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女工群芳图等

来源 :中国图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hao10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矿山女工群芳图
  管飞
  《女工绘》,刘庆邦著,作家出版社,2020年8月
  《女工绘》以20世纪70年代的矿山女工为主角,塑造了华春堂、周子敏、陈秀明等风姿各异的青春女性形象,绘就了一幅后知青时代矿山女工的群芳图。作品对众多女性形象的命运有着深入细致的理解和体察,尤其是对主人公华春堂的描写,准确绘制了煤矿女工命运多舛的多面形象,并以对小人物的书写折射时代特色。华春堂虽然身材瘦小,也不美貌,但从容、智慧,对人事很有心。她从小失去父亲,极早成熟,有当家的意识和责任感;她精于谋略,工于心计,“愿意跟周子敏接近,一个主要的心理动机,是想有朝一日能调到化验室工作”;她内心要强,找对象因为个子矮小被嫌弃,却促使他果断找了矿上最高的小伙子……华春堂所显现的不屈不挠、勤谨务实又不乏温情和生存智慧的人性光华令人动容。在经历了多次恋爱的失败之后终于和人订婚,但就在准备婚礼的时候,发生了车祸。故事至此戛然而止,令读者不胜唏嘘。在悲与痛之外,人们掩卷沉思,又分明能体会到一份温情,这份温情便来自作家对善与爱的信仰。
  看到世界,看到自己
  □ 刘英
  《目光》,陶勇、李润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0年10月
  陶勇医生的专业岗位在眼科,帮助许多人治愈眼疾,恢复光明,看到世界。《目光》中的许多文字,却是他在不幸遇袭重伤之后的反思,关于善恶、生死、理想。特殊的经历能够让作者去发现和思考人们平时忽略的一些东西。他曾医治过的一个小孩,一次次病情的恶化、一次次手术的疼痛,他以为从医生的角度可以理解这孩子所承受的痛苦。但当他以伤者的身份面临手术、面临生死,亲身感受到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种种压力时,那个小孩坚韧而强烈的求生欲就像回馈的一粒种子,瞬间在自己内心被唤醒,并转化成了他抵御痛苦的勇气。这些感受可能是普通人日常中不会触及的,但同样是真实世界的一部分。如今,这些感悟都通过文字,传递给了我们。陶医生不是职业作家,下笔直白坦率,这些不事雕饰的细节记述却能直抵人心。完成这些文字的过程,既是反观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也是自我治愈的过程,并且最终成就了这样一本值得细读和深思的好书。看清了自己,也便看清了世界,更重要的是向人们示范了该怎样去看。
  春天里的逆行
  □ 王天孜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6月
  本书从全国抗疫工作者中征稿,经过三轮评选,筛选出三百篇稿件,按照逆行、身影、战友、家书、手记五个主题收录一百篇文章。全书真实记录了医生、护士和防疫工作者们与病毒抗争、与时间赛跑的真实故事,以最大的努力还原了抗疫第一线人员的生活,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他们中,有年过花甲的抗疫老将,也有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90后。他们分别以不同的视角,讲述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瞬间,冷静地讲述自己经历的事件和当时的真实感受,从而展示出整个战疫过程的曲折与复杂、折射出武汉乃至全国抗疫的大场面和大全局。书中文章的文笔或许并不优美成熟,给人传达的却是真实的力量和希望,质朴平实的语言中描绘出的是刀光剑影般的惊险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
  源自真爱的两次宽恕
  □ 刘  英
  《艺术家们》,冯骥才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0月
  《艺术家们》以唯美的笔调塑造了内涵丰富的当代艺术家形象,从青年到晚年的时间跨度描写他们的生活状况和艺术追求,折射近半个世纪的时代巨变。如此宏大背景的叙事,却以楚云天两次情感驿动与被宽恕的过程串起了整个故事。隋意与楚云天是青梅竹马的神仙眷侣,但田雨菲和白夜又都能让楚云天感受到亲切而朦胧的美好。田雨菲后来走到了拍卖行,可楚云天最终与商业拍卖绝缘。白夜从美术展到研讨会都很“厉害”,但她的小把戏被看穿之后,就再无声息。此间的象征与隐喻意味颇深。“黄金时代”的艺术家们可以用作品的纯真力量撼动大众,这种轰动效果的背后是人们对艺术之美的渴望。但商业化兴起,大众对艺术作品价值的认定挂钩到了拍卖行情上。而在专业领域的圈子里,评论家则有了为艺术价值背书的强大话语权。为了活在自己的艺术中,有人以艺术的名义逃避现实,而有人则以艺术去积极参与现实。萌动、坚守或牺牲,归根结底都是想把个性的魅力变成个性的艺术。楚云天未能免俗地先后两次误入歧途,所幸及时醒悟,而又得到了真爱的谅解与宽恕。
  推陈出新的中国史
  □ 王天孜
  《图文中国史》,樊树志著,中华书局,2020年10月
  面对浩瀚的中国历史,如何能够充分地汲取其中的营养,使自己变为一个聪慧通达的人?樊树志先生的这本《图文中国史》,延續了以前的讲史风格,用最精简的篇幅、最生动的语言和最精美恰当的图片,将中国历史讲得清楚明白、雅俗共赏。本书最大的优点就是博采众家之长。例如,写到传说时代,引用了张荫麟的美文;写西周文明的时候,引用了杨向奎的观点;写到宋朝科技时,引用了李约瑟的高见。如此的引用,提升了全书的高度,增添了全书的亮点。此外,作者在书中也提出了很多具有新意的观点。例如,关于古人类起源的观点,关于封建的本意,关于大航海时代中国在全球化贸易中的地位等,这些新的观点引人入胜,发人深思。全书笔法既传统又现代,既有骨架也有血肉,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进阶者,都能从中去粗取精,各取所需。
  从文物回溯历史
  □ 管飞
  《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罗米著,天天出版社,2020年10月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各族文化绚丽多彩,而博物馆是我们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好去处。《博物馆里的中国历史》是一套面向少年儿童的文化通识类作品,从审美和历史的角度向广大少年读者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丛书在分册的划分上,与其他同类图书多按文物类型分类不同,本书按地域划分,介绍每个馆内独具代表性的文物,通过它们,读者不仅可以一窥各个地域的独特风情,如中原的庄严、楚地的浪漫、江南的灵秀、岭南的活泼、大漠的苍凉等,也能读出当时当地人们有着怎样的习俗,对美有着怎样的看法。书中选取的文物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同时兼顾特殊性和稀缺性,既有《清明上河图》、兵马俑这种具有高知名度的文物,也挑选了铜坐龙、金马镫等虽然知名度略低,但具有极高文化、历史价值,甚至影响世界文化进程的重要文物,其中许多文物在此之前很少被进行专门的介绍。作者特意采用幽默生动的写作手法,在介绍知识的同时融会贯通了大量故事,如中国古人怎么“送快递”?新年的第一声钟声来自哪里?肚子疼写下的千古奇作长什么样?古典小说里的“交椅”究竟是怎么回事?这些让人浮想联翩的谜团,也一一得到了妙趣横生的解读,增强了图书内容的趣味性。
其他文献
【导读】艺术具有深切的社会性。就此,可以从以下四方面来理解。首先,艺术作品具有社会性,从中可以解读出丰富的社会信息;其次,艺术家具有社会性,其创作受到了社会的影响;再次,艺术观众具有社会性,他们在历史中流变,在社会中形成;最后,艺术制度本身是社会性的,对艺术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艺术观众社会  豪泽尔指出,只有没艺术的社会,却不存在没社会的艺术。艺术的社会性是它自身非常重要的属性。
期刊
【导读】《逐光的孩子》在对乡村儿童生存境遇与心灵图景、乡村教师的坚守与奉献、支教青年的人生价值等系列问题的深度挖掘中,全面展现乡村教育的发展与变化,是一部极具时代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关键词】支教乡村教育留守儿童  当下中国儿童文学,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书写可谓汗牛充栋,涌现出大量精品佳构的同时,泥沙俱下,也出现了一些同质化、模式化、脸谱化的平庸之作。舒辉波长篇小说《逐光的孩子》(二
期刊
【关键词】文化诗学批评实践话语创新  文化诗学是我国当代学者应对大众文化兴起和文学新变而创构的一种文学理论和批评的新形态与新方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新兴传媒文化和大众文化兴起,传统文学和文论受到挑战。审美自主论的文艺学难以阐释当代文学发生的各种新现象,文学研究纷纷转向文化研究和文化诗学。文化诗学是审美论文艺学和文化研究的双重整合和超越。尽管从全球看,是当代美国学者最先举起“文化诗学”的旗
期刊
【导读】宫崎市定的作品在当下的图书市场中颇为流行。但必须注意到,宫崎的史学思想与近代日本右翼思潮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宫崎的许多论著,从题材上来看或许属于中国古代史范畴,但在著述目的上,则很大程度上是为近代以来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进行历史的论证。在这其中,他对明代倭寇的分析就是典型例子。  【关键词】宫崎市定倭寇东洋史  最近几年,与日本右翼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史家宫崎市定的著作被大量翻译到中国,在
期刊
【导读】本文聚焦当代西方艺术哲学,对2020年国内出版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关书籍进行盘点,以呈现国内当代西方艺术哲学研究的趋势、成就和发展方向。在对西方前沿研究的译介不断推进的同时,中国学者以西方理论视角对中国艺术、世界艺术史进行的反思亦可谓成果颇丰。这些书籍关注艺术现实,研究视角丰富,將为国内研究者和艺术爱好者带来更多启发。  【关键词】艺术哲学艺术理论当代艺术  艺术在整个哲学史上一直都是备受关注
期刊
《白衣执甲逆行出征》,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组织编写,人民卫生出版社  【推荐理由】2020年新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率先在武汉打响。在这场延续至今的战役中,医生护士的舍身逆行、疾控者们的无私忘我,汇集成了一幅令人动容的画卷。本书从上千篇稿件中精选出三百篇,以逆行、身影、战友、家书、手记五个主题,再现了医务工作者们最真实的战斗日夜,记录了他们感动与欣慰的瞬间、紧急与为难的时刻。作品将惊心动魄的战“
期刊
【导读】李松睿《时代的面影:当代文艺论集》涉猎当代文学、影视、美术等多领域文本,融贯细腻的美学分析与犀利的社会历史批判,在字里行间触摸“时代的征候”“书写的困境”与“危机时刻的想象”,最终汇聚出时代的多重面影。这正彰显出文艺批评的思想能量:为批评赋权,正是为“我们”赋权,以期更为能动地回应来自现实的挑战。  【关键词】形式分析历史认知显影  一   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研究者,有必要关注当代文艺创作
期刊
【导读】吴冠军教授的新作《爱、死亡与后人类:“后电影时代”重铸电影哲学》借由拉康主义的精神分析理论以及后人类思潮,试图把握“电影之为电影”的本体论要素。这恰恰构成了在后电影时代重新捍卫电影之合法性/独特性的一条坚实的论证途径。  【关键词】后电影后理论电影本体论  引言  新千年以降,“后电影状态”(stateofpost-cinema)似乎悄然“迫近”电影研究的学术场域之中。这不仅体现在电影生产
期刊
【导读】在2020年的文化研究版图中,青年以及他们所创造的五彩斑斓的亚文化仍以其鲜明的在场感和无与伦比的喧闹吸引着学者们的目光。网络亚文化、邪典电影、游戏亚文化……种种风格融合互渗,共同显影出青年亚文化发展的全新可能。  【关键词】亚文化青年文化文化研究  一直以来,青年人如何体验社会,以及他们如何表达这种体验,持续占据社会关注的焦点,正如英国著名文化研究学者安吉拉·默克罗比所感叹的那样:“青年人
期刊
近几年,当代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按下了“快进键”。这一方面是因为环境倒逼,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论霸权式冲击,你方唱罢我登场,但并没有带来对当下本土文艺实践的有效阐释,而是造成所谓文化批评的失语失范;另一方面还因为责任使然,此事体大,属文之大者,“我思故我在”,没有“思”,“我”焉何在?焉能与西方或他者对话?学术议程的“快进”蕴含着学界深沉的使命情怀和清醒的责任担当。由是观之,上海大学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