总会想办法帮助我一点什么。  我们虽小时争吵,互相生闲气,然而友谊的默契,就是在那些风波中一点一滴地
期刊
年轻时,什么都不懂,却常自以为什么都懂,存心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最烦的是母亲常跟在后头,说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后来,我便决心要飞到外面的世界,实现自己的满腹理想。  当时,总以为摆脱了母亲的唠叨,大好前景就在前方等着自己。当然,现实残酷,没多久我就体会到了这一点。满身伤痕、两手空空地回到了家乡,我和之前判若两人,变得内向孤僻、唯唯诺诺。  没想到的是,此时的母亲没有数落,没有埋怨,而是一直鼓
期刊
01  跟一位读者聊起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有关孤独和朋友。  她说,每次一个人待着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孤单特别想要朋友,可真的跟朋友相处在一起,又觉得有点烦。  什么你想去看电影,朋友偏要拉你逛街陪她买衣服的都是小事,更可怕的是你忙得要死的时候,闺蜜遇到槽心事要跟你倒苦水。  二十几岁时谁的生活不是摇摇欲坠?可朋友才不管那么多,大脾气小情绪总是一股脑倾泻给你,也不管你接不接得住。  更别说还有那种你心
期刊
我的私人公司(不是上市公司)常常都有不少的冗員。新加入的财务部同事老是不明白,为什么我明明不需要某种服务,或没有必要设立一些项目来招揽人才,却老是巧立名目,让一些人白拿工资或项目补贴。以下就是一例。  曾有一位小学时代的老师,移民外国之后不能适应,在异地找不到工作,有点穷途末路,我们一班同学都在想办法帮助他。我就请他吃了一顿饭,问他肯不肯屈就,在我公司里担任一个管出版审稿的“重要把关”职务。我说:
期刊
练习写作时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一篇既成,修改又修改,总弄不好,此时人也累了,自信力也动摇了,但是过了些时,换个题目,换一种体裁,居然写成了大别于昨日的作品。如果说这是一两天之内就大有进步,那显然是不合理的,于是就有别的解释,最通常的是:“这个题目好写,那一个不好写。”  我们最好不要把责任推给“灵感”,也不要把荣誉归于“灵感”,同时我们也不能首肯于题目有好写不好写的理论。“灵感”这玩意儿,太渺茫了
期刊
打开手机,找到任何一个可以语音输入转化为文字的软件。把你对某事物想说的话,或你想说的故事,口述一遍。等这些语言转化为文字后,自己读一遍。  你大概会很意外地发现:这些文字比你想象的更散乱、更黏糊、更琐碎。  “我觉得自己讲得挺清楚的呀!怎么转换成文字,就成了这个鬼样子呢?”  输出并不难。每个人张嘴说话,都是用口语输出。  写作困难,则可能是因为说话和写作很不一样。  说话时,人会情不自禁地加许多
期刊
“你说什么?里面还有两个外星人?”舰长看着那件来自空间旋涡的垃圾,仍旧难以相信它是一艘外星飞船,“可是扫描器没发现迹象啊。”  “确切来说,是两个正在休眠的外星婴儿,或者说幼体?唔,这个词怎么翻译才好呢……”  “别管怎么翻译了,婴儿到底在哪儿?”  “问题就在这里,长官,留言里没有说。从措辞上来看,对方似乎觉得这显而易见。”  “不会已经死了吧?”  舰长把扫描器灵敏度调到最大,终于捕捉到一点微
期刊
提问的能力,最能看出一个人思考的深度。  比如“书读不过来了”这个话题,大部分人的思路是感叹一下,抱怨一下,讲几个笑话。我常常会连续追问6个“Why”(为什么)。  1W:为什么书读不过来?  答:因为方法不对,且知识太多。  2W:为什么知识太多?  答:因为筛选不够,也因为专业细分和知识爆炸。  3W:为什么非要学完这些知识?  答:其实不一定要学完,只要学到其中有用的就好,有些领域别人懂,问
期刊
时下有句特别流行的话:世界正在奖励终身学习的人。  我有一个“警花”好友,业余时间一直在学习古典文学课、心理学课,还多次给我推荐好的课程。好友T报了一个网课叫“光的研习”,几个月下来,不但照片拍得每每让人叫好,她自己也深得摄影艺术之精髓——发现美,表达美。  我们从小就知道高尔基的那句话:“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这句话在我上学的那些年,不曾有所感觉。倒是工作以后,尤其是这些年来,常
期刊
我们经常互相问候:“你去哪里度假了?”“你睡得怎么样?”还有一个问题,我觉得大家应该互相多问一句,那就是:“你在读什么书?”  這是一个简单却有力的问题,它可以改变生活,为被文化、年龄、时间和空间分割的人们创造一个共享的宇宙。  当我们问别人“你在读什么书”时,有时我们会发现与他人的相似之处,有时我们会发现不同的地方,有时我们会发现隐藏的共同爱好,有时我们会打开思索新世界、新想法的大门。  当怀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