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59-01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26岁,双侧睾丸无痛性包块9月余,不规则抗炎治疗多次,未见睾丸缩小。结核抗体阴性。超声:双侧睾丸增大,见低回声区。体检:其他部位未见肿瘤。临床考虑为双侧睾丸肿瘤,行双侧睾丸切除。
1.2 肉眼检查:灰红、暗红色肿块两个,分别为13x7x5cm、15x7x3.5cm,表面充血,平滑,白膜完整。切面灰红,灰黄色,实性,质软,有出血坏死,鱼肉状。附睾及精索均有灰红色肿瘤组织侵及。
1.3镜下:瘤细胞弥漫分布,圆形或卵圆形,少数细胞形态不规则,核膜较厚,染色质颗粒粗,贴近核膜内面,核仁较明显,近核膜位。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多在细精管之间弥漫成片地侵润,细精管萎缩或被破环。睾丸鞘膜,附睾及精索均有肿瘤侵及。免疫组化染色:Keratin(-)、LCA(+++)、CD20(+++)、CD3(+)。
1.4 病理诊断:(双侧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睾丸鞘膜,附睾及精索均有肿瘤侵及。
2 讨论
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淋巴组织,发生于睾丸者约占睾丸肿瘤的5%,以60至80岁老年人多见,为60岁以上最常见的睾丸肿瘤,也可见于小儿。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包块,也可伴轻度痛感。生长迅速,预后较差。本瘤有双侧睾丸受累倾向。如在手术时临床未发现其他部位淋巴组织有淋巴瘤者,睾丸的淋巴瘤为原发性,若手术时已有其他部位受累者为继发性。恶性淋巴瘤也是睾丸继发肿瘤最常见的一种,如部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累及睾丸。本例患者年仅26岁,为双侧睾丸受累,镜下及免疫组化均证实为恶性淋巴瘤,提示年轻人应警惕此病可能。
2.1 鉴别诊断:1.临床上与各种睾丸炎鉴别(1)化脓性睾丸炎:由化脓菌感染引起,常由其附近器官,如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尿道或膀胱炎直接蔓延而引起,亦可因身体某部位感染形成菌血症,经血道播散所致。(2)肉芽肿性睾丸炎:原因尚不完全明了,有推测为精液溢出形成精液肉芽肿和自身免疫过程。患者常有睾丸炎外伤史,临床上可呈急性经过,睾丸体积增大,明显肿痛,亦可缓慢发生,拟是睾丸肿瘤。(3)慢性结节性睾丸鞘膜炎又称纤维性假瘤:原因尚不明了,常发生于睾丸外伤或炎症后,可能是外伤血肿机化或炎症机化的结果。患者常表现为阴囊内无痛性结节性肿块。(4)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成人流行性腮腺炎约四分之一病例并发睾丸炎,一般是在腮腺炎病变消退后发生本病,偶尔有睾丸炎在腮腺炎之前发生的病例。多数发生于单侧,少数可罹及双侧,睾丸明显肿大。(5)睾丸结核:比较少见。多由附睾、前列腺结核直接蔓延引起,常与附睾结核同时存在。少数病例可 由血道播散引起,成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个组成部分。病理上与其他睾丸肿瘤的鉴别(1)精原细胞瘤:恶性淋巴瘤与其不同表现在(1)瘤细胞在细精管间弥漫浸润,细精管仍可残留;(2)瘤细胞较小,胞浆较少,核与浆的比例大,胞浆不透明,细胞境界不如精原细胞瘤清楚;(3)静脉壁常受累。(4)免疫组织化学LCA阳性,CD20阳性。(5)胎盘样碱性磷酸酶(PLAP)不增高。(2)胚胎性癌:瘤细胞为未分化的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细胞,细胞核大,染色深 ,染色质粗,核分裂象多。细胞排列成各种不规则的条索、腺样、乳头状等结构。间质为纤维间质。
2.2 治疗: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应在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化疗方案主要是CHOP。预防性鞘内注射及对双侧睾丸的预防性照射可明显减少复发。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性,26岁,双侧睾丸无痛性包块9月余,不规则抗炎治疗多次,未见睾丸缩小。结核抗体阴性。超声:双侧睾丸增大,见低回声区。体检:其他部位未见肿瘤。临床考虑为双侧睾丸肿瘤,行双侧睾丸切除。
1.2 肉眼检查:灰红、暗红色肿块两个,分别为13x7x5cm、15x7x3.5cm,表面充血,平滑,白膜完整。切面灰红,灰黄色,实性,质软,有出血坏死,鱼肉状。附睾及精索均有灰红色肿瘤组织侵及。
1.3镜下:瘤细胞弥漫分布,圆形或卵圆形,少数细胞形态不规则,核膜较厚,染色质颗粒粗,贴近核膜内面,核仁较明显,近核膜位。病理性核分裂象多见。瘤细胞多在细精管之间弥漫成片地侵润,细精管萎缩或被破环。睾丸鞘膜,附睾及精索均有肿瘤侵及。免疫组化染色:Keratin(-)、LCA(+++)、CD20(+++)、CD3(+)。
1.4 病理诊断:(双侧睾丸)弥漫性大B细胞恶性淋巴瘤。睾丸鞘膜,附睾及精索均有肿瘤侵及。
2 讨论
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淋巴组织,发生于睾丸者约占睾丸肿瘤的5%,以60至80岁老年人多见,为60岁以上最常见的睾丸肿瘤,也可见于小儿。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包块,也可伴轻度痛感。生长迅速,预后较差。本瘤有双侧睾丸受累倾向。如在手术时临床未发现其他部位淋巴组织有淋巴瘤者,睾丸的淋巴瘤为原发性,若手术时已有其他部位受累者为继发性。恶性淋巴瘤也是睾丸继发肿瘤最常见的一种,如部分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累及睾丸。本例患者年仅26岁,为双侧睾丸受累,镜下及免疫组化均证实为恶性淋巴瘤,提示年轻人应警惕此病可能。
2.1 鉴别诊断:1.临床上与各种睾丸炎鉴别(1)化脓性睾丸炎:由化脓菌感染引起,常由其附近器官,如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尿道或膀胱炎直接蔓延而引起,亦可因身体某部位感染形成菌血症,经血道播散所致。(2)肉芽肿性睾丸炎:原因尚不完全明了,有推测为精液溢出形成精液肉芽肿和自身免疫过程。患者常有睾丸炎外伤史,临床上可呈急性经过,睾丸体积增大,明显肿痛,亦可缓慢发生,拟是睾丸肿瘤。(3)慢性结节性睾丸鞘膜炎又称纤维性假瘤:原因尚不明了,常发生于睾丸外伤或炎症后,可能是外伤血肿机化或炎症机化的结果。患者常表现为阴囊内无痛性结节性肿块。(4)流行性腮腺炎性睾丸炎:成人流行性腮腺炎约四分之一病例并发睾丸炎,一般是在腮腺炎病变消退后发生本病,偶尔有睾丸炎在腮腺炎之前发生的病例。多数发生于单侧,少数可罹及双侧,睾丸明显肿大。(5)睾丸结核:比较少见。多由附睾、前列腺结核直接蔓延引起,常与附睾结核同时存在。少数病例可 由血道播散引起,成为全身粟粒性结核病的一个组成部分。病理上与其他睾丸肿瘤的鉴别(1)精原细胞瘤:恶性淋巴瘤与其不同表现在(1)瘤细胞在细精管间弥漫浸润,细精管仍可残留;(2)瘤细胞较小,胞浆较少,核与浆的比例大,胞浆不透明,细胞境界不如精原细胞瘤清楚;(3)静脉壁常受累。(4)免疫组织化学LCA阳性,CD20阳性。(5)胎盘样碱性磷酸酶(PLAP)不增高。(2)胚胎性癌:瘤细胞为未分化的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细胞,细胞核大,染色深 ,染色质粗,核分裂象多。细胞排列成各种不规则的条索、腺样、乳头状等结构。间质为纤维间质。
2.2 治疗:睾丸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应在手术后进行放疗和化疗,化疗方案主要是CHOP。预防性鞘内注射及对双侧睾丸的预防性照射可明显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