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无小事。科学课上的教师自身的操作规范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因素着实不容忽视。如若做不到这两点,轻则会伤害教师自身的人身安全,重则会向学生播撒了随意的种子,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估量的教学损失。减少以上类型的意外事件发生,还科学课中孩子一个安全规范的活动空间。
【关键词】操作规范;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身心健康
这些年来,每逢学期结束时,我都长长地舒一口气,庆幸这半年里科学课还算平安地上了下来。科学课尤其是实验课难上成了很多老师认可的命题。结合这些年经历的一些事件,我愈发感到科学课上的教师自身的操作规范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因素着实不容忽视。如若做不到这两点,轻则会伤害教师自身的人身安全,重则会向学生播撒了随意的种子,影响学生的,造成不可估量的教学损失。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相关现象和理解:
一、教师自身规范操作意识不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尤其在科学课中的演示实验环节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深刻地影响学生。
(一)随意配置药品
回想课前我曾经在科学准备室中,虽然会带上防酸手套去接触装有浓盐酸的容器,但几乎每次都是拿瓶口对瓶口直接倾倒,流入滴瓶,之后,在水龙头上接上自来水就算是配制了稀盐酸。至于拿玻璃棒、漏斗引流啦,控制所用稀盐酸的浓度啦等等观念统统抛在脑后。教师有了这样粗枝大叶的工作作风,不追求规范的工作态度,学生也必然会表现出与上面教师一致的行为方式。
(二)随意放置药品
一次,上午最后一节课后,为了省去把实验器材搬回实验室的麻烦,我把课上要用的澄清石灰水装在无色透明饮料瓶里,并且直接搁在下一个上课班级的讲台上。下午课上介绍澄清石灰水用途时,有学生郑重举手向我汇报:班里的一个小调皮鬼中午来时竟把它当饮料喝了几口。唉,还好是浓度很低的氢氧化钙溶液,那小家伙没有什么大碍,我安慰了他,并且教育其他学生以后不能随便尝不明液体。从那以后我做到:只要带入班级的药品尽量正式地放在实验室玻璃器皿中,器皿上都贴上药品名称标签,而且再也不敢轻易地把实验器材丢在班里了。
(三)随意处理装置
还有一次课上,我用蒸发皿装白糖加热至融化,进一步至焦黑的演示实验中,因为前几节课课后自己经历了比较麻烦的洗蒸发皿的过程,课上我迅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趁热洗锅比较容易洗。做完实验,我当着学生的面,用试管夹夹取蒸发皿迅速在教室旁的水龙头下浇,导致蒸发皿顿时破裂。虽然我马上借题发挥,让学生讨论蒸发皿破裂原因——迅速的热胀冷缩。但我仔细一想:老师的这一不规范操作行为,在学生心目中会让教师的高大形象顿时矮小不少,科学老师居然会犯这样低级的科学错误。
(四)随意使用危险药品
有一次,为了追求制取二氧化碳的量和纯度效果,在教室里我直接在学生面前表演了往纯碱中倒入冒着黄色雾气的浓盐酸,制取出的二氧化碳顺着装置中的橡皮管溢出,浇灭了点燃的蜡烛。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实验效果达到了,同学欢呼,老师兴奋。课后我还得意地把此事告诉了同组的老教师,她却严厉地批评了我。仔细想来,我的确做了一件非常冒险的事,在拿浓盐酸到班级的路上,若有学生冒失地撞翻实验器材,若班里的学生出于好奇涌上讲台前来观看,若是我实验过程中碰翻药瓶……所有的意外都有发生的可能。通过后来的学习我知道像浓盐酸这样的危险药品学校实验室必须设有严格的保管制度,浓盐酸可不能像白醋一样可以随便带入班级使用。实验中给其实我只要在原有的装置上加一漏斗,即可控制实验速度和制取二氧化碳的量。再有,如果课上做不成这样效果的演示实验,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手段,让学生直观感知。经过学习我得知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利用灭火器里很纯的二氧化碳气体现场浇灭蜡烛火焰,效果也非常明显。总之,因为自己对教学要求的机械理解是我作出冒险行为的直接动机,因为自身缺乏对相关药品的管理、使用的明细要求的了解是我随意操作的根源所在。
二、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缺失
保护、教育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安全、有序是我们开展一切实验活动的起点。更多的科学课中隐藏或暴露的教学组织管理问题需要教师通过课前缜密的思考和课上高超的智慧去化解。
(一)到底由谁做实验
教育无小事。有一次做热的传递分组实验时,我仔细指导学生实验方法,随即给每个小组分发一盏酒精灯,所有组的学生正确点燃了它,接下来,居然有一个组的两个学生因为教师没有分工安排,他们为谁来执行下一步操作争执起来,一不小心碰翻桌上点燃的酒精灯,幽蓝的火焰迅速在桌面上蔓延,周围的同学吓得不知所措。班里没有灭火器,幸亏事先有所准备,我抓起讲台上的湿毛巾“啪啪啪”麻利地在扑打火焰,火势迅速被扑灭。虽然所有同学为老师果断行为喝彩,巩固了燃烧必须要有氧气的支持,试想若是我在实验前仔细布置同学间的分工,强调要有序实验,也就没有这样惊险的一幕了。
(二)孩子受伤谁的错
还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到室外搭建房屋模型,选择的活动地点是水泥乒乓球台旁,虽然我事先一再强调不允许爬上乒乓球台,可仍有一个学生按捺不住兴奋——为了配合同组的同学搭建尽可能高大的“房屋”,他偷偷摸摸地爬上乒乓球台。当其他同学发现我注意到他,就提醒、催促他,他一慌张竟然跌了下来。我当即扶起他并要求他做安全检查员,因为他知道自己刚才违反了规定爬了球台,他默默地承担了此事。几天后到该班上课时发现他的胳膊打了石膏吊着,班主任悄悄地把他受伤的原因回忆了给我听,好在这个同学的家长非常通情达理,没有向我和学校兴师问罪,直至今日我仍为自己疏于课前场地的慎重选择和学生活动时所执行的不当的监督巡视而后悔自责。
规范正确的操作方法需要我们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与总结,积极、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反思与修炼。减少以上类型的意外事件发生,还科学课中孩子一个安全规范的活动空间。
【关键词】操作规范;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身心健康
这些年来,每逢学期结束时,我都长长地舒一口气,庆幸这半年里科学课还算平安地上了下来。科学课尤其是实验课难上成了很多老师认可的命题。结合这些年经历的一些事件,我愈发感到科学课上的教师自身的操作规范与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因素着实不容忽视。如若做不到这两点,轻则会伤害教师自身的人身安全,重则会向学生播撒了随意的种子,影响学生的,造成不可估量的教学损失。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相关现象和理解:
一、教师自身规范操作意识不强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尤其在科学课中的演示实验环节中,教师的一言一行就会深刻地影响学生。
(一)随意配置药品
回想课前我曾经在科学准备室中,虽然会带上防酸手套去接触装有浓盐酸的容器,但几乎每次都是拿瓶口对瓶口直接倾倒,流入滴瓶,之后,在水龙头上接上自来水就算是配制了稀盐酸。至于拿玻璃棒、漏斗引流啦,控制所用稀盐酸的浓度啦等等观念统统抛在脑后。教师有了这样粗枝大叶的工作作风,不追求规范的工作态度,学生也必然会表现出与上面教师一致的行为方式。
(二)随意放置药品
一次,上午最后一节课后,为了省去把实验器材搬回实验室的麻烦,我把课上要用的澄清石灰水装在无色透明饮料瓶里,并且直接搁在下一个上课班级的讲台上。下午课上介绍澄清石灰水用途时,有学生郑重举手向我汇报:班里的一个小调皮鬼中午来时竟把它当饮料喝了几口。唉,还好是浓度很低的氢氧化钙溶液,那小家伙没有什么大碍,我安慰了他,并且教育其他学生以后不能随便尝不明液体。从那以后我做到:只要带入班级的药品尽量正式地放在实验室玻璃器皿中,器皿上都贴上药品名称标签,而且再也不敢轻易地把实验器材丢在班里了。
(三)随意处理装置
还有一次课上,我用蒸发皿装白糖加热至融化,进一步至焦黑的演示实验中,因为前几节课课后自己经历了比较麻烦的洗蒸发皿的过程,课上我迅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经验——趁热洗锅比较容易洗。做完实验,我当着学生的面,用试管夹夹取蒸发皿迅速在教室旁的水龙头下浇,导致蒸发皿顿时破裂。虽然我马上借题发挥,让学生讨论蒸发皿破裂原因——迅速的热胀冷缩。但我仔细一想:老师的这一不规范操作行为,在学生心目中会让教师的高大形象顿时矮小不少,科学老师居然会犯这样低级的科学错误。
(四)随意使用危险药品
有一次,为了追求制取二氧化碳的量和纯度效果,在教室里我直接在学生面前表演了往纯碱中倒入冒着黄色雾气的浓盐酸,制取出的二氧化碳顺着装置中的橡皮管溢出,浇灭了点燃的蜡烛。二氧化碳能灭火的实验效果达到了,同学欢呼,老师兴奋。课后我还得意地把此事告诉了同组的老教师,她却严厉地批评了我。仔细想来,我的确做了一件非常冒险的事,在拿浓盐酸到班级的路上,若有学生冒失地撞翻实验器材,若班里的学生出于好奇涌上讲台前来观看,若是我实验过程中碰翻药瓶……所有的意外都有发生的可能。通过后来的学习我知道像浓盐酸这样的危险药品学校实验室必须设有严格的保管制度,浓盐酸可不能像白醋一样可以随便带入班级使用。实验中给其实我只要在原有的装置上加一漏斗,即可控制实验速度和制取二氧化碳的量。再有,如果课上做不成这样效果的演示实验,教师也可以通过视频播放手段,让学生直观感知。经过学习我得知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利用灭火器里很纯的二氧化碳气体现场浇灭蜡烛火焰,效果也非常明显。总之,因为自己对教学要求的机械理解是我作出冒险行为的直接动机,因为自身缺乏对相关药品的管理、使用的明细要求的了解是我随意操作的根源所在。
二、课堂教学组织管理的缺失
保护、教育每个孩子在活动中安全、有序是我们开展一切实验活动的起点。更多的科学课中隐藏或暴露的教学组织管理问题需要教师通过课前缜密的思考和课上高超的智慧去化解。
(一)到底由谁做实验
教育无小事。有一次做热的传递分组实验时,我仔细指导学生实验方法,随即给每个小组分发一盏酒精灯,所有组的学生正确点燃了它,接下来,居然有一个组的两个学生因为教师没有分工安排,他们为谁来执行下一步操作争执起来,一不小心碰翻桌上点燃的酒精灯,幽蓝的火焰迅速在桌面上蔓延,周围的同学吓得不知所措。班里没有灭火器,幸亏事先有所准备,我抓起讲台上的湿毛巾“啪啪啪”麻利地在扑打火焰,火势迅速被扑灭。虽然所有同学为老师果断行为喝彩,巩固了燃烧必须要有氧气的支持,试想若是我在实验前仔细布置同学间的分工,强调要有序实验,也就没有这样惊险的一幕了。
(二)孩子受伤谁的错
还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到室外搭建房屋模型,选择的活动地点是水泥乒乓球台旁,虽然我事先一再强调不允许爬上乒乓球台,可仍有一个学生按捺不住兴奋——为了配合同组的同学搭建尽可能高大的“房屋”,他偷偷摸摸地爬上乒乓球台。当其他同学发现我注意到他,就提醒、催促他,他一慌张竟然跌了下来。我当即扶起他并要求他做安全检查员,因为他知道自己刚才违反了规定爬了球台,他默默地承担了此事。几天后到该班上课时发现他的胳膊打了石膏吊着,班主任悄悄地把他受伤的原因回忆了给我听,好在这个同学的家长非常通情达理,没有向我和学校兴师问罪,直至今日我仍为自己疏于课前场地的慎重选择和学生活动时所执行的不当的监督巡视而后悔自责。
规范正确的操作方法需要我们教师自身不断地学习与总结,积极、高效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反思与修炼。减少以上类型的意外事件发生,还科学课中孩子一个安全规范的活动空间。