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生喜欢写作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yiyushi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3-0-01
  许久以来,小学作文的教、学双方一直倍受困扰。教师搜肠刮肚,想方设法,一心想让学生把作文写好,并且喜欢写作文。可是尽管教师浑身解数使尽,实际效果却是收效甚微,弄得老师们一筹莫展。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在一线教学的我,在这方面做过不少探索,现就如何让小学生喜欢写作的问题发表自己的一些意见。
  一、让高尚的道德情操成为促进学生喜欢表达的情感动力
  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指出“文源于道”,这明白地告诉我们文章的形成是源于“道”。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为情而文、文以情动”的道理了。
  因此,在引导学生表达之前,教师首先應引导学生对所表达的事物进行了解,诱发兴趣,激发其情感,能够使学生为情而文。比如,我出了这样一道作文题《身边的雷锋》,我不是直接让学生写,而让学生先去了解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的好人好事,然后在班上分别讲一讲。了解后,大家踊跃发言,好人好事一件一件被发现、被叙述。这时,我让大家谈一谈这些好人好事给你什么感受?有的说,他们太伟大了;有的说,原来我们的身边有这些“活雷锋”;有的说,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还有的同学说,这些人应该受到表扬。这时,我相机提问:“同学们,那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赞扬他们呀?”“写文章赞扬”、“写表扬信”、“写倡议书”,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显然,学生们被这些好人好事真正的感动了,他们动了真情,他们真的想用自己手中的笔去赞扬,去歌颂这些好人好事了,这是他们真情的自然流露;他们觉得应该去写,想去写。
  二、淡化习作的方式和要求,让学生轻松上阵
  传统的作文布置方式,即每周安排固定的时间在完成一个单元的课文后,教师就要进行一次固定的习作训练,完全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设计。这种作文的布置方式对学生来讲,没有新鲜感,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没有创作诱因,学生普遍表现出一种厌倦情绪。因此,让学生快乐地去写作文,根本就无从谈起,甚至令学生感觉写作文是一种负担。这样不但不能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作文训练,而且对学生的语文及其他方面学习也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
  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作文教学更是一个常变体,创新是作文教学的灵魂。作文教学就是要不断地增加新鲜血液,才能不断进步,作文教学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作文的布置方式和写作要求上就要学会变通,敢于创新,让学生自由地、快乐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1.打破时空概念,让写作动机确定写作时间。
  写作源于灵感,而灵感却像火花一样,随时随地地迸发,无一定时。所以我在作文时间安排上采取一种偶发式时间安排,也即在作文的计划内,如果学生在某一时间突然灵感出现,并且有创作动机,想要马上去表达出来,这时就应抓住时机,趁机引导,转变课程,让学生去写。而此时学生的写作是自身一种情感表达的需要。
  2.打破作文设置次序,让写作动机确定写作顺序。
  我们相信教材的作文训练次序,但却不能迷信教材中的作文次序。学生的写作动机往往起源于模仿动情,激发于一时兴趣高潮等诱因,因而作为教师来说,要有驾驭教材全局的能力,敢于创新,勇于探索,且把教学的中心转向服务于学生,只要学生想写,应该积极配合,主动引导,充分肯定。这样对于引导学生喜欢写作是大有益处的。例如,我在讲授《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时,此文系书信体,而书信体的教学却安排在后面的单元。上课时,我让学生做了这样的一个设想:假如你是雷利,你会跟现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先生说什么?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想表达心中的想法,都想像雷利一样给安南写信。这时我结束课文讲解,改成作文教学,讲解书信格式、写法。就这样,随机的变化,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而这主要是学生想主动地、快乐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降低作文要求,减少束缚学生自由表达的因素。
  作文训练,总要有一定的要求作为限制条件,这样,才能从质量上改变学生的习作水平,并为最终的自由、随心所欲的表达奠定基础。但是,过严、过繁的要求,往往也会降低学生习作的水平,适得其反。因此,适当地降低作文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习作能力出发,注重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做到每次训练不制定严格的标准,只要能心有所悟,在作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就行了,尽量做到依学生所想、所感、所闻来写作。这样学生轻松上阵,写起来也得心应手。当然,这其中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也是非常必要的,不能造成一种放任自流的局面。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引导学生喜欢写作方面,只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写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能力上作多方面培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引导学生真正地喜欢表达,把写作看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其他文献
通过对地下水的动态平衡分析,探讨了在开采地下水过程中必须维持其动态平衡,满足其可持续发展,防止造成地下水的恶化。通过可开采地下水量与灌溉用水量比较,提出了开发小区中低产
【摘要】车工是机械类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中包括了图纸分析和实训学习两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进行图纸分析,示范操作,布置任务给学生。车工主要是考察学生对零件加工的工艺和步骤,其中包括了外圆面加工、阶梯轴加工、内孔加工、圆弧加工、锥形面加工以及螺纹加工等等。文章主要是从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车工基本功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好车工技能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能够适应
【摘 要】高效课堂的源头是教师预设的高质量问题。在课堂上,学生有充足的空间,适当的独立深思与合作交流,构建形成“自学自研──合作交流──教师点拨”的课堂结构。本文拟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小学数学开展“问题导学”课堂,构建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粗浅讨论,以期能够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课堂教学 问题导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
中小型泵站枢纽设计结构形式多种多样,文章介绍了根据泵站不同的边界条件确定最优结构形式,以最大程度提高机组效率、降低工程造价。
在渡过了水电十几年滑坡之后,豁见李鹏总理在《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国的能源政策》重要文章。倍感激动,深受鼓舞。文章在谈到水电发展部分时,具体、深刻地指出;“我国拥有极其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紧迫性自不待言,但由于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价值观的多元与一元的冲突、高校培育机制不够完善、大学生自身的心理影响等因素都
【摘要】本科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总结和综合汇报。针对现阶段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毕业论文格式不规范、学生自主完成工作少、缺少独立思考等现象,提出通过改善实践教学环节,增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能够熟练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改善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议包括:加强计算机技能的实践教学、增加文献阅读或科技论文写作方面的实践课程、改革实验课
【摘 要】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提高教学的效率呢?实践证明,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求知欲望,变厌学为乐学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本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作了以下的探索。  【关键词】学生学习 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4-0124-02  一、兴趣的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
【摘 要】小学语文教育在学生人格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能够最大限度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因此,研究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育影响 个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21-02  数学这门课程是所有学科的基础,而语文则是学习基础之根。小学语文教育是人生教育
摘要 [目的]获得滇池蓝藻泥氮磷含量比变化规律。[方法]对2011年滇池不同方式、不同时间打捞的藻泥含氮磷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方式打捞的蓝藻泥氮磷含量高度相关,氮磷含量比相对稳定。移动式的藻泥氮磷含量比平均为10.5(8.6~12.3),固定式的为8.7(6.9~10.0);移动式的蓝藻泥氮磷含量比始终高于固定式的,最高为1.49倍,最低1.07倍,平均1.22倍。[结论]移动式、固定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