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青年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来源 :科教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ling12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高速发展和全球信息化的到来,当代大学生在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要寻求新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作为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新时代青年观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针对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从学校、家庭、个人、社会四个维度出发,构建“主渠道+”沈阳地方红色资源、优良家风侵润青年、加强自我修养以及营造社会新风尚等路径,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为了解群体兴趣和偏好,更好地划分加权网络重叠社区资源,提出基于多模态融合的加权网络重叠社区划分算法。基于图论知识构建加权网络模型,选取加权网络节点特征,利用多模态融合策略将五种节点特征融合到一起,组成总的特征向量,通过构建随机森林分类器实现重叠节点识别,完成重叠社区划分。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所研究算法划分四种加权网络重叠社区,得到的标准化互信息指数和模块度均更大,说明所研究算法划分性能更好。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而中国五千年的文明积淀了无数珍贵的文化资源,其中家国情怀是思政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全面加强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非常必要且迫切。该文尝试从一个全新的视角——“五育融合”视域下探究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培育路径。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为载体的“五育并举”,以其中某育为抓手,各育跟进、育间融合、跨育培育等多种形式,全面推进新时代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旨在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交融”的“五育融合”共同体,
高等教育质量是我国当前“双一流”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抓手.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要阵地,学生的学习投入是实现增值和收获的重要因素.该文通过实证研究,描述了学生在课堂学习投入方面的现状,并通过差异分析和回归分析,找出了课程学习投入影响大学生自我收获的因素,最后提出学校应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投入.
作为西部地区基层女教师的代表,何桂琴用始终求真的人生情怀,全心全意的教育情结,博大无私的师生情谊,书写着一位回族女教师的不悔之“情”。于是,在她忙碌的身影背后,留下一串串桃李芬芳、民族情真的故事。在那些故事背后,有许多回汉学生重拾读书热情、继续求学深造的曙光,也有不断飞来的莘莘学子们的祝福和怀念……这样的故事琐碎到无法言说,但是“劳模”光环下闪烁的那些回族教师的风情,依然在记者的内心掀起了一道道波
期刊
作为大学生活的开端,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堂课”,是新生实现角色转变的关键环节。该文综合了国内近几年的文献资料,总结了新生入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生教育是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作者结合文献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为增强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效性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地表有限的可利用土地资源正在逐渐减少.作为一种可拓性较强的空间资源,城市地下空间正在被工程建设者们所重视.由于深埋于地表之下,地下工程施工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不确定因素较多,给工程建设增加了难度.为培养技术精良、责任心强的地下工程建设技术人员,在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逐步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以期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建造优良工程提供保障.
该文重点研究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机械类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采用基于竞赛驱动、科研引领的“三体融合、四阶递进”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包括立足思政体系的思政、课程和工程的“三体融合”,以及创新荣誉课程、项目实践、学科竞赛创新创业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四阶递进的创新拔尖人才培养途径,实现多元协同育人,培养具有解决复杂科学和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具有团队合作和担当精神的创新拔尖人才。
高校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注重品格的塑造和培养,在落实课程思政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不断研究、探讨、创新教学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科学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以激励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增加与中国科技、制造发展过程相关的新闻或相关内容作为课前小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德才兼备的当代大学生。
思政教育是架构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关键路径,打造依托新媒体的新思政教育体系能提升思政教育的开放性、时效性与广泛性,提升思政教育质量。简述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时效性、交互性与主体性特征,探究更新新媒体时代思政教育理念、搭建依托新媒体技术的教学平台、构建新媒体育人保障与支撑机制、建立具备较强新媒体素养的教师队伍等发展与创新思政教育策略,为改革现有高校思政教育体系,使新媒体与思政教育融合提供思路。
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要求。民族传统文化可作为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特色底蕴实现传承,可作为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价值观来源实现传承,也可作为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动力来实现传承。在民族地区治理现代化建设中传承民族传统文化,要保护和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拓展民族传统文化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实现民族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发展,打造民族特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