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设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肌皮瓣,探讨分叶肌皮瓣的概念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解剖学研究,设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其支配的股外侧肌肌支形成肌瓣,肌皮支形成皮瓣的分叶肌皮瓣,临床用于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肢体骨髓炎和面部肿瘤切除与修复8例.结果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股骨中段有肌皮支2支以上,平均2.5支,可形成皮瓣;在股外侧肌的上中1/3入肌处发出向外的粗大肌支,降支主干在股外侧肌中段肌内行走
【机 构】
:
063000,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三科,063000,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三科,063000,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三科,063000,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第二医院手三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设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的分叶肌皮瓣,探讨分叶肌皮瓣的概念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解剖学研究,设计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蒂,其支配的股外侧肌肌支形成肌瓣,肌皮支形成皮瓣的分叶肌皮瓣,临床用于治疗伴有软组织缺损的肢体骨髓炎和面部肿瘤切除与修复8例.结果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在股骨中段有肌皮支2支以上,平均2.5支,可形成皮瓣;在股外侧肌的上中1/3入肌处发出向外的粗大肌支,降支主干在股外侧肌中段肌内行走的全程发出5~10支口径为0.4~1.4mm的肌支,均可用以形成肌瓣.可以用血管支的距离调整肌瓣和肌皮瓣的叶间距离,以提供叶间距合适的分叶肌皮瓣.8例肌皮瓣全部成活,2例后期行植骨术,随访6~20个月无再感染.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可以形成股外侧肌和股前外侧皮瓣的分叶肌皮瓣.该肌皮瓣具有血管蒂长,叶间距大,腔隙填充完全,应用灵活,抗感染力强等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解决足部创伤及疾病造成的足骨及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减少和减轻足残疾和功能不良率,最大限度的恢复足功能和外型.方法对足背、前足、足跟、踝下等部位单纯软组织缺损,采用局部转移或旋转皮支皮瓣、筋膜皮瓣、游离皮瓣、全厚皮片植皮等方法修复;足底负重区采用预制皮瓣方法解决;前足、足跟及其它跗骨复合组织缺损采用带血管髂骨加皮瓣组织移植重建;内、外踝缺损应予以重建.结果 247例经上述方法处理,临
我院自1998年10月以来,设计了(足母)趾侧腹皮瓣与第二趾甲趾背复合瓣瓦合修复手指套状撕脱伤9例11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的 报道颈外浅静脉移植治疗注射感染性股动脉瘤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因注射毒品所致的感染性股动脉瘤8例,对其病因、诊断及颈外浅静脉移植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全部病例经2个月~4年的随访,无肢体缺血现象,无动脉瘤复发.结论自体静脉移植治疗注射感染性股动脉瘤,在大隐静脉无法应用时,颈外浅静脉可作为首选,效果良好。
患者女,20岁,2003年3月因右侧半面萎缩而入院,术前检查发现右耳屏前有一针尖状小孔,挤压无分泌物流出,于全麻下行吻合血管的游离去表皮股前外侧皮瓣移植充填术.术中剥离右面皮肤下并无发现深部有粘连及窦道,术后皮瓣成活,外形改善满意后出院.2004年3月右侧颜面部逐渐出现红、肿、热、痛等并发症,经B超及穿刺检查,发现右侧耳屏前充填组织瓣深面有一约4 cm×3 cm的脓肿,立即给予切开引流,1周后炎症
前足及足趾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常伴有骨、肌腱外露,虽面积大,但修复较为困难,随着显微外科的深入发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1,2],自2002年以来,我们设计了以足背动脉踝前皮支为血管蒂,以足底深支为旋转点的踝前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及足趾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目的 为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提供解剖学依据,并报道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32侧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对足背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解剖,观察其起始、直径、走行、分支及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设计足背内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应用于临床修复足前端创面3例.结果足背内侧皮神经均续于腓浅神经,行于踝间线时位于中点内侧(0.7±4.3)mm,直径为(2.59±0.54)mm,主干于踝间线远端(3.0±
目的 报道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应用解剖基础上,设计带筋膜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逆行应用修复足背部软组织缺损,切除皮瓣最大面积15.0cm×9.5 cm,同时观察皮瓣的可切取范围、血液供应及静脉回流情况.结果临床应用8例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除1例侧皮缘部分坏死,其余全部成活.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液循环丰富,成活率高,不牺牲主要血管神经,
患者男,29岁,因右前臂机器砸压伤20 h,于2004年8月3日入院.患者受伤后,即在当地医院手术,行伤口清创,前臂骨折内固定术,然后转入本院,诊断:①右前臂毁损伴尺、桡动脉损伤;②右桡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入院后检查发现右肘部至腕部有一不规则缝合伤口,约32 cm长,皮肤挫伤,前臂中上段肿胀,中下段皮肤暗紫,手指皮肤苍白,无血运,感觉运动消失.照片示右桡骨钢板内固定,对位对线良好。
目的 评价<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的学术水平和载文质量.方法取2002年国内科技期刊引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所载论文主要数据,数据来源于万方数据资源系统(http//www.wanfangdata.com).本文作者根据文献计量学和引文分析的方法,利用自编的Excel软件,从几项期刊评价指标着手对采集的全部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被引频次、自被引率、关联期刊、被引时差、作者群分布、影响因子等.结果该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